贵池天气预报30天_贵池天气预报
1.安徽冬季旅游必看景点攻略安徽冬季有哪些好玩的景点推荐
2.安徽是江南吗?
3.清明节的来历谁知道,简单说说
4.清明节做为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清明节扫墓
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19]
地方差异
海南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海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会会长符策超说,海南汉族人均为大陆移民,唐以前汉族人迁居海南约有2万人,宋代迁入约10万人,清代激增至200多万人。入琼的姓氏约100多个,入琼始祖约300多人。为了纪念入琼始祖,后人纷纷在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
“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符策超对记者念诵小部分符氏族训三字经,“爱祖国,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妇,笃亲族,讲团结,睦乡邻,慎交友……”今天听来,这些祖训歌谣仍具有教育意义。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山西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上坟时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20]
河曲县清明节以黍米磿面作饼,称为“摊黄儿”。寿阳县清明节,男女儿童皆剪彩纸成串戴在头上,据说这是古代“彩胜”的遗风。翼城县民预煮黑面凉粉,于清明节切薄片,淋上汤汁来吃。解州清明停止一切女红,据说此日动针线者,会成为瞎子。平陆县儿童清明节头上以麦系发,祈求长寿。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粿”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江苏
江苏省清明节习俗 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还保留了寒“望绵”﹝绵山﹞的旧俗。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乡民竞相拜祷。
上海
上海旧俗在清明节吃桃花粥、紫笋茶,并有祭厉台、迎城隍出巡的习俗。
安徽
徽州府于清明淘新泉酿酒。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赆野鬼”。
浙江
海宁县清明夜,养蚕人家睡觉时会把蚕子裹在棉衣之下,据说蚕子得了人气才会容易繁殖。嘉兴县清明夜吃青螺,称为“挑青”。海盐县清明有龙舟之戏。台州府清明簪柳,称为驱香九娘。绍兴人上坟时,要准备一些糖果、饼干,称为“上坟果”,发给住在祖坟附近的儿童。
舟山人扫墓俗称上坟,到坟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时,出于对先人的尊重怀念之情,人们皆先剪除杂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坟,所以称之为扫墓。继而,点香烧烛,摆螺蛳、青饼、条子糕、菜肴等供品,老式的家长率全家老小下跪磕头,新式的行鞠躬礼。祭礼毕,坟顶插竹幡,焚烧纸钱及冥钱,给围观上坟的小孩分“麻糍钱”(麻糍即青饼也,其形状有圆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坟后,回家还要做“清明羹饭”。[4]
山东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
清明上河图
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称为“房食”或“祊社”。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习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饭牛”。有谚语道:“打千骂万,清明一饭”。
湖南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陕西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四川
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广西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江西
新建县清明拜扫,例用春饼。永丰县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除例行的牲礼外,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或压糯米为糕,浇上糖汁,称为饭果,犹有寒食之遗风。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妇女皆不参加。
广东
乳源县称清明前十日为“禁风”,县民都在头上戴桃叶。埔阳县清明扫墓后“颁胙”,即由主祭人主持,将扫墓的祭品烹调后,请上坟者食用。广宁县清明扫墓,称为“拜山”。
福建
福州清明,东郊踏青之游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称为煮菜臛。惠安人扫
清明(12张)
墓时放纸鸢,吹麦箫。泉州清明吃“润饼”、制“脚目粿”,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可以增加脚力。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台湾清明节习俗 漳州人多在三月三日(俗称三日节)上坟,泉州人则在清明节扫墓。关于这个日子的歧异,有一种说法是:漳、泉人常因清明节买菜引发纠纷,彼此械斗。所以由官府出面调停后,规定漳州人在三日节、泉州人在清明节扫墓。[21]
河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22]
东安县清明插柳、看花。节前五、七日即有人祭扫坟墓,清明节当天则在自家堂上祭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为蛆日,造酰酱。官府祭厉坛。元氏县清明节又称花节,人家买花置酒宴请宾客。[21]
河南
巩县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21]
香港
清明是香港的重要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焚烧香烛、冥镪,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港人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并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早在港英时期,中港边界纵然自从国共内战结束,中共执政之后守护森严,但每逢清明,位处中港边界的沙头角禁区多会有限度地开放,让人到沙岭坟场拜祭;1950年至1970年代中前期,中国仍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少人亦会在清明节,以祭祖为借口回乡,人人身穿多层衣服,携带异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济乡间亲友,粤、港火车票亦会出现抢购潮和炒黄牛票的情况。
印尼华人
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孝”排在首位,扫墓祭祖就是一种孝道的表现。
清明节前一个星期,印尼华人就开始买纸钱、蜡烛、花篮以及现代祭品如“金条”、“手机”等。去外地扫墓的人早早就预订了机票和船票。印尼华人表示,清明节很有意义,这期间不仅扫墓拜祭先人,缅怀先人的功德,也是兄弟姐妹团聚的日子,清明节习俗应该代代传承,尤其是现代社会更应该发扬孝道。
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宗亲们通常是祭祖后共进午餐,敦睦宗谊。有的还利用这个机会向学习优秀的宗亲子弟颁发奖学金,体现了华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功德,勉励后辈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传统美德。一些地方在清明节期间,举办师生校友联欢会,加深彼此情谊。更多的华人是举家前往墓地给先人扫墓,或到寺庙进香祈福。
新加坡华人
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周末,在通往新加坡郊区坟场、骨灰瓮安置所和庙宇的道路上,总会出现连绵不断的“车龙”和熙熙攘攘的人流。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华夏子孙一样,新加坡华人不会忘记在清明时节扫墓祭祖,“缅怀先人,慎终追远”。
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会举家出行,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20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家乡过清明不?”千里迢迢回中国祖籍地扫墓的原因只有一个:不能忘记祖先。
一些华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时髦的“网上祭拜”方式,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亲自到先人墓前磕头。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轻华人对清明节也不敢怠慢,因为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
美国华人
清明时节,美国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每年都会举办活动纪念华裔先民,并呼吁华人不要忘记先民在加州开疆辟土的贡献。当地华人纷纷以不同方式进行每年一度的清明节纪念活动。
纽约华人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他们过清明节的不同方式。在这一天,许多传统侨团都纷纷在报上刊登春祭广告,并在会所内张贴通知,组织成员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清明节扫墓成为华人联络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场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来美的新移民,也往往会通过书信和电话向远在故国的亲友表达对先人的思念。
美国华人虽然远离故土,但许多人都认为,在接受美国主流社会文化的同时,不应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华人方焰指出,纪念华人传统节日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增进海外华人的交往和团结。[23]
安徽冬季旅游必看景点攻略安徽冬季有哪些好玩的景点推荐
1.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2.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冷食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 惯。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大中华地区
河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上海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温州
在温州这一带有吃绵菜饼的习俗,绵菜饼顾名思义是绵菜做的饼,也有人称为清明饼。
清明饼绵菜是照温州话翻译过来的,原来它的学名叫曲鼠草,是在清明时节才会有的.做绵菜饼可是很有讲究的,先要去地里采摘绵菜,(绵菜这东西可不是种的,是每到这个清明时节就会自已长出来的,)然后洗净晾干,放入倒臼中,(倒臼就是一个石头做的一种工具,以前他们用来捣年糕用)捣碎后,再放入米粉,(通常是八斤白米粉,二斤糯米粉)再加入适量的水,要把绵菜全部均匀的融入到米粉中就可以了,倒好后就要准备里面的馅,馅也是其种一道重要的工序,这里最常见的就是用鲜嫩的竹笋、豆腐、猪肉、咸菜(或者萝卜丝),抄好,等馅冷了就可以包了,把绵菜饼包好后下面一定要放一张柚子叶,一、是避免粘锅、二、也是最重要的,是因为放了柚子后,这个绵菜饼里会多一种柚子的清香,好吃起来口感好多了,包好后放到蒸笼里蒸上25分钟即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湖州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福建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四川
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二王庙庙会)(成都都江堰)。
山西[7]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 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山东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称为「房食」或「祊社」。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习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饭牛」。有谚语道:「打千骂万,清明一饭」。
河南
巩县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
陕西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江苏
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还保留了寒「望绵」﹝绵山﹞的旧俗。
安徽
徽州府于清明淘新泉酿酒。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赆野鬼」。
湖南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四川
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广西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梧州
梧州乡民大多数都是在清明节当天和后面的几天去扫墓,只有一少部分的乡民是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就扫好的。
江西
新建县清明拜扫,例用春饼。永丰县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除例行的牲礼外,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或压糯米为糕,浇上糖汁,称为饭果,犹有寒食之遗风。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妇女皆不参加。
香港
清明是香港的重要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焚烧香烛、冥镪,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港人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并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早在港英时期,中港边界纵然自从国共内战结束,中共执政之后守护深严,但每逢清明,位处中港边界的沙头角禁区多会有限度地开放,让人到沙岭坟场拜祭;1950年至1970年代中前期,中国仍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少人亦会在清明节,以祭祖为借口回乡,人人身穿多层衣服,携带异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济乡间亲友,粤、港火车票亦会出现抢购潮和炒黄牛票的情况。
近数十年,香港人为先人清除坟前杂草时,有人相信“火烧旺地”的风水说法,放火烧杂草,结果引发多宗严重山林大火,备受社会关注。2007年更有团体要发动“清明无山火誓师大会”,呼吁市民勿再放火除杂草。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粿”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东南亚地区
东南亚地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其形成与华侨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处理同胞的身后事,早年闯荡南洋的华人共同凑钱置地,建“义山”(免费公墓),盖大伯公(土地神)庙,以实现共同的祭祖愿望,由此逐渐形成对东南亚华人社群起到重要凝聚作用的宗乡会馆文化。
不过,在华人约占总人口75%的新加坡,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政府自1960年代起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倡导华人改土葬为火葬,并在郊区建造了大型骨灰瓮安置所,市区内的坟场因此渐渐消失。如今在新加坡,若要土葬,买一处政府提供的坟地约需六七千新元(1美元约合1.52新元),不仅费用高昂,而且使用期只有15年。
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多半为闽南仪式。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多会举家出行,亲戚朋友相邀同往,坐满一、两辆小货车浩浩荡荡去扫墓,大多先祭祀土地神。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压上墓纸,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当场将酒食、肉、果吃完回家,一般会准备五牲祭拜祖先,当中少不了蛤、螃蟹、鸡、鸭等。祭拜完毕便当场剥蛤吃,然后把蛤壳丢在坟前,表示子孙已来扫过墓。
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一二十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祖籍海南的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屋(家乡)做清明不?”
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
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如果有其他需要帮助,您可以求助我。谢谢!!
安徽是江南吗?
1.冬天安徽哪里好玩的景点推荐
想想去哪里才对得起冬天!
徽州古城-体验徽州民俗
我这辈子都没梦到过惠州。说到安徽的风景,我可以不要绕着古徽州走。
漫天的雪花从天而降,就像成千上万的白色精灵在一瞬间在风中翩翩起舞,屋檐上积着厚厚的一层雪,一幅彩色的宣纸画正在绽放见证着徽州的美丽,太美了!
冬天,你不仅可以看到徽州的雪景,还可以体验徽州民俗的最佳季节。从腊八节到元宵节,从玩鱼灯笼到金字塔,各地的民间表演都是风生水起。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州古城
2.安徽冬天哪里好玩的地方
安徽旅游景点有:屯溪山、九华山、黄山、巢湖、蛟奴台庙、大陈墩遗址、徽州文化园、丰乐湖、唐模湖、泸州灯火三河古镇、李鸿章故居、逍遥津古埂遗址、包河秀色寺顶山、福山环城公园、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黟县南坪万佛湖宏村采石矶八公山西递宏村龙城遗址、敬亭山、吴纪念馆、以泸州灯火九洞石为中心的古城,唐越牌坊、华山神秘洞、许村,北有黄山(歙县),东有千岛湖,西有云起,西有屯溪老街(休宁)、西递、宏村(黟县)、牯牛降(祁门)、李坑、小七(婺源)。
黄山风景区占地1200平方公里,区内有36座大峰和36座小峰。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是黄山的三大主峰,海拔都在1800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海拔1860米。黄山是山峰和云海。整座山分为五个海,即北海、前海、西海、东海和天海。
去黄山看雪景。赵忠祥曾经说过,黄山一年四季都是景点,冬天唯一的景点更好!黄山的冬季时间在11月中旬,初雪时间通常在11月底至12月初,山上积雪时间通常在50天左右。冬天去黄山需要的是雪。关注黄山天气情况,提前看天气预报。还可以顺便去西堤红村看看。九华山据说冬天好。无论去哪里,之前看天气预报]
3.冬天安徽哪里好玩的景点推荐自驾游
为大家推荐安徽露营地:
1.紫蓬山露营地
紫蓬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紫蓬镇南部。紫蓬山以其怪石、怪树、碧水、珍禽四大特色,成为合肥市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区和城郊休闲旅游地。它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景区内的森林生态保持良好。景区山水相依,动静相宜。紫蓬山被称为庐阳第一名山自清朝以来。
2.大蜀山露营地
合肥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部的蜀山区。大蜀山公园主体属于溢流型死火山,是江淮地区罕见的典型火山地貌。它的主要成分是基性岩浆,蜀山主峰孤峰,海拔284米,是合肥市的最高点。
作为合肥市建成区唯一的山峰,是早上看日出,晚上看日落的最佳地点。自古蜀山冬天最美。每当大雪纷飞,爬山眺望,辽阔的雪海银装素裹,阳光明媚,白雪皑皑。因此,蜀山薛稷被列为古代泸州八景。
3.岱山湖露营地
岱山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古城镇。岱山湖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冬暖夏凉。岱山湖环境宜人,被称为天然氧吧
黄山一年四季都很美,但冬天更好。冬天,黄山有罕见的雪、雾和云。如果你不don’不要用你自己的眼睛去看,你看不到。Idon’我无法想象这有多神奇。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还可以去周边的屯溪、祁门等地,感受一下冬天徽州的古韵。古徽派的建筑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相信绝大多数爬黄山的朋友都是在看日出,但是黄山看日出的几率和天气有很大关系。因为黄山冬天降雨量少,所以成功观赏到完美日出的几率比平时大很多!但是这里s提醒:冬季登山请多穿点衣服,日出时间要确定准确,尽量提前到达!
看完日出,小伙伴们一定对黄山的云海奇观非常感兴趣。看着无边无际的云海和雄伟的山脉,他们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
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山。黄山绝对是值得一去的地方!虽然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特色,但个人感觉冬天的黄山还是挺有特色的。站在最高点眺望远方,心情变得不一样了。
4.冬季安徽必去五大旅游景点
三河古镇:古称雀柱、雀尾(朱)、雀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它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肥西、庐江、舒城三市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徽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樊华大道276号,建于1999年,占地20公顷。徽园东部采用皇家园林建筑风格,徽园西部以皖南水口园为主旨。中部有现代建筑风格的世纪桥和世纪广场。安徽省十七个城市都有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都是相对独立的园林,并与周边园林和整个公园相协调。
5.安徽冬天旅游景点推荐
合肥的冬天天气好的话适合湖滨湿地公园,面积大,植被丰富,空气清新。如果天气冷,应该去室内,比如渡江纪念馆、安徽省博物馆等。
6.安徽附近冬天适合旅游的地方
安徽周边十大旅游景点
1.杭州西湖、西溪湿地、宋城
2.南京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玄武湖
第三,千岛湖
四。绍兴柯岩-五条排水沟
动词(verb的缩写)牯牛降和秋浦河
6.普陀山
七。雁荡山
八、周庄苏州园
九。西堤红村
X.莫干山和南浔
详细介绍——
1.杭州西湖、西溪湿地、宋城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中心。它曾被称为武林水,钱塘湖和习字湖。宋朝的时候叫西湖。它以美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它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称为人间天堂。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钱塘区五个区域,总面积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天碧水,雨天空山。雨或雪,雨或晴,早晨或傍晚,都能变成一道风景;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各有各的美。它以湖区苏堤和白堤的美丽景色而闻名。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市内罕见的次生湿地,距离西湖不到5公里。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古朴,文化积淀深厚。它曾被称为三西它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业湿地和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南京中山陵,前
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1929年6月1日棺材被放在这里。中山陵的主体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陵园坐北朝南,呈一个警钟纪念馆是一座宫殿般的建筑,有三个拱门,门楣上刻有国籍、民权和人民的生计。大厅里摆放着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雕像,以及孙中山先生的全文墙上刻着s书法《建国大纲》。
门票:中山陵景区售票处、纳入年票的景点售票处、景点营销导游服务中心。购买打折年票时,必须持有效证件和一寸照片。
开放时间:06:30-18:30
给我一天,还你一千年是宋诚的口号。事实上,中国最大的宋文华主题公园非常值得一去。由宋城《清明上河图》复制区、艺术广场区、九龙柱群区、瀛洲仙山区、南宋皇宫区组成。城中宫殿、驿站、店铺作坊、街道、虹桥、城楼、仙山、乡村、街巷的民俗文化表演,再现了汴京、林的繁华宋代的安。
门票:100元。想看演出,必须买景区联票:含宋城门票。节目价格有180元、220元、380元。
开放时间:09:00-21:00,节假日开放时间提前。
总统府所在的西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今天,总统府有许多保存完好的近代中西建筑遗存,有中国独特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有珍贵的文物史料,风景优美,是南京旅游的必去之地。
门票:40元/人。关门前1.5小时停止售票。60岁以上老人半票,持学生证学生半票。如果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参观,孩子免费,10人以上团体8折优惠。用携程VIP买八折。现役军人、离退休干部和残疾人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4月15日-10月15日7:30-18:30;10月16日-4月14日,8:00-17:30
南京夫子庙,即孔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它由东晋书院扩建而成,位于秦淮河北岸宫媛街旁。夫子庙建筑群主要由夫子庙、龚雪和江南宫媛组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
门票:夫子庙大成殿、江南宫媛、王燮古民居与李故居。门票分15元、15元、8元、8元四种,还可以40元买四个景点的联票。
联票:大成殿-大观园28元;成电-大观园-王谢32元;夫子庙-龚雪-大观园30元/人;夫子庙-东宫-大观园-王谢32元/人。
开放时间:夫子庙大成殿,08:00-21:30;江南宫媛,08:30-22:00;王谢s故居,周五周六08:00-21:00,周一至周四08:00-20:30;李s故居从08:30到20:30。
玄武湖位于东北城墙外,通过玄武门和解放门与市区相连。湖中有周桓、瀛洲、凉州、崔州、灵州五个小岛,各具特色。湖里种了荷花。夏秋时节,水面碧绿,粉红色的荷花掩映其中。湖水飘香,景色迷人。这个水域六朝以前叫三宝,晋代叫北湖。这里曾是训练水军的地方,一直是皇帝和大臣们的游乐场。1909年,它变成了一个公园,叫做武莺湖公园。它也被称为五洲公园和后湖公园。芜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0公里。五个岛屿将湖泊分成四个大区域,它们之间有桥或堤坝相连。
第三,千岛湖
口号农夫山泉,有点甜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取自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无需任何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千岛湖I
千岛湖的文化历史也很悠久。据说三个没有水喝的和尚发生在千岛湖的密山岛。目前在千岛湖发现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在五龙岛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小塘坞发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文化遗址,在水碓发现了春秋至战国至金代的文化遗址。密山岛内还有骨塔、密山寺、银山寺等古寺庙建筑,以及叶陵园、郑允中墓等古墓葬。
门票:旺季150元,淡季120元,豪华邮轮45元/人,普通邮轮30元/人。
四。绍兴柯岩与百里无邪
荆轲的岩石景色是最奇妙的,可与后山相比。只见云骨之巅古柏苍翠,老枝斜斜。游客来到这里,这是一个奇迹。离云谷大约一百步远的地方,有一座由大约10英尺高的岩石雕刻而成的石佛。坐于石壁,佛像高达4尺。近年来,柯岩开发了新的景点,如莲花听、七星岩、三聚童渊、越女肖春、水镜瀑布、岳重名仕园等,这些景点风格各异,充满乐趣,成为绍兴旅游的新宠。
门票:柯岩+鉴湖85元;柯岩+建湖+鲁镇100元
提示:石佛云骨必看,莲花广场必喊。蚕洞凉爽湿润,可作为休息场所。景区有个茶馆,挺古老的。有土味的豆腐干,味道不错。草坪多,树少,注意防晒。
在诸暨以西30公里的山里。所谓的放电意思是瀑布。瀑布从百里无邪山顶的悬崖绝壁上顺流而下,折成五级,统称为百里无邪溪。百里无邪风景区主要由百里无邪湖、桃园、东园和西园峡谷组成。在河的两岸,有奇峰怪石,还有72峰36洞25崖,赢得了悬崖和瀑布的胜利。
门票:80元
动词(verb的缩写)牯牛降和秋浦河
牯牛降位于石台、祁门两县交界处,距石台县城22公里,核心区面积超过10万亩。牯牛降,被称为西黄山在古代,黄山的主体向西延伸。它以雄伟、奇特、危险和美丽的景色而闻名。境内有大峰36座,小峰72座,大叉36座,小叉72座。最高峰牯牛大港海拔1727.6米,像一只牯牛屹立在天际。登上极顶,南望群山,黄山群峰尽收眼底,北望长江,蜿蜒西去,美不胜收。景区内建有旅游步道、竹木别墅、红茶馆、徽州美术馆、水上游乐中心、亲水平台、停车场、攀登栈道、荡桥、拓展营地等设施。
唐天宝八年至元初二年(749-761),诗仙李白出使秋浦,留下了45首壮丽的诗篇和许多感人的传说。其中,美丽的《秋浦歌十七首》成为了秋浦仙境的灵魂。它的十首诗说:千千的石南树,成千上万的女贞树。山白鹭满,白猿溪吟。唐不要去秋浦,猿声会让你心碎。著名的历史诗人曾跟随其后,寻求隐居和访问胜利,留下了数万首优秀的诗歌,所以美丽的秋浦河被称为流淌着诗歌的河流。发源于吴礼山(原秋浦县,今安徽省石台县田可乡),至贵池杏花村都吾,入长江,全长180公里,由南向北穿镇而过。沿岸风光旖旎,风光旖旎,古石城遗址,昭明钓鱼台,仰天堂等名胜古迹,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秋浦仙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6.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位于海上的佛教胜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融为一体
它以美丽的风景而闻名,被称为海上名山和世界上最好的山,它叫做中国东南第一山在历史上。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草荡婆娑,南方秋雁常宿于此,故名雁荡。雁荡山绵延数百公里。由于地处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区,该山呈现出独特的峰、柱、墩、洞、壁等奇石。它可以被称为一个模拟地貌的博物馆。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温州)、东雁荡山(板坪山、洞头)。雁荡山景区通常指北雁荡山。
雁荡山东西长25公里,南北长18公里。分为灵峰、灵岩、大龙瀑布、三者瀑布、盐湖、仙圣门风景名胜区、羊角洞、仙桥八个景区。其中以东南部的灵峰、灵岩、大龙瀑瀑布最为著名,被称为野燕子三绝和二零一龙。它以奇峰和瀑布等野生景色而闻名。白天的景象让人不忍目睹,而夜晚的景象可以杀死人的灵魂。灵峰山的夜景是雁荡山的神灵所在,灵岩飞渡远近闻名,还有燕湖港和龙丘北的壮美。云洞栈道之险;仙溪清江美景。同时,登上百山之巅,俯瞰脚下的百山,享受高山我是顶峰,享受海滩和乐清湾的平坦景观海的尽头是岸也是无尽的享受大雁的美丽.
门票:灵岩、大龙瀑布景区门票由每人30元调整为每人40元。灵峰日景、夜景门票由每人30元调整为每人41元。
灵峰日景和夜景门票合80元/人(可选)。三者瀑布、羊角洞、盐湖、咸胜门风景名胜区景区门票由每人10元调整为每人15元。
八、周庄苏州园
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花园城市它一直以其美丽的风景和优雅的花园而闻名,并有江南园林天下第一,苏州园林江南第一。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墙就能领略山川之美,在繁华都市生活有一种心灵春天的感觉1985年,苏州园林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门票:柳园20/30,周庄60,拙政园s园30、虎丘30、苏州游乐园(欢乐世界/水世界)60/40、狮子林15、芙蓉园35、北寺塔15、乔峰景区25、盘门景区20。
黄山是中国的美景周庄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s水乡。如果要选择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它难怪2001年的APEC会议特别青睐周庄,将她定为上海以外的会址之一。周庄镇位于苏州市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它已经建了900多年了。这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在江南。周她的魅力在于她的文化内涵。沈堂、张堂、米卢、故居、程序道观、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有河有街,必有桥。周有许多古桥,很有特色。著名的有双桥和福安桥等。2003年,周庄被授予文化遗产保护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部。同年,周庄被授予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在中国。
门票:周庄景区一日游:包括沈亭、双桥、文化街(08:00-16:00)。100元。周庄景区夜游:含水
安徽省黟县西递和宏村的两处古民居因其保存完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黄山风景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第二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继北京之后,中国第二个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将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和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皖南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精湛的徽派民居工艺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X.莫干山和南浔
莫干山因春秋末期吴王莫邪、干将在此铸就天下无双的男女剑而得名。它以清、绿、冰、静的竹、泉、云、山环境而闻名,被称为酷世界它与北戴河、庐山、鸡公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景区属天目山,中心区有塔山、中华山、金家山、吴记山、莫干岭、炮台山等。群山起伏,主峰塔山海拔719米。区内植被覆盖率高达92%,山、竹海、瀑布随处可见。虽然它没有泰山那么雄伟,没有华山那么险峻,但它被称为“泰山之巅”。江南第一山因为它的翠竹,清澈的山泉,星罗棋布的别墅和不同季节迷人的风景。
莫干山有许多景点,如风景秀丽的芦花荡公园、风景幽静的武陵村、史料翔实的剑池瀑布、白云山亭、雄伟奇形怪状的旮旯、野味丰富的塔山公园、天池寺、莫干湖、旭光台、著名碑林、崔迪湖等30多处遗址,173座现代别墅掩映在林中。莫干山所属的德清县,除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莫干山外,还有江南最大的湿地朱霞湖、典型的江南古镇特色新城等重要景点。
门票:景点联票:80元/人,上山不进任何景点门票价格40元/人。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南浔,是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南浔镇建镇多年,这里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众多:小桥流水人家建的明代百楼;中国著名的叶嘉图书馆;小莲庄,江南最好的园林;张静江、张世明等名人故居;丝绸会馆、明清石拱桥等。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浙江文化的瑰宝。同时,李记湖丝绸产于南浔,享誉海内外,已成为种桑的财富,胜过浙江。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浔还是一个少有的拥有巨大财富的小镇。有100多个丝绸商人被称为四头大象、八头牛和七十二只金狗,以清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柳永为代表。
门票:古镇100元/人采用联票制,不单独售票。包括嘉业堂图书馆、小连庄、张世明旧居,张静江刘故居s梯(俗称红房子)、广惠宫、白碱楼、南浔历史博物馆、秋墅里别墅等。票在同一天有效。景区还有导游服务。费用为:120元/团。
开放时间:5-11月黄金周,7:20-6:00;黄金周到4月,7:20到5:30。
7.安徽冬天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萧县
安徽省宿州市夏县,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位于安徽省北大门,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46万人。萧县位于长江三角洲,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素有四省通衢。它的总体战略是一带一路和中原经济区由国家和向东发展由安徽省实施。由于黄河泛滥的影响,萧县形成了西南平原。因此,黄河高原和东南浅山区这三个不同自然区域的结合,主要属于黄淮冲击平原。萧县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7摄氏度。萧县古称小果,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3100年的历史。它是汉文化和孝文化的发源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址,如金寨文化遗址、华家庙遗址、隋唐逍遥遗址等。萧县被称为文学之乡和胜利之城。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葡萄之乡、安徽省文物大县。
8.安徽冬季旅游好地方
安徽最冷的城市:宿州。莱阳头条
因为苏州属于安徽最北部。那么通过分析安徽的地图,安徽北部的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这几个城市,冬天到来之后都是比较冷的。莱阳头条
安徽省平原、梯田(山坡)、丘陵、山地类型齐全,可分为淮河平原区、江淮梯田丘陵区、皖西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区五个地貌区。安徽省是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区。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是亚湿热季风气候。莱阳头条
9.安徽冬天有什么好玩的景点推荐
安徽美国冬季的气候特征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即潮湿和寒冷。冬天安徽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摄氏度至零下5摄氏度。冬天,只要早上温度在零度以下,中午过后就会在零度以上。安徽省是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区。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是亚湿热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雨水集中,秋季清爽,冬季寒冷。安徽也位于中纬度带。随着季风的过境,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地区之一。
清明节的来历谁知道,简单说说
问题一:安徽属于江南吗? 安徽省地处华东、长江三角洲腹地。横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境内,长江以北2/3地区为江北地区,长江以南1/3为江南地区希望可以帮到你
问题二:安徽算不算江南? 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江南地域广阔,
狭义多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岸等地区。
其中包括江苏省的南京、苏州、镇江、常州、无锡等南部地区,
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等北部地区和上海,
皖鄂南部的池州、宣城、芜湖、黄山、荆州、鄂州、武汉
湘赣的南昌、长沙、岳阳、常德、九江、上饶、景德镇、益阳等北部地区,
大至以环太湖、环洞庭湖、环鄱阳湖区域为中心的江南地区。
问题三:安徽属于江南还是江北? 以铜陵,芜湖,马鞍山,贵池,安庆为线,都属于江南哦~
合肥,六安,滁州,储南属于江淮之间,就是长江和淮河~
统称江北哦
问题四:安徽属于江南水乡吗 安徽南部在长江以南,应该算是江南水乡的。黄山那边的西递、宏村就很有江南水乡的感觉,。但皖北地区绝对不是。
问题五:安徽黄山在江南还是江北 黄山在长江以南。
问题六:安徽省跟江苏省区别 “安徽省”是公元1667年时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安徽是中国建省较晚的一个省。
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设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于江宁(今南京)。 清江南省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省”,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其它割锯势力,再加上清朝皇室内部自身矛盾尖锐,斗争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材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的重要了,因此,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以防再有第三方势力利用富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苏省,江(宁)苏(州)而来,省会驻地苏州,称“江南右布政使司”;安徽省,安(庆)徽(州)而来,省会驻地南京,称“江南左布政使司”。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苏省,江南右布政史司左迁,迁至南京,成为江苏省省会。 安徽省,江南左布政史司左迁,迁至安庆,成为安徽省省会。 从176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时期安庆沦陷于侵华日军,安庆一直为安徽省府驻地!
江南省分为安徽和江苏两省,但安徽和江苏在清朝仍是全国富硕的省份之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安徽每年所上缴的赋税一直可排在全国前五位。而作为安徽省会的安庆,在19世纪中期开始,就和武汉.南京并称为“长江三巅城市”,而清咸丰十一年(1861),清朝依靠自己力量在安庆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安庆军械所,制造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轮船,它既标志着安庆,乃至于安徽是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同时也体现出当时安徽省的重要性,以及安徽省会安庆在全国的影响力!后来,民国总统孙中山先生在其著作《建国方略》和《建国纲要》中就提到在安徽要重点建设两个地方:一是安庆,二是芜湖。要把安庆建设成为武汉和首都南京之间一座横跨长江两岸的特大型“双联市”,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流域主要的港口城市。
抗日战争中,安徽省会安庆沦陷,安徽省 *** 被迫从安庆迁出,先后随战事的发展,暂驻立煌(即今天的金寨).芜湖.合肥等地。1949年合肥解放时,由于安徽巢湖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未完全解放, *** 中央临时在合肥设皖北行署,之后渡江战役总指挥部即设在了肥东,1952年安徽省人民 *** 正式成立,中央决定省 *** 驻地合肥。
省会由沿江的安庆迁于内陆的合肥,使安徽在政治心理上由东部省份变成了一个内陆省份,也使安徽发展的眼光局限于合肥周边!合肥发展了这么多年,所辖三县依旧落后,长丰还是国家贫困县!合肥的周边城市,如六安、巢湖、滁州、淮南也没有在合肥的带动下富起来。
问题七:安徽算不算江南 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江南地域广阔,
狭义多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岸等地区。
其中包括江苏省的南京、苏州、镇江、常州、无锡等南部地区,
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等北部地区和上海,
皖鄂南部的池州、宣城、芜湖、黄山、荆州、鄂州、武汉
湘赣的南昌、长沙、岳阳、常德、九江、上饶、景德镇、益阳等北部地区,
大至以环太湖、环洞庭湖、环鄱阳湖区域为中心的江南地区。
问题八:安徽省滁州市属不属于江南东部或华南东部 滁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1912年改本州为县。州西南有亭,北宋欧阳修知滁州时曾来此饮酒,自号醉翁,因以名亭,作《醉翁亭记》。现在的滁州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下设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等区县,代管天长市、明光市两个县级城市。滁州市于1992年12月20日设立。
问题九:福建是属于江南一带吗 江南一带,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江南地域广阔,狭义多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岸等地区。其中包括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钱塘江以北的杭州、嘉兴、湖州,以及绍兴、宁波、舟山,安徽南部的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黄山和赣东北的南昌、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北部地区,大至以环太湖、环洞庭湖、环鄱阳湖区域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广义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市长江以南地区。与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贵州省的部分。福建北部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
广义的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四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该区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黄山钱塘江与太湖、庐山赣江与鄱阳湖、衡山湘江与洞庭湖,这三处山江湖流域分别是吴文化、赣鄱文化、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大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
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清初时期江南省,即今江苏、安徽和上海市的统称江南,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江南六府同时也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行政地。明清时期江西省境内的饶州府、九江府、南昌府 和安徽省境内的池州府、太平府、宁国府、徽州府等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江南地区。
问题十:哪些省属于江南? 狭义的江南多指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岸等地区。
其中包括江苏省的南京、苏州、镇江、常州、无锡等南部地区,浙础省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北部地区和上海,皖鄂南部的宣城、芜湖、徽州、荆州、鄂州、武汉和湘赣的南昌、长沙、岳阳、常德、九江、上饶、景德镇、益阳等北部地区,大至以环太湖、环洞庭湖、环鄱阳湖区域为中心的江南地区。
广义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三省长江以南地区。
与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贵州省的部分。福建北部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江南三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该区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黄山钱塘江与太湖、庐山赣江与鄱阳湖、衡山湘江与洞庭湖,这三处山江湖流域分别是吴越文化、赣鄱文化、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清明节做为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清明节
清明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起源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现在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历史发展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从2008年开始,中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 清明节扫墓
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 清明上河图
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 清明与柳
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 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气候特点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
各地习俗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 惯。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大中华地区
河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上海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温州
在温州这一带有吃绵菜饼的习俗,绵菜饼顾名思义是绵菜做的饼,也有人称为清明饼,绵菜是照温州话翻译过来的,原来它的学名叫曲鼠草,是在清明时节才会有的.做绵菜饼可是很有讲究的,先要去地里采摘绵菜,(绵菜这东西可不是种的,是每到这个清明时节就会自已长出来的,)然后洗净晾干,放入倒臼中,(倒臼就是一个石头做的一种工具,以前他们用来捣年糕用)捣碎后,再放入米粉,(通常是八斤白米粉,二斤糯米粉)再加入适量的水,要把绵菜全部均匀的融入到米粉中就可以了,倒好后就要准备里面的馅,馅也是其种一道重要的工序,这里最常见的就是用鲜嫩的竹笋、豆腐、猪肉、咸菜(或者萝卜丝),抄好,等馅冷了就可以包了,把绵菜饼包好后下面一定要放一张柚子叶,一、是避免粘锅、二、也是最重要的,是因为放了柚子后,这个绵菜饼里会多一种柚子的清香,好吃起来口感好多了,包好后放到蒸笼里蒸上25分钟即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湖州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福建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四川
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二王庙庙会)(成都都江堰)。
山西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 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山东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称为「房食」或「祊社」。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习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饭牛」。有谚语道:「打千骂万,清明一饭」。
河南
巩县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
陕西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江苏
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还保留了寒「望绵」﹝绵山﹞的旧俗。
安徽
徽州府于清明淘新泉酿酒。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赆野鬼」。
湖南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四川
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广西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江西
新建县清明拜扫,例用春饼。永丰县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除例行的牲礼外,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或压糯米为糕,浇上糖汁,称为饭果,犹有寒食之遗风。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妇女皆不参加。
民间传说
介子推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介子推像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的上方,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戴柳插柳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是什么原因使得平凡的柳条有了如此非同寻常的身价?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这三种说法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灵性,可以避邪。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196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