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气象观测包括哪些要素_海洋气象站观测要素
1.海洋气象学的观测方式
2.我国第一个国际性海洋气候观测站是什么?
3.气象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海洋浮标是以锚定在海上的观测浮标为主体组成的海洋水文水质气象自动观测站。
它能按规定要求长期、连续地为海洋科学研究、海上石油(气)开发、港口建设和国防建设收集所需海洋水文水质气象资料,特别是能收集到调查船难以收集的恶劣天气及海况的资料。
人们在沿海和海岛上建立了海洋观测站,测量波高。海流。海温。潮位。风速。气压等水文气象要素,掌握了这些资料,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海洋监测浮标主要结构有浮体、桅杆、锚系和配重组成,功能模块主要由供电、通讯控制、传感器等构成。
水上桅杆部分主要用来搭载太阳能板、气象类传感器和通讯中断等;水下部分搭载水文水质传感器,分别测量水文(波浪、还留、温盐深等参数)和水质(叶绿素、藻类、cod、以及各类溶解在海水里的相关物质浓度)等要素。
各传感器产生的信号,通过仪器自动处理,由发射机定时发出,地面接收站将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得到了人们所需的资料。
百度百科-海洋浮标
海洋气象学的观测方式
海洋测量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如下:
1、海洋测量的定义是:对海洋和江河湖泊及其毗邻陆地地理空间要素的几何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准确测定和描述的综合性学科。其任务是测量有关水域的地理空间几何与物理要素,进行海区资料调查,为编制海图、编写航路指南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海洋测量的内容还包括海底地形测量。这主要是对海底的深度、坡度、地貌等进行测量,了解海底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海洋测量包含的内容如下:
1、海洋大地测量:主要测定地球的重力场、地球椭球的参数以及地球的赤道半径、地球的地球子午圈和地球极等数值。海洋重力测量:通过测量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值来研究和确定地球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2、海洋磁力测量:测量地球磁场强度和方向,以了解地球磁场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海道测量:测定海洋中水深、流速、流向以及水下地形等数值,为航行安全提供保障。
3、海洋工程测量:对海洋工程建设和运营中涉及的各项测量工作,包括海底地形测量、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海底地质勘察等。海洋专题测量:针对特定主题或目标的测量工作,如海洋污染监测、海洋生态调查等。
4、海洋遥感测量: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海洋环境监测和调查。此外,海洋测量的对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要素通常包括海岸与海滩的水深、岸线等地形(地物地貌的统称)。
5、海面地形、海底地形与底质、海洋重磁场、海洋潮汐、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声速、海流、波浪、泥沙、海冰、水色、海水透明度等;人文要素除通信、交通、运输、锚地、补给与社会情况之外,还包括海洋政治、经济、人口、民族、民俗、宗教、历史等要素。
我国第一个国际性海洋气候观测站是什么?
分常规观测和非常规观测两种。前者按国际统一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观测并发布天气报告,后者包括海洋调查、海上观测实验和其他非特约船只的观测。常规观测中以商船气象观测数量最多,已积累了近百年的记录。据美国国家气候中心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天可以从世界各大洋获得9000多组的实时天气报告,但这种观测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分布不均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先后设立了十多个定点天气船,加上日益增多的自动浮标气象站,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连续观测资料,但因站点稀少,还不能满足分析和预报的需要(见地面气象观测)海洋观测台站网。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气象和海洋卫星的发射并投入业务使用,人们可以在(地球大气)外层空间的不同高度上对大气和海洋进行大范围的均匀的实时观测,直接或间接地获得海洋上空各层的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云雾、降水、海面温度、海面风速、海浪、海流、水位和海冰等各种要素的观测值,对海上龙卷、热带风暴、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进行严密的监测,为海洋气象的研究和业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见气象卫星、卫星气象学)。
气象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南沙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是祖国最南端的海洋气象观测站,也是我国第一个国际性海洋气象观测站,在全球海平面联测网中被编为7 4 号站。主要任务是观测
风向、风速、气压、气温、湿度、蒸发、日照、云量、雷暴、能见度、降雨量和水温、潮位、波浪、海水盐度、海发光等近2 0 个项目的水文气象要素。并每隔3 小时向上级气象部门,并通过上级气象部门向世界气象组织报告一次观测结果。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南沙天气预报和海浪预报,主要就是依据该站提供的观测资料 .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数据同化
在数据同化的过程中被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结合在一起来产生气象分析。其结大气状态的最好估计,它是一个三维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的表示。
数据天气
按照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
输出处理
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一般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重要工具
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是天气图。
天气图主要分地面和高空两种。天气图上密密麻麻地填满了各式各样的天气符号,这些符号都是根据各地传来的气象电码翻译后填写的。
每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天气。
表示云状的符号,有卷云、卷积云、卷层云、高积云、雨层云和积雨云等等。
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有:雷暴、龙卷、大雾、连续性大雨、小雪和小阵雨等等。
此外,还有表示风向风速、云量及气压变化的符号。
所有这些符号都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填写在各自的地理位置上。这样,就可以把广大地区在同一时间观测到的气象要素如风、温度、湿度、气压、云以及阴、晴、雨、雪等统统填在一张天气图上。
从而构成一张张代表不同时刻的天气图。有了这些天气图,预报人员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加工,并将分析结果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符号表示出来。
地面天气图的分析内容包括:圈画出各地重要的天气现象(如降水、大风、雪暴等)的区域范围,画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所在位置,绘制全图等压线,标出低压、高压中心及强度。
经过这一分析,就可从图中清晰地看出当时的气压形势:哪里是高压,哪里是低压,冷暖空气的交锋地带在哪里。
高空天气图上填写的气象要素是同一等压面上各点的高度,因而分析绘制的是相隔一定数值的等高线。等高线画好后,就能看出当时高空的气压形势:哪里是低压槽,哪里是高压脊。
然后再画出等温线,标出冷暖中心。从冷暖中心与低压槽、高压脊的配置情况,预报人员就可对未来的气压形势作出大致的判断。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气象台已经使用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探测工具和预报手段来提高气象预报的水平,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据报道,自1966年以来,发生在全世界热带海洋上的台风,几乎没有一次逃过气象卫星的“眼睛”。卫星云图对于监视和早期发现大型风暴、强烈的灾害性天气都有显著效用。
制作过程
①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在电脑上制作全国气象形势图表(就是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图)
②主持人站在一块蓝幕前“指指点点”,讲解天气(如何把握各个地区的位置,主持人只有一个秘诀——死记硬背)
③中心进行影像合成,在电脑上用过程①中的图表代替过程②中的蓝幕;
④中心将制作完毕的节目传送到中央电视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