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古到今姓昌的名人有哪些

2.河南省信阳水稻田病虫害有哪些?

3.看不见的客人钢笔漏水

固始天气预报15天气报报15天气报_固始天气预报15天

大将军施琅简介 施琅大将军是汉奸还是英雄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大将军主要的功绩为什么。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明郑军的重要将领。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了曾德,因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立即诛杀施琅的家人,施琅逃走,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 1681年(康熙二十年),李光地推荐施琅,康熙帝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衔,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郑克塽率臣民降清。施琅在收台后反驳当时清廷内部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宜弃其地”的意见,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 是施琅一贯的主张,因为他看到了 *** 对祖国安危的重要性。从1664年(康熙三年)开始,施琅就建议进军澎湖、台湾,使四海归一。在他因飓风所阻,两次进军澎湖、台湾失败后,仍矢志 *** ,再次上疏要求征台。施琅反对清 *** 的迁界禁海政策,指出这一政策不合于“天下一统”,又影响财政收入,应尽快“讨平台湾”,“百姓得享升平,国家获增饷税”。清 *** 当时没有纳他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争取康熙帝的支持;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 *** 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施琅上任以后,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选拔将领,全心筹措征台。他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中旬,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刘国轩逃往台湾。清军占领澎湖后,郑克塽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而是着眼于做争取郑克塽及其军队的工作。他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郑军将士,稳定民心;同时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 *** 。康熙帝同意他的招抚政策。郑克塽、刘国轩见施琅“无屠戮意”,也愿意归顺。从此台湾成为清朝疆域的一部分。这是继郑成功 *** 之后,使中国疆土再次得以统一的壮举。 施琅大将军的主要的功绩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少年施琅不喜爱读书,弃书习剑,精通兵法并且智勇双全。

初次降清施琅早年为明将军总兵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的部下,身先士卒,屡战奇功。后来清兵南下,势如破竹,郑芝龙临危降敌施琅也就随之投降了清军。 投奔郑成功 郑成功耻于其父亲的降清行径与之决裂,继续抗清。郑成功很看中施琅的军事才能,多次游说他,加之施琅在清军中寄人篱下不受赏识,考虑了许久最终投奔了郑成功。施琅跟随郑成功征战多处,屡建战功,名气是越来越大。 再次降清 史料记载施琅为人直率,性格耿直之处颇多,做事很多不顾上级的颜面,直言不讳,易于冲动,与上司郑成功积累了重重矛盾,因曾德与郑成功公开决裂,最终酿成父亲,弟弟被郑成功诛杀的大戾。施琅走投无路,又报仇心切被迫于顺治八年再次投降了清朝。 效力清廷康熙二十二年,在清 *** 平定了“三番”之乱后,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一举攻克澎湖招降台湾郑氏集团。当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很大的争议。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分管兵部的清朝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 施琅三度改易门庭,两次在明朝军队效力,又两次投降清军,这样的经历难免惹来后人的非议。与同时代的史可法等人对比,道德上显然有些立不住脚。然而,就此否定施琅的功绩未免有失偏颇,因为施琅不仅有平台之功,更有保台护岛之功. 各部族之间的征战自然会产生各民族的英雄,它的历史意义是不朽的,其精神也具有普遍的道德意义。但是,作为居于主干地位的汉族,在处理这些历史人物时显然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谨慎;具体到在面对施琅这一个案的时候,显然应该把版图、利益这样的概念放在思考的首位。 “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对郑成功和施琅功绩客观、完美的写照。至于施琅究竟是叛徒还是忠臣自有后人评说。 大将军施琅简介 施琅大将军是汉奸还是英雄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1]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2]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3]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4] 大陆评价

在大陆,官方以往仅正面宣传郑成功击退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事迹,对郑成功后人在台湾的统治及倾向偏安,作了忽略;对施琅也鲜有着墨,只在提及郑成功时才略带说明。自从具有 *** 倾向的 *** 籍 *** 于2000年当选台湾地区执政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出于对宣传“统一中国”的考虑,才大规模正面评价施琅,称其为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并在其家乡福建晋江为其塑了一尊石像。而民间往往对施琅评价具有争议。[21] 明朝代表中国政治兴替的“正统”,而清朝则为外来的异族统治;于是,施琅作为背叛明朝、背叛郑氏的“投降派”,成了现代以来中国人最不齿的人物。因此,尽管施琅代表清朝“ *** 统一中国”,史学家却难以将他的形象正面化。历史叙事中的民族英雄,依然只能是保持政治气节的郑成功,而不是有违民族大义的施琅。直到1980年代,世易时移,对施琅的历史审判才开始出现翻案。[22] 施琅台湾评价 在台湾,因为 *** 当局同情明郑之“正统”意识形态,所以施琅长期只能得到负面评价。同时,民间也同情郑家,将施琅视为与吴三桂一样的汉奸卖国贼。在 *** 势力中,施琅是代表大陆进犯台湾的侵略者,因而评价也以负面居多。[21] 施琅大将军提倡什么,安定什么局势。

提倡武力 *** ,安定海疆。

对于 *** 的战争,清 *** 是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当时主要有两张种观点,一个是水师提督施琅提倡的,在五六月出兵,因为这个时候南风盛发,趁着南风从南往北 *** 的澎湖,另一种观点是福建总督姚启圣,提倡在九、十月北风起时出兵直取台湾,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是用哪一个策略,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战争后果。 而清 *** 在过去对台用兵,是有教训的。这次施琅更进一步的熟悉台湾的气候情况,把选择出兵的季节、时间、风等条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他派遣专门人员查阅台湾海峡气候资料,基本熟悉和掌握了这里的亲后情况。他得知:夏季台湾地区高温、多雨,能见度较好,特别是在偏南风向下,风速和缓顺畅,有利于舟师上横渡海峡。 而对于北风出兵的论调,施琅说:台湾海峡刮南风的时候,风轻浪平,将士不会晕船,并且在风的上游,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而台湾海峡的北风非常不稳定,一般是迅速刮风,然后又迅速停止,非常不稳定,非常难以预料,并且北风刚硬,作战时很难驾驭,不象南风这么平稳。 施琅 施琅把掌握的亲后情况密奏康熙皇上,其中专门强调了他对风向问题的看法: “春夏之交,东北风为多,我船尽是顶风顶流,断难道进……莫如就夏至南风成信,连旬盛发,从铜山开驾,顺风坐浪,船得联综齐行,兵无晕眩之患,深有得于天时、地利、人和之全备。” 当时的天气预报还没有这么发达,施琅施琅能把气象掌握到这个程度,是难能可贵的,最终他说服了康熙皇帝,说服了其他将领,定下了南风进兵的重要方案。 实践证明,他的这一方案是完全正确的。他在澎湖之战,在连续6天的作战中,多数时间内都刮着柔和的偏南风,使处于上风方向的清军可以趁风势扬起风帆快速前进冲击敌人。施琅向郑军进行总攻的时候,清军得用西南风优势,分前、中、后三路进攻守军。把郑军守将刘国轩打的大败而归,浮尸遍海。若非刘国轩熟悉地形,恐怕他就无法率领小炮船3艘、小鸟船2 艘、赶缯及双帆船26艘和几百名将士从水浅礁险的吼门岛屿遁逃回台湾。 这场胜利之后,清 *** 用政治,军事和心理攻势,逼迫郑军投降,从而收复了台湾。泉州晋江市的施琅立下大功,被加封为靖海侯,并且世袭罔替,他的爵位世袭了134代人,直到光绪三十二年。 施琅大将军是郑成功手下的一名将领,他为何背叛了郑成功投靠了清朝?

清朝入关之后,郑成功的后代不承认大清的,于是他们在台湾岛成立,施琅是郑氏家族的大将,在康熙 *** 的前期,施琅多次击退清朝水师。对于这样一个人才,郑氏家族自然对待施琅非常好,为何施琅最后却投靠清朝,并帮助康熙 *** 呢?

其实事情很简单,施琅起初是福建晋江人,他少年时期读书不成,于是决定弃文从武,在他17岁的时候,跟随郑芝龙走南闯北,得到郑芝龙的赏识跟重用,后来郑芝龙投降清朝,施琅遭到清朝官员的歧视。怀才不遇的施琅,决定跟随郑成功,反清复明。很快,凭借自己的天分,施琅成为了郑成功的得力干将,几乎所有朝廷大事,郑成功都会找施琅商议。

后来,由于施琅过于受宠,其他官僚纷纷嫉妒施琅,向郑成功进献谗言,再加上施琅本身性格就是心高气傲,就这样郑成功夺了施琅的兵权。施琅的手下曾德见施琅已经失势,就逃到了郑成功面前,拍了很多马屁,说了施琅很多坏话,施琅得知手下背叛自己后,非常愤怒,一气之下抓了曾德,并将其。

得知此事的郑成功大怒,扬言要杀了施琅全家,好在施琅在亲信的帮助下,侥幸逃脱,但是施琅的家人没能幸免于难。就这样,走投无路的施琅,只能投靠清朝了。

投降后的施琅,决心要报家族仇恨,最终击败郑氏集团,成功 *** ,被康熙封为靖海侯。

求《施琅大将军》里经典台词的集数?

没有看到你说的“与其在台湾过着骨肉分离的日子,不如死在贝勒爷的刀下”原句,我看了这电视,好象也没有看到说这句话的印象。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这句:“海峡将永远隔绝,骨肉团聚将渺无尽期,与其在这离别苦思亲苦的无尽折磨中偷生,倒不如死在奈塔大人的刀下痛快。” 我觉得应该就是这句吧,应该是你听说的那句话是被人简化了的“与其在台湾过着骨肉分离的日子,不如死在贝勒爷的刀下”吧。这两句话意思也差不多。 优酷网第二集,时间41:46,在刑场要杀朱霖和阿嫚的时候 ://v.youku/v_playlist/f1810214o1p1. 大将军(15)施琅(1)

从古到今姓昌的名人有哪些

潮人拜神,主要是到庙宇去拜。

但说来也怪,潮汕人到庙宇供香,一般不称拜神,而是称“拜老爷”。

潮人“拜老爷”和拜神是有区别的,只有到旧历年末酬神时才叫“拜神”、“谢神”。

究其渊源,还必须从古籍的说法谈起。

潮汕老百姓,自古以来信奉的神很多,村村都有神庙,尤其是平原较大的村庄和市镇,神庙就更多了。

神庙中供奉的神偶,大多是木头雕刻,大的比人体还要大,漆上金彩,小的只有一两尺甚至只有几寸高,脸手和衣着都是油漆的。

神庙,潮俗统称为“老爷宫”。

大的有厅殿天井,天井两边还有“龙虎”壁塑,檐角与庙脊还有各种图案塑刻或嵌瓷龙凤或鲤鱼、人物、戏出等等装饰。

小庙只有小屋宽,中有神龛供桌。

还有更小的只有一个模型式的小宫,里面置小型神偶,人在外面祈拜。

潮人信奉的神,有神话故事的神,有历史人物的神,有与外地共通的神,也有地方特有的神,普遍信奉的庙神有:玄天上帝、天后圣母(又称妈祖)、慈悲娘娘、注生娘娘、保生大帝、真君爷、七圣夫人、三义帝君(即刘备、关羽、张飞)、花公花妈、福德老爷(又称土地爷、土地伯公、后土之神)、三山国王 (又称王公、村里的地头神)、木坑圣王、风雨圣者、文昌爷、魁星爷、太子爷……潮州城还有显赫的安济圣王。

各行业也有各种神名,自设小神龛供奉。

解放后破除迷信,各庙神偶被焚毁,庙宇也作别用或拆除。

近十多年,一些旧庙作为文物保护,重新修建,成为当地景点.

潮汕民间祀奉的神明不下百种,惟以土地神最为普及。

村社不论大小,必有土地神庙;营造坟墓,墓侧必设“土地神位”小碑(或写“福神”二字)。

这种土地神乃起始于古代的田社神、社稷神。

在潮汕农村还祀奉“三山国王”,把它视作最大的福神。

清代郑昌时在《韩江闻见录·三山国王》中说:“三山国王,潮之福神也。”这是潮地特有的也是最为崇奉的地方保护神;民间俗称为“地头爷”。

每逢村里谁家死了人,子孙或家人必到地头庙去报告,叫作“报地头”。

土地神在城镇居民中也受到普遍祀奉。

在不显眼的墙旮旯处贴上一张红纸,写着“地主神位”就算是神牌位。

每逢旧历初一、十五或民俗大节日,必焚香供奉祭品。

所谓老爷,原指旧时的官吏。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日:“前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

旧时,豪绅亦称为老爷,仆称主亦为老爷。

潮汕的庙宇,俗称老爷宫,所供的“老爷”,其实都是一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有益于人民的官吏、名人。

这里说的老爷,实际上是一些在人民心目中有地位的人。

但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给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有必要对它进行考察和研究,揭开面纱,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一、三山国王庙。

祀巾、明、独三座山神。

最早的三山国王庙是揭西县河婆镇的霖田祖庙。

此外,潮汕各县及我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各国均有三山国王庙。

二、土地庙。

俗称土地公庙,通称福德祠,祭土地神。

民间相传土地神是管理土地的神,即社神。

三、雨仙庙。

祀雨神。

相传宋代有一位神童孙道者,为民降雨除灾,被尊为雨神。

揭东、潮安、潮阳、饶平等县均有雨仙庙。

尤其是揭阳市揭东县玉洛镇的“风雨圣者庙”,因与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有关而更著名。

谢翱(1249-1295年),字皋羽,号唏发子,谥乐耕公。

他不仅是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

同时,他也是揭阳市乃至粤东地区20余万谢姓居民的始祖。

谢翱原是福建溪人,其先祖谢邦彦是宋代著名词人,其父谢钥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世。

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谢翱随父移居临安,时年17岁,已能诗善文,颇具声誉。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六月,元世祖下诏攻宋。

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开府于南剑州(州治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号召四方起兵护宋。

谢翱激于爱国义愤,倾家赀,赴国难,率乡勇投奔文天祥,并被任命为“谘事参军”,其时谢翱27岁。

景炎二年(1277年),谢翱随文天祥护送宋帝昺,乘船南下,进漳州,复梅县,攻潮阳。

那时,随军而来的谢翱妻子毋氏已怀身孕,不久便在潮阳后江船中产下一子,取名怀壶,字醉仙。

后在揭阳、海丰等地的战斗中,文天祥落入敌手,谢翱机智脱走,并潜回潮阳,寻得妻儿,隐居白土村,并暗中组织乡勇待机组织抗元。

谢翱为使潮汕一带乡民不忘宋国,激发抗元情绪,选择农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诞辰日,举行“长春节”活动。

为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随口称纪念“风雨圣者”。

现在,揭东县玉滘镇大滘村“风雨圣者庙”,就是当年谢翱倡导的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寄托和体现。

20世纪90年代,为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揭阳市谢翱研究工作小组决定,建“谢翱纪念堂”。

1995年11月7日,在揭阳市人民 *** 主持召开的揭阳市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翱大会期间举行了奠基仪式,来自祖国大陆、香港、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乡亲600多人出席。

座落在揭阳市东山区黄岐山纪泽湖畔的谢翱纪念堂第一期工程于2001年4月8日落成揭幕。

四、天后宫。

祭天后圣母,系传说中的保护航海平安的女神--林默娘。

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省莆田湄洲湾的一个渔村。

其父林愿是福建望族之一,母王氏。

传说林默娘出生时屋顶祥云缭绕,生性聪慧,八岁读书,过目成诵。

长大后能晓天文,习水性,多次搭救遇难船只。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岛峰顶上“仙化升天”,终年 27岁。

此后,人们纷纷传说林默娘身披盛装,飞翔海上,救助海上遇难的人,遂被尊为海上女神。

天后圣母庙遍布祖国东南沿海、台湾、港澳等地。

潮汕各县市均设有天后宫,较著名的有:妈屿新老妈宫、樟林天后圣母宫等。

五、韩文公祠。

祭韩愈(?68~824年)。

韩愈,字退之,号昌黎,唐代文学家。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一月,因谏迎佛骨而被宪宗皇帝贬为潮州刺史。

他刺潮八月,兴学育才,政绩卓著,而被潮人尊称为“文公”。

潮人为了纪念他,把潮州的双旗山改称韩山,流经潮州全境的恶溪改称韩江,相传韩愈手植的橡木,人称韩木。

潮州有昌黎路,揭阳有韩祠路,还有纪念性建筑景韩亭、观韩楼、仰韩阁、昌黎坊等。

除此之外,潮汕现有韩祠二处,一是潮州韩文公祠,二是潮阳灵山寺西庑的韩祠。

台湾西势的内埔乡也设有韩文公柯。

六、晏侯庙。

祭齐国大夫晏婴。

该庙座落在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村。

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

后历经多次修复。

现庙门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修建的。

门额由该村文士蔡乃秋手书。

尤为宝贵的是,该庙内有牌坊一座,为明万历年间建庙时建筑,拜堂上书“作中流之砥柱”,为同治三年遗迹。

程洋岗晏侯庙是潮汕目前所能见到的唯一一座,省内外也甚为少见。

汕头市蛇东的晏公庙是否也是祭晏婴,已无据可考。

七、凤岭宫。

该庙位于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凤岭之上,祭南粤王赵佗,同时供药王孙思邈及东岳大帝(商纣时的武成王黄飞虎)。

澄海地方志称,凤岭宫占地约六亩。

现该宫只留下残迹。

祭南粤王的庙宇,潮汕也竟此一家。

八、圣王祠。

祭陈元光。

陈元光(675~711年),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

自幼聪颖,13岁已博通经书,喜韬略兵法,文武全才,为唐高宗一代名将。

著有《吉光集》、《玉钤记》、《龙湖集》,现只有《龙湖集》传于世。

唐仪凤二年(677年),年仅21岁的陈元光以鹰扬将军代领父职,负责平定泉(州)、潮(州)的“蛮獠啸乱”。

经过大小百余战,俘获万计,岭表以平。

自那以后,潮泉 20多年无战乱,人物辐辏,文化渐开,帆船如云,鱼盐成阜。

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任漳州首任刺史,取了一系列保境安民、发展经济、兴教选才的措施,为漳州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对潮州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景云二年(?11年),陈元光在一次平定蛮寇在潮州作乱的战斗中牺牲,并被封为“豹韬卫镇大将军”,诏命立庙。

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又迫封为“开漳圣王”。

漳潮百姓为了纪念他,纷纷立庙建祠。

圣王庙主要集中漳、潮、台一带。

潮汕地区主要有饶平“圣王祠”、南澳“圣王庙”等。

九、宋帝庙。

祭宋末二皇帝。

宋帝庙位于陆丰县甲子镇,又名进食亭。

庙甚为简陋,有帷幔蒙帝像于中。

民间传说求福消灾甚灵。

相传宋帝昺逃至潮汕乘船进入陆丰前夕,已有范姓者夜梦犬吠之声,有贵人前来的先兆,故当宋臣护帝进入港口登岸进驻时,范、李、吴三姓争相进食,当得知来者竟是宋帝时,都跪请恩赐。

其时宋帝的处境,实金口难开。

范氏要山,李氏要海,吴氏要沙坝,帝均点头。

时至今日,当地还流传着“范山、李海、吴沙坝”的俗语。

十、大忠祠。

祭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年)。

南宋朝臣、大文学家、诗人。

祭文天祥的庙宇有潮阳东山大忠祠、海门莲花峰忠贤祠。

十一、陆公祠。

祭南宋丞相陆秀夫(1236~1279年)。

该庙宇有潮州韩山陆公柯、南澳县城城隍庙左侧的“陆、张二忠祠”。

十二、陈元帅庙。

祭陈吊眼。

陈系福建省漳州白叶乡人,汉族,畲族人民起义领袖。

饶平县新圩镇四百岭山南麓的长彬村前,有陈元帅庙。

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村有陈吊王寨遗址和祭拜庙宇。

十三、龙尾爷庙。

祭虱母仙何野云。

何系元末明初人,扶陈友谅与朱元璋争雄。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激战于鄱阳湖(今江西境内),在九江中箭身亡。

失败后,何野云心灰意冷,从江西徒步至潮阳县,经常为人看病、相风水、卜卦,在民间颇有影响。

死后,人民立庙纪念他。

潮汕祭何野云的庙宇达20余座,主要有:潮阳贵屿何仙陵、潮阳仙湖福天宫、揭西黄山王公庙、汕头岐山古庙等。

十四、三保公庙。

祭航海家郑和(1371~1435年)。

该庙位于南澳县深澳古城东门外。

郑和系明朝宦官,原名文和, *** ,小字三保,故称三保公。

十五、周王二公庙。

祭清广东巡抚王来任、两广总督周有德。

清康熙年间,清廷为断绝台湾郑经部队的粮草接济,曾强迫祖国东南沿海居民内迁,人民流离失所。

周、王二公为沿海居民展复回乡、光复民生做了不少工作,深受沿海人民拥戴。

惠来县沿海人民为了纪念周、王二公,修庙宇20余座。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隆江镇龙溪河畔的巡抚总督庙。

十六、鹳巢古庙。

祭陈尧佐(963~1044年)。

陈系北宋宰相。

宋咸平二年(999年),以开封府推官转任潮州通判二年。

在潮期间,他修孔庙,建韩吏部祠,率州民之秀者就学。

时鳄鱼肆虐,张氏子为所吃,尧佐命吏往捕,以百夫曳之出,烹诸市,作《戮鳄鱼文》。

潮人为了纪念有功于民的陈尧佐,特修庙纪念。

现存纪念庙宇有鹳巢古庙,规模较大。

十七、马安庙。

祭明揭阳县令冯元飚的都头马安。

马安因缉拿强盗,因公殉职。

冯县令在其殉职的揭阳县马鞍山上建庙祭拜。

十八、将军庙。

祭一未知名将军。

鸥汀寨内的将军庙祭的是唐二晶将军,也不知其真实姓名。

据传,古时该将军在现汕头埠一带沿海剿海寇而船沉身亡。

现汕头内充公等地可见将军庙多座。

十九、关帝庙。

祭关羽(?~219年)。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汉大将,以忠、义、勇、信而著称。

潮汕的关帝庙遍布各地,又有武庙、武帝庙等名称。

现在一般的生意人及商铺都祭关公。

二十、孔庙。

祭孔夫子。

孔庙又名文庙、学宫。

潮汕较著名的有揭阳学宫、潮州学宫、普宁孔庙等。

旧时,学童念书必拜孔子爷,学堂必设孔圣灵座。

二十一、城隍庙。

祭城隍公。

城隍被视为古代城镇保护神。

有县必有城,有城必有城隍庙,但潮汕九县十城隍。

旧时揭阳县除县城有城隍庙外,棉湖镇也有一城隍庙。

潮人视城隍老爷为护城神、保国爱民的好官的化身和阴间公正的判官。

潮汕的城隍庙,揭阳城隍为之最。

二十二、双忠庙。

祭张巡、许远二将军。

张、许二将军是唐至德二年(?57年)为平息安禄山之乱而战死的忠勇将军。

潮汕的双忠庙,又称祖庙、双忠行祠、双忠铜辊祠等。

二十三、真君庙。

祭晋朝名医吴猛、许逊和北宋名医吴骑。

吴猛,生于三国吴末,江西豫郡西安县人。

他自幼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后云游求师,道法精深,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为民除害,深得人民爱戴。

许逊,是吴猛的弟子,生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

相传,其母亲梦神鸟送下神珠,吞下怀孕而生下许逊。

逊未足月,已聪敏异常,过目成诵,无师自通。

后师吴猛,再师王朔、女仙谌母,取得列名上清的资格。

潮汕的这类庙宇也称炼丹古庙、灵济宫、感天大帝庙、英灵古庙、慈济古庙等。

二十四、玄天上帝庙。

祭玄天上帝。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并将它们分为四组,称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同为道教的护法神。

后来,玄武被说成是奉玉帝之命镇守北方的统帅,封为上帝。

潮汕各地称这类庙宇为玄帝古庙、真武官、北帝庙、元山古庙、玄真庙、永昌古庙、真武古庙、夏祉古庙。

二十五、伯爷公庙。

祭伯益公,也称伯爷公。

伯益系夏朝大禹帝时的大功臣,助大禹治水有功。

按潮汕人的说法,伯益公主持开山劈路,制服了老虎。

故有“伯公无点头,老虎唔敢食人”的说法。

潮汕各地,伯公庙很多,如伯爷公庙、威灵古庙等均属。

另外,潮汕还有专门祭大禹的水仙庙。

但不知何故,潮汕的伯爷公庙比水仙庙多,祭伯益比祭大禹多。

这种特殊的社会、人文现象,值得研究。

二十六、东岳庙。

祭东岳山神。

东岳是泰LU主峰玉皇顶的封号,也被诏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帝”。

世人称,东岳大帝“掌管人间生死贵贱,主召人魂修短之阴曹冥府君。”潮汕东岳庙有潮阳,饶平二处。

二十七、宋太祖庙。

祭宋太祖赵匡胤。

该庙位于饶平县三饶镇河口乡后埔。

二十八、神农庙。

祭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潮汕的神农庙,也叫先农坛。

二十九、文昌祠。

也叫文昌阁。

祭主宰功名、禄位之神。

澄海神山、普宁县洪阳镇、惠来县城均有文昌祠、文昌阁。

三十、木坑圣王庙。

祭介子推。

春秋战国时期,介子推忠诚主子重耳,有“割股啖君”的传说。

潮汕地区的木坑古庙、金砂冢庙、南楼古庙、介公古庙等,均属这一类。

三十一、吕祖庙。

也叫仙师公庙。

祭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吕?同宾,本名琼,字伯玉,亦名绍先,出家后才改名岩,字洞宾。

俗语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吕洞宾成为 *** 世间、普渡众生的神仙的代称。

此外,潮汕还有同时祭吕洞宾、李铁拐二仙的龙砂古庙,祭李铁拐的仙爷庙等。

三十二、字祖圣庙。

祭字祖仓颉。

位于揭西县金和镇的蜈蚣岭。

三十三、南海圣王庙。

祭海神。

因潮汕临海,古代没有预报天气的设备,只有寄托于神仙,求海神保佑,属自然崇拜。

潮汕沿海的圣王庙、龙王庙等均属。

三十四、雷神庙。

祭雷神,属于对雷电自然天象的崇拜。

除此之外,还有天公庙等。

河南省信阳水稻田病虫害有哪些?

历史名人

1.昌 意:黄帝二十五子中的其中一位,为嫘祖所生,其後代以昌为姓.   

2.昌 仆:又名昌妪.上古时人,颛顼之母。《史记·五帝纪》载:“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见《河图》。   

3.昌 容:相传为殷商王女,修道於常山,扶危济贫.食蓬萦根二百馀年,颜如二十许。 能致紫草鬻与染工,得钱以与贫病者。   

4.昌义之:(?-523) 南朝梁历阳乌江人。仕齐为冯翊戍主。从萧衍(武帝)起兵,每战必捷。梁武帝天魏大战,义之率军拔魏梁城。六年,率三千人守钟离,拒魏军数十万。及梁授军至,大破魏军。率轻监初,迁北徐州刺史,镇钟离。四年,梁兵追至洛口而还。以功进号军师将军,迁南兖州刺史。不知书,性宽厚,为将能得人死力。官终护军将军。卒谥烈.   

5.昌 豨:三国魏徐州太守。“曹cao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 见<后出师表>。案胡三省通鉴注曰:“昌霸,昌豨也”。胡氏谓昌霸即昌豨,良确。   

6.昌 永:字禹功,宋状元,南宋泾县人。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金人侵犯京城,他率太学诸生守义不屈,朝廷嘉其节,补进义校尉。绍兴年间以特奏第一,累迁太常寺丞。(泾县在安徽省东南部,青弋江流域。特产“宣纸”。)   

7.昌元庆:讳少九郎。嘉定(公元1208)戊辰五月初六生,身长有武略,大元兵变,佥百长保障乡里,人称为安民公,屋後建百长亭,亭前起乡社书院,文文山先生为记,后遭国难,帅宗族四十余人,丛义兵,护宋驾,奔福广,宋亡,遂死於海。   

8.昌应会:明代莆田人.嘉靖年间官汉川知县,县多水患,应会轻徭缓赋,斩尽盗贼,因得罪权贵被调往外地,百姓立生祠来纪念他。   

9.昌文贵:先一日,左副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战没。兆先者,埜先从子,既被擒,太祖以其兵备宿卫。感帝大度,效死力,至是战死。韩成子观至都督,别有传。 越四日,辛卯,复大战,副元帅昌文贵、左元帅李信、王胜、刘义死。《明史》 

昌氏当代名人

1、昌绍先(1809~1928)革命先烈。湖北仙桃大昌湾人。曾任苏维埃、皖北工农红军总指挥。牺牲时年仅29岁。其父昌石磷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北京民国早期火车站站长。

2、昌炳桂(1911-18)男,汉族,1911年12月23日生,江西省安福县泰山乡社上老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5月起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6团参谋长。1947年10月至1948年4月任中原地区鄂豫军区副司令员。1949年2月18日至9月任中国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副军长。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1949年10月至1952年2月任中国陆军第18军副军长。1957年6月至1963年4月任中国陕西省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8年7月12日因病在西安逝世。

3、常溪萍(1917—1968) 原名昌德兰。山东莱阳莱西东王屋庄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1941年1月以后,历任胶东区委秘书长、南海专员公署专员、西海专员公署专员。1949年3月任胶东区党委秘书长。建国后,曾任中央山东分局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1954年6月,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64年11月至1965年6月,任北京大学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部长。“”中受迫害,1968年5月含冤去世。18年4月26日,经中央批准,上海市委为其平反昭雪。

4、昌彼得(1921—) 图书文献学专家,湖北孝感人。1921年1月24日出生,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历任中央图书馆特藏组主任,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处长,1983年起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并先后在台湾大学、辅仁、淡江、东吴,东海等大学兼任教授。主编《故宫学术季刊》。著有:《说郛考》、《中央图书馆宋本图录》、《中国图书史略》、《台湾公藏族谱题解》、《陶宗仪生年考》、《图书版本学要略》(与屈万里合著)、《跋宋乾道本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等书。长于版本目录学,精于鉴别赏订,知名海内外。曾在台湾主持《四库全书》索引编纂工作。

5、昌旭东中将。固始县黎集镇南元村人。现任第二炮兵某基地常委、总工程师。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武汉)院长。

6、昌业廷,陕西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军级)大校、军旅作家。

7、昌沧,谱名学禹,笔名谢梅。资深编审。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终身享受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新闻出版)专家津贴;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干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详见名录)。

8、昌增益 1985年通过CUSBEA项目被公派赴美留学,在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2年2月至1995年底为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助理研究员。 1995年底回国,现为清华大学生物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生物学分委员会"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组成员。

9、昌少军,湖北仙桃大昌湾人。大学文化,国家一级美术师,被誉为湖北篆刻第一把刀。国家一级警督。现为湖北省监狱管理局工业处副处长、沙洋县副县长。

10、昌云辉 昌又香 昌先炎 昌照堂 昌梅生

11、昌玮 , 男,64岁,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就职于河南省计算中心,研究员。历任河南省教学研究所概率统计研究室主任、省计算中心应用数学部副主任。兼任中国模湖数学与系统学会理事、省模瑚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市系统工程学会模瑚数学与系统专业委员会顾问、省医药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模瑚数学》杂志编委会编委等职。主要业绩:本人主要从事专业性应用数学研究工作,承担边缘学科中的研究项目,利用现代数学的各种理论结合有关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提出的各种数学问题。主持并承担多项省、国家级关于石油测井解释、长期天气预报、水泥窑系统控制、动态心电仪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等的数学模型研究以及软科学等边缘学科的重大研究课题。完成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5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双法研究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各1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获国家专利一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国际性论文两篇,国家级论文7篇,省级论文17篇。

12、昌忠泽(1968-),男,湖北仙桃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财政金融理论与政策。

13、昌志旺,1985年12月10日出生,西安临潼昌寨村人。陕西长安体育师范学校2006届毕业。 2004年师从于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李随成老师学习太极拳。通过《武林风》百姓擂台的全国海选,正式参加了《武林风》百姓擂台风云争霸比赛并挑战了百姓擂台的擂主。2005年4月获得70公斤陕西省推手冠军,6月份获得国际推手比赛红牌,8月份第十三界运动会获得74公斤摔跤冠军。2006年武林风3期擂主总决赛第三。2007年获得武当山75公斤级推手冠军套路表演冠军。6月份获得国际推手红牌。2008年获得武当表演赛冠军。

看不见的客人钢笔漏水

今年我市水稻种植面积680万亩。主要以冈优、两优系列、D优系列等优质杂交稻为主。根据今年我市秋季农作物品种布局、目前秋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发生情况,以及夏秋我市天气趋势,结合历年本地秋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预计2009年我市水稻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其中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螟虫、纹枯病等重大病虫害仍将呈偏重发生态势,稻曲病、稻瘟病如果天气适合有潜在流行的威胁,白叶枯病在部分低洼易涝田块和老病区将偏重发生,预计全市水稻各种病虫害发生面积1690-2610万亩次。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前期以二化螟一代、稻蓟马、烂秧病、纹枯病为主,中后期以两迁害虫及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白叶枯病、二化螟二代、三化螟三代为主。具体预报如下:一、气候情况据市农业气象试验站6-8月气候趋势预测:全市6-8月总降水量450-600毫米,略多,均值4毫米;平均气温略高于常年均值。其中6月份降水量100-160毫米,正常,均值154毫米;月平均气温24.5-25.5度,正常,均值24.2度,月内极端最高气温35-37度。7月份降水量略多于常年均值,气温略低。8月份降水量略少,气温略高。二、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一)主要虫害1、二化螟:预计二代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0-180万亩。依据:(1)一代偏重发生,全市发生面积227万亩,全市虫口密度每亩达985头,最高固始每亩达到9470头﹙2﹚全市防治不平衡,部分地区防治失时或未防治,亩残留活虫较高,严重田块螟害率达20%以上。据固始城郊、往流等地6月中旬调查,严重田块螟害率达31.5%。2、三化螟:预计一代轻发生,发生面积25 万亩;二代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0-100万亩;三代中度发生,主要发生在生育期长、迟栽及贪青晚熟田块,发生面积85-125万亩。根据固始6月中旬调查,一代平均亩虫量73.3头,最高达530头。3、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受南方虫源影响较大,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报,目前水稻“两迁”害虫在我国南部发生较重,预计稻飞虱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250-420万亩。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230-400万亩。依据:今年南方虫源量大,且6-8月份我市降水偏多,降雨频繁,利于两虫的迁入和危害。(二)主要病害1、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部分晒田不好、偏施氮肥、缺钾和长期深灌、生长郁闭的田块将重发,全市发生面积200-350万亩。水稻纹枯病是我市水稻主要病害,近些年来发生面积逐年增大,危害也逐渐加重,加上我市冬季白茬田多,田间菌源量积累多;由于我市超级稻种植面积大,施肥偏多,稻田生长嫩绿,长势较好,特别是部分田块偏施氮肥过多,用水管理不当,灌水过深;加之6月份以来,我市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利于病害的发生,病情发展较快。而根据天气趋势预测预报,未来的气候条件对其发生也有利。根据固始6月中旬调查,平均病丛率8.65%,平均病株率达5.7%;平桥区植保站6月中旬调查,病丛率12%-52%,病株率1.38%-7.4%。2、稻瘟病:预计中度发生,部分地区穗颈瘟、谷粒瘟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0-170万亩。稻瘟病是我市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天气预报,未来的气候条件对其发生较为有利。3、稻曲病:预计中度发生,发生面积90-150万亩。该病为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若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遇有二天以上阴雨天气,对病害发生有利,阴雨天气持续的时间越长发病就越重。根据长期天气趋势预报,我市7-8月份降水略偏多,对其发生较为有利,粤优938、两优培九、丰两优一号及部分粳稻高感病水稻品种将偏重发生。4、白叶枯病:预计偏轻发生,部分低洼易涝田块和老病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0-90万亩。依据:(1)我市部分县区是水稻白叶枯病的老病区,菌源广泛存在;(2)我市今年水稻主栽品种主要以冈优、Ⅱ优和D优系列等为主,这些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没有明显抗性。(3)根据天气预报,今年夏季7月份至8月份降水正常略偏多,这对该病流行较为有利。

**《看不见的客人》正在热映中,整部影片聚集点大多数都是在女律师和男主的身上,两人的心理一个比一个难猜。不过在两人进行交谈的时候,画面中的一支钢笔引起观众的注意,那么最后的笔代表什么意思?钢笔漏水又在暗示什么?女律师和男主一个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另一个则是为了隐藏自己所犯的错谎言连篇,影片最后的凶手到底是谁?

《看不见的客人》凶手是谁

看不见的客人

《看不见的客人》真的是一部超级烧脑的推理悬疑影片,剧情环环相扣,考验的就是心理,不过影片虽然烧脑但最后的凶手还是被女律师给推理出来了。女律师为了查明儿子丹尼尔的死因,不得不从一名酒店员工扮成一名成熟老练的女律师,一步步靠近男主取得他的信任。

看不见的客人

在女律师的层层逼迫下,男主没有办法只有顺着女主的意思把事情的真相一一说出来。 男主不仅杀死了女律师的儿子,后来为了掩盖事实的真相,满足自己的私欲也把自己的劳拉了,一场自导自演的绕来饶也终极没有掩盖住自己就是凶手的事实。

最后钢笔漏水代表什么

看不见的客人

在影片的最后女律师和男主进行谈话的时候,画面中出现了一支漏水的“钢笔”引起影迷的好奇,这支钢笔竟然能在关键时刻出现肯定是有着一定含义的。这只钢笔并不是一支普通的钢笔,其实它是一支录音笔,影片借助这只钢笔的出现为寻找凶手埋下伏笔。女律师也是故意把钢笔留给男主的,时机成熟的最后一刻男主的衬衫被钢笔漏出来的水给弄脏,而钢笔漏水也就意味着男主就是凶手。

信阳偏属南方,处于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为中原六省最重要交通要塞之一。

湖北代表提出信阳位置比较特殊,虽说属于河南省,但却距离河南省会郑州300多公里,坐特快火车得耗时四个小时,而距离湖北省会武汉却仅有不到200公里,火车仅需一个半小时。

该贴还称:

不河南不湖北的信阳市也是一个地不小、物不算少的地方,到底是偏向哪一方呢?新华社记者段喜川、张家政发表文章表示信阳问题早已争论了30多年,如今与会代表能把此项敏感问题拿到桌面上谈,当属不易。

1.历史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河南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但是,信阳却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所以信阳一直以来都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河南省是中原文化的代表,搞得是中原文化,信阳作为楚文化发源地自然得不到相应重视。再者,湖南、湖北代表的皆是楚文化,是楚文化的拓展地,但都不是发源地,作为文化领头羊的信阳却隶属河南,置我们楚文化无何地?

2.地理位置差异

河南地处中原,共18个市,除信阳外,其余均在淮北以北。河南属于北方地区,降雨少,地表缺水,作物以旱地作物为主。而在农作物方面,由于信阳位于秦岭 ---淮河以南,当属南方,信阳种植水稻等南方特有作物,与湖北更为相似。从河南到信阳土地颜色都发生变化了,黄土地似乎一瞬间就变为红壤了!

3.方言差异

河南省除了(信阳)都使用的是河南话。信阳人作为尴尬的河南人却不会说河南话,倍受其他豫言带城市排挤。地处鄂豫皖交接出的信阳,其实至少有七种口音,潢川、光山、固始等各地口音均不一样。

4.习俗差异

河南主要以面食为主,而信阳主确是以米为主,在信阳,有很多人都吃不习惯面食,信阳人吃馒头的时间是吃米饭的两倍,因为咽不下。甚至信阳人看天气预报从来都是关注武汉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