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_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民众对中国态度不同
1.特朗普吧臭名声极差
2.TED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交谈者?
3.视点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成美面临的什么问题?
4.dc是什么意思
5.深度分析大数据的革命前景
6.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7.用经济衰退造句(大约30个左右)
8.史前的生物大灭绝和现在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有什么异同点
2014年11月21日,高调地宣布了他的移民改革行政令。无论怎么看,的这个行政命令的广度和深度,它涵盖的受益人数,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014移民改革相关资讯,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
2014年的移民改革可否乐观
2013年差点成了的滑铁卢。就在2013年1月的就职大典上,信誓旦旦要在气候变化丶移民改革丶管控等领域取行动,言语之大胆坚定,堪称新政以来民主党总统最引人瞩目的主张。但是2013年过去了,在这几个问题上乏善可陈,唯一有些许成效的是为任内推动的健保建立了网站,但也因网站的低效率遭到严厉批评。同时医改遭遇共和党人的阻击,酿成了17年来首度关门歇业的危机。
因此奥巴在2014年决定?行动?。从第一任就开始大张旗鼓宣传,第二任上任伊始接着派发希望的移民改革,至今一事无成。日前的国情咨文,再一次表示要在2014年推动移民改革,他强调说:?如果我们诚心诚意要发展经济,那么现在就应该响应企业界丶劳工界丶宗教界领袖和执法部门的呼吁,修复已经破损的移民体制。?
在目前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民众迫切希望改善经济环境的情况下,把移民改革纳入发展经济的目标之下,是否能够达成预期的效果,令人关注。众所周知,美国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甚至可以说是为移民而建立的国家,从早期的欧州移民到后来的亚裔移民以及现在数量庞大的西裔移民,构成了美国多元化丰富多彩的国家。
但是上任以来,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对立日趋严重,无论是医疗改革还是移民改革,共和党都取不合作态度。在经历了种种博弈之后,1月30日,共和党国会众院领袖公布了移民改革指导大纲,其中表示会承诺两党合作,但是强调不会协商参院的法案,共和党人仍然坚持要逐项解决移民改革问题和首先必须加强边界安全和严格执法。就是说,共和党仍然坚持原有的主张。唯一给人感觉可能松动的地方,是共和党表示考虑让若干类别的非法移民合法化,但不入籍。
移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以墨西哥移民为主的西裔移民,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1980至2007年的一代人的时间内,有超过1000万人合法或非法地从墨西哥移民到美国,这些人又生下了数百万有美国公民身份的孩子。庞大数量的西裔移民只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几乎重新塑造了这个国家,如今他们已经取代非裔成为这个国家官方承认的最大的少数族裔团体。他们的移民诉求最为强烈,以致很少美国政客会忽视这个庞大的选民群体。
对亚裔群体来说,对全面移民改革中非法移民合法化这一部分远不如西裔感觉强烈,根据皮尤中心3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亚裔成年人中,只有14%是非法移民,而西裔成年人非法移民的数字是43%。这大约可以解释亚裔尤其是华裔不大关心非法移民合法化的缘故。坊间很多华裔最关心的,则是共和党提出的要取消美国公民兄弟姐妹家庭团聚的名额来增加高科技人才移民名额的提案。
其实共和党本来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为高科技移民增加名额,但据说有观点认为,公民的兄弟姐妹在经历长期的等待后,多数年龄已经偏大,会给美国已经满负荷的制度增加不小的压力。但民主党的亚裔人士在这一问题上,包括国会众议员赵美心以及亚美正义中心总裁在内,都表示坚决反对。如果按共和党的方案进行移民改革,对华人来说,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目前,在移民改革问题上两党的根本分歧没有改变。2014年面临国会中期选举,共和党是否也会因为西裔选民的选票做出大幅妥协,还很难说。俗话说:治一经损一经(顾了这边,顾不了那边)。共和党决策者如果无视党内保守派坚决反对,太过于向西裔选民妥协,是否可能导致该党基本选民票数的流失,也是共和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加之共和党对一贯以之的不合作态度,因此尽管再一次信誓旦旦,2014年移民改革前景,仍然无法令人乐观。
宣布移民改革
贝拉克?20日晚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通过行使总统行调整部分移民政策。行政令一经签署,近500万非法移民将暂免驱逐,也被认为是在没有得到共和党支持下,绕开国会挑战总统权力极限的冒险之举。
在电视讲话中说:?两百多年来,我们欢迎世界各地移民的传统让美国拥有了超越其他国家的巨大优势。这一做法让我们保持了年轻、活力与开创精神。?
?然而,今天,我们的移民体系已经破碎,这点众所周知。?
说,他上任以来,着手修复支离破碎的移民体系,确保减少非法入境。现在,美国在南部边境部署的特工和技术人员数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在他任内,非法越境案件数量大幅下降。
?总的来说,非法入境人数已经降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说。
说,他致力于在国会与民主党人、共和党人合作,通过国会修正移民法案。去年,一份移民改革法案获国会参议院批准,但止步于由共和党人控制的众议院。
对这份法案,说,它?并不完美?,是各方妥协的结果,但反映出共识,即美国在增加边境巡逻力量的同时,应给予非法移民获得公民身份的途径。
说,他依旧认为解决移民问题的最好途径是达成各方有共识的法案,但在各方达成一致前,他有权行使行力推动改变,?在我之前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都曾取过同样的做法?。
这一说法意在回应共和党人抨击。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约翰?博纳批评,颁布移民改革行政令就是把自己当成?皇帝?。
?今晚,我宣布以下行动:首先,我们将为边境执法人员提供更多,以便他们遏制非法越境和加速已越境人员的遣返;其次,我将让那些有高技术的移民、毕业生和企业家更容易并更快捷地留下,为我们的经济作贡献,这也被许多商界领袖所提倡;第三,我们将取措施负责任地对待那些居住在我们国家但尚未取得正式文件的移民。?
说,他要特别强调的是第三点,美国会驱逐犯罪人员,但不是儿童,更不是那些竭尽全力养家糊口的母亲。驱逐与遣返每天都在发生,但?让我们诚实面对,追踪、抓捕和驱逐数以百万计的人并不现实?。不少尚未取得合法身份的移民努力工作,劳动强度大而薪资微薄,他们的孩子在美国出生或在美国度过大半人生。
说:?我知道有些人批评我,说这样的举动无异于?大赦?,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的做法不仅合法,更是过去半个世纪来每一位共和党总统和民主党总统所做的,对那些质疑我是否有权让移民体系变得更好的国会议员,以及那些质疑我在国会阻拦而依旧强行、智慧何在的人,我只有一个回答,通过法案吧!?
说,他希望看到两党最终达成一致,届时他的行政令将不再必要。
的移民改革对华人意味着什么
2014年11月21日,终于宣布了他的移民改革行政命令,随即引发了一场意料中的美国政治大地震, 也引起了华人新移民社区的极大关注。
这个行政命令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加强边界管理,进一步减少非法入境;第二部分是对境内400多万非法移民给予暂时的缓解和帮助;第三部分是方便高科技移民和留学生的新规则。第一部分完全是为了应付反移民势力的,或者说是为了给关键的非法移民条款做些政治铺垫。国会掌控钱包,没有国会的拨款支持,总统能做的十分有限,所以这第一条无可非议。第二部分对未来两年美国政治的冲击将是很大的,但到底会如何影响美国政治和选举依然难以预料,值得关注。最后,也就是第三部分,是涉及在美的留学生、高科技移民和来美创业者,对华人社区和一些有想法的中国人有直接的影响。
无论怎么看,的这个行政命令的广度和深度,它涵盖的受益人数,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无独有偶,1990年,老布什总统也发布过行政命令12711,但是它只涉及了当时在美的大约八万左右中国人。过去半个世纪里,总统的行政命令覆盖面最大的是1961年肯尼迪总统发布的帮助古巴难民的行政命令,当时受益者多达一百万人。这个?史无前例?的涵盖面也正是共和党想要在法庭上挑战的?理论基础?,我们将拭目以待。
将这一军,将逼迫共和党在明年的新一届国会里做出一些移民改革既象征也实质的反应,这也给各移民社区带来了多年不遇的机会。
这次,的这个行政命令中包含不少有关高科技移民和留学生部分,让许多观察者感到有些意外。说到底,它还是给那400多万主要是拉丁裔非法移民做了个陪衬,或沾了拉丁裔的光,是笼络工商界、特别是高科技行业的一步棋,这会使得共和党反对这个行政命令或未来共和党总统推翻这个命令的成本大为增加。但是两党打架,却意外地不但没有使得新华人移民社区遭殃,反而因祸得福。
的这个行政命令,除了给大约40万华人非法移民带来了一些较为宽松的环境,还对华人合法移民,特别是留学生、企业家和高科技移民都很有帮助。比如说,持H-1B签证的高科技人员原来在等待办理绿卡时无法转换工作,甚至转换城市,新规则将放宽这些限制,并且给予持H-1B签证人士的配偶可以在美国合法工作的权利。尽管目前H-1B的持有者大多数是印度籍的,但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国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学电脑等专业的,申请来美的H-1B签证,从事高科技工作。
的行政命令对在美国读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在美的实习(OPT)也将做一些调整。这次调整的范围目前还是局限在学习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外国学生,以便利这些学科的学生能合法留在美国。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的细则出笼。
仅大陆在美国学习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目前有近28万人,他们中有大概65%~70%是学习理工科的,这次新规定将有利于大多数中国留美学生。
新命令也给外国公司在美工作的人士和企业家带来了一些便利。已经指令国土安全部就L-1签证的标准做出一些便利移民的调整。这些调整尤其对美国公司在海外外国员工来美很有帮助。这些调整对中国企业家在美国?下海?创业也很有帮助。
展望未来两年,对大陆留学生帮助最大的?理工科毕业移民法案?(STEM Bill)很有可能将梦想成真。这个法案一旦通过国会,签署将会是意料之中的。它将使得学习理工科的留学生在拿到美国相关学位后,当即就能获得留美的临时绿卡,这将极大地方便想在美国继续留下来深造、科研和工作的留学生。
美国两党对这一法案都很支持,希望能把在美学习的外国理工科人才留住,打响所谓?人才战争?。但是由于这个法案在上一届国会里一直是包含在?全面移民改革法案?里,民主党人不愿意把这个小的法案以及其他一些修改案从?全面移民改革法案?中分剥出来,担心那样会减低?全面移民改革法案?通过的可能性。但是下一届国会两党势力已重新洗牌,民主党对?全面移民改革法案?的期待值已经大打折扣了。在新国会里把?理工科毕业移民法案?拿出来单独推动的可能性大增,通过的可能性也因此大增。
我所在的华人团体目前正在联系支持?理工科毕业移民法案?的各界团体,共同组建一个游说联盟,力争在下一届国会尽快全面推动这个享有两党高度支持的法案。这将也是我们这些?老华侨?给年轻一代学子们的一份厚礼,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搭建美中两国人民友好互利的桥梁。
在上个月中期选举败走麦城,丢了参议院,原因之一就是他的领导方式总是犹犹豫豫,不够鲜明快捷,似乎缺乏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登高一呼的劲头,他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大学教授,而不是一个国家的CEO。可是中期选举一过,政治观察家们都在观察的下一步棋到底会怎么走对国会的共和党是对抗还是妥协,他一下子像变了个人似的,从一个温文厚道的关羽变成了怒目持刀的张飞了。
不少民主党人大呼委屈,觉得奥总要是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中期选举前那几个月,那么多的危机和机会,如也像今天这样大刀阔斧的,提前宣布这个移民改革行政命令,或许中期选举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但是历史是没有?如?或?或许?这样奢侈的词汇的。这个行政命令星期五一签署,就给未来起码半年内两党的关系就基本上定在了?对抗?的轨道上了,这对接下来两年的两党关系似乎是凶多吉少。
但是就算和国会想要达成像去年参议院通过的两党妥协的移民法案,又谈何容易?共和党现在掌控了两院,和总统谈判讲条件的底气比去年又高了不少,它与民主党要把非法移民合法化的立场差得更远了。而且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在包括拉丁裔人口大增的地区获得大胜,这似乎也使得不少共和党政客得意地问道?你们整天都在讲的拉丁裔选票,在哪里啊可一些共和党人士觉得,短期内,包括2016年的大选,拉丁裔还搅不了共和党胜选的大局。最后,就是时间。国会有限的立法时间常常是决定许多法案命运的关键。如果在移民议题上取两党合作的态度,那最好的立法黄金时间段就是明年1月新国会开会到夏天国会放暑这五六个月的时间段里。一旦拖过2015年,两院还没有通过移民法案,2016年就很难过了,因为那时两党为了赢得2016年的大选已经杀红了眼:谁能拿下白宫,谁能拿下或夺回国会,将是两党唯一的兴奋点。2016年的总统大选和国会选举很有可能就是会因为移民改革的大辩论而改写美国的选举政治,改写美国的政治版图。
行政命令这一军把共和党也将得够惨了:共和党和他们的盟友们要是在未来只是拆台,只是漫骂,而不积极推动各方都能接受的移民法案,那一定会得罪拉丁裔选民,也会得罪许多支持移民改革的各界人士;但是共和党领袖们如果和合作,又会得罪自己的基层白人和同情共和党的反移民势力。要是共和党在未来两年里拖时间,不急于在2016前推出民主党总统会签署的移民改革法案,而是把赌注都砸在2016年共和党赢得总统大选,同时还要继续掌控国会,那就是一个更没有什么把握的豪赌了。
扩展阅读:
绕过国会需签行政命令
要想绕过国会,强推移民改革,需要通过颁布行政命令的方式。
行政命令,在美国是由联邦的行政分支总统发布的命令。自1789年以来发布行政命令,通常帮助指导行政官员的行动。
一些命令当被依照某些国会法案制定时确实有法律效力,这时这些法案给予总统自由决定权。虽然没有明确许可的宪法条款或法规,但在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有一个被给予的对?行政命令?的模糊的准许,和在第二条第三款中的表述?照顾法律被忠实执行?。大多数行政命令是由总统发布给行政官员以指导他们的行动的命令,不能遵从的后果是被从办公室免职。
至今,美国法院只推翻了两个行政命令:哈里?杜鲁门指令在美国军队废除种族隔离政策,和由总统克林顿发布的企图阻止美国与在工资名单上的罢工破坏者的组织立约的1996年命令。
有不少批评家指责总统滥用行政命令,在没有国会批准的情况下使用它们制定法律,并把现有的法律移出它们原来的委托权。大量政策改变通过行政命令被影响。此次单方面强推移民改革政策,也招来共和党猛烈抨击,直斥犹如?皇帝?。
特朗普吧臭名声极差
选举制度无所谓影响,倒是选举制度的直接表现形式,美国大选会对中国产生些影响。可以从大选中各位候选人的表现 反过来分析:以下仅供参考
原标题 [大选为何爱打“中国牌”?]
美国大选如火如荼,无论是连任还是罗姆尼获胜,都将深刻影响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其结果牵动各国神经。本报从10月16日起,特邀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孙浩全程解读美国大选,近观“后911时代”世界第一大国的变与不变,以飨读者。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6日晚9时,美国现任总统和其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将在第二场电视辩论中交锋。若不出意外,和两周前首场辩论一样,“中国”一词难免会在90分钟辩论中从候选人口中冒出来,甚至会略显突兀而有“躺着中枪”之嫌当然,大抵都不是亲华立场。
和他们的前辈们一样,从竞选广告、演讲集会到电视辩论,和罗姆尼似乎在华立场上“斗狠”。各种论调归根结底不过一句,美国眼下困境的肇因之一在中国。
“中国牌”成为局部热点
显然,身处中西部的俄亥俄州是两位候选人互比“中国牌”的前沿阵地。在党派分歧日益加剧的今天,本届选举将在最多12个“摇摆州”定胜负。其中,综合盘点各州票仓比重,拥有18张选举人票的俄亥俄州更是竞选双方必争之地。对经济成绩不佳的来说,俄亥俄州失业率低于全国均值一个百分点,不啻为宣传自己政策已经奏效的最佳示范场地;对罗姆尼而言,一句话,还没有成功入主白宫的共和党总统失掉过这块地盘。
针对这个由汽车工业撑起当地85万份就业岗位的“摇摆州”,两个竞选团队在公开表态中都相信“敲打中国”的做法将特别有共鸣。于是乎,特别从9月份以来的大选冲刺时段,和罗姆尼在俄亥俄州可谓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还不断更新投放“敲打中国”或就涉华议题互相敲打的竞选广告。
以罗姆尼团队为例,广告内容几乎雷同,责难一直拒绝将中国定义为汇率操纵国,致使美国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流向海外,更指责他坐视中国从电脑到战斗机“偷窃美国人各种创意和技术”。
反观阵营,抨击罗姆尼一边投资中国来发家一边批评打造“对华贸易战士”形象,还从罗姆尼公布的个人2011年收入及报税情况中抓住“小辫子”,指责罗姆尼旗下信托基金曾投资中海油和优酷。
尽管动辄口若悬河,候选人对华“斗狠”不过是其大选年树立“美国硬汉”形象的策略之一,对华立场实质上并无巨大分歧。
在方面,矛头主要集中在为美国人“重夺”流失给中国的制造业工作岗位、在贸易领域对中国所谓“不公平竞争”加大追查力度;在罗姆尼方面,其最出位言论是强调入住白宫首日就将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在就业、军事、等领域均抨击现有对华政策“心太软”。
当然,比起口头攻讦,现任总统打起“中国牌”有更多行政可以调配。比如,9月17日,向世贸组织提起磋商请求,指责中国在2009年至2011年对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提供至少10亿美元补贴。9月28日,又下令阻止一家中资公司对美国风电场项目收购。
美国至上vs中国崛起
在这些“局部热点”之外,“中国牌”果真有市场吗?或“是”或“否”的两种简单答案,本身就能体现出“美国优越主义”和美国应拥抱多极世界两种主流观点正在美国社会发生的真实碰撞。
罗姆尼的竞选口号是“相信美国”。说的更直白些,正如他在自传《无可致歉》中的表态,他所坚信的乃是美国优越主义。在这本著作中,他着力剖析历史上包括昔日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如何衰败、而美国又为何不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走向衰退。无论是否纯系竞选目的,其表态的确反映出当前美国人、尤其是中老年一代对美国“超级大国”地位根深蒂固的情结。
正因为这样一种情结,尽管在实际操作中面对的是多极化世界格局,现任***在国内事务舞台上、特别是大选这类政治活动中,也必须旗帜鲜明地“相信美国”。
中美关系无疑是当今世界最重要、也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以大选为窗口更容易观测到,尤其是在中美两国力量对比显现出变化的过程中,美国社会各界对中国的态度也有着复杂心态。这种心态之复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更为凸显简单来说,或许双方此前都未曾意料到,形势可以变化如此之快。
据皮尤研究中心9月18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目前三分之二美国人认为美中保持着较好关系,55%美国人认为美国应与中国建立强有力的关系包括官员、学者、商界等“专家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达84%。不过,大部分美国人仍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分别有56%公众和49%专家认为应对中国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取较强硬立场,而且仅有26%公众认为可以信赖中国。
也正基于此,无论和罗姆尼谁能问鼎白宫,从中美关系的权重而言,美国对华政策并“不敢”差到哪里;从关系复杂性来看,美国对华的亲密和放松程度也很难好到哪里。
值得注意的是,皮尤民调中,43%30岁以下美国年轻一代认为中国值得信赖,这或许也反映出美国民意代际之间的变化趋势,对于未来数十年美国外交政策走向将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牌”支票会否兑现?
候选人们针对涉华议题开出的支票会兑现吗?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托尼·赛奇此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表示,“在大选政治周期内,你的确会面对更多反对中国的声音、姿态、行动,这再正常不过。罗姆尼所针对的汇率问题本身就不能一蹴而就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反贸易保护制裁,但无疑他也不希望看到一场美中之间的贸易战。等到他们其中一位真正竞选成功,就会意识到还是要和中国保持一种相对正常的关系。这种选前选后的差异在小布什、克林顿等前总统身上都曾有所体现。”
他还认为,中方如今对此类美国政治现象的理解也已更为成熟,更能理解“这是大选的影响,让我们耐心等等看他当选后究竟如何”。
无论如何,美国外交学会亚洲研究主任伊丽莎白·伊科诺米表示,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可能对下一任带来挑战,中国力量增强正不断改变着世界格局,因此美中关系不能仅仅局限于贸易、台湾、这三大主题,下一任总统“必须与中国一起面对几乎所有全球挑战”,从伊朗问题、朝鲜问题、全球金融监管到气候变化。
如果成功连任,前克林顿经济顾问劳拉·泰森认为,他还将延续现有对华政策,更倾向于以一揽子经济相关议题与中方沟通谈判,在经济层面最关注的还是双边市场准入问题和两国宏观经济走向,汇率问题往往被纳入其中权衡使用。由于人民币已然实际升值,加上中国经济目前也呈现减速趋势,在第二个任期内应暂时不会改变现有对人民币立场。
TED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交谈者?
美国是全球中最强大的国家。它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是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然而,仅凭这些并不一定会让美国在国际上赢得各个国家的尊重。事实上,如今盲目崇拜美国的国家的数量正在减少。这削弱了美国在全球各国的影响力。
皮尤研究中心在2016年和2017年时,对17个国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希腊、匈牙利和尼日利亚三个国家认为美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看好美国。皮尤研究中心通过2017年6月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尽管特朗普上任才不久,但特朗普和他制定出来的许多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不受欢迎。同样的,许多评级机构都下调了美国的国家信用等级。
盖洛普(Gallup)在2017年3月至11月间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其它国家对特朗普的支持率仅为30%,低于2016年的48%(不支持美国的比例从28%升至43%)。支持美国的国家变得少了。就连一些美国长期的盟友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力挺它了。
全球各国中,65%的国家支持美国的文化。只有在一些国和印度中,支持率才会不那么高。然而,许多美国人不喜欢美国的民主理念。各国对美国历任总统的信任度也有所不同。例如,对土耳其人进行的民调显示,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 Bush)离任时的支持率极低,只有2%的土耳其人支持他。在约旦所得的支持率也少的可怜。
总的来说,许多人认为特朗普是一个强有力的***,但更多人认为他是个傲慢且没有宽容之心的总统。此外,特朗普的一些所作所为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这些行为包括: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在美墨边境修建边境墙、与伊朗核协议较劲以及禁止某些国家入境美国等。
倘若特朗普赢得了别国人的支持的话,那么特朗普将会为美国增光添彩,有助于增强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能吸引别国与美国展开合作。但从特朗普目前的表现来看,他正在拖美国人民的后腿。经特朗普这么一闹腾,美国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恢复自己的名声。
视点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成美面临的什么问题?
核心概念就是: 对他人产生兴趣 。演讲者分享了10条交流的基本规则:
1.不要三心二意;2. 不要好为人师;3. 使用开放性的问题;4. 顺其自然;5. 如果你不知道,你就说你不知道;6. 不要把自己的经历和别人比较;7. 别重复自己的话;8. 少说废话;9. 认真倾听;10. 简明扼要。
我个人就是一个很不擅长交谈的人,演讲中提到的问题我都遇到过,听完之后感觉醍醐灌顶,就像演讲者所言,感觉只要熟练掌握其中一条,我就已经可以享受更愉快的交谈了。
网易公开课: 《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交谈者?》
TED地址: 《10 ways to he a better conversation》
好的,我想让大家举手示意一下。“ 有多少人曾经在 Facebook 上拉黑过好友,因为他们发表过关于政治,宗教,儿童权益,或者食物等不恰当的言论?有多少人至少有一个不想见的人,因为你就是不想和对方说话? ”
要知道,在过去想要一段礼貌的交谈,我们只要遵循亨利·希金斯在《窈窕淑女》中的忠告:只谈论天气和你的健康状况就行了。但这些年随着气候变化以及反对疫苗运动的开展,这招也不怎么管用了。
因此,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每一次交谈都有可能发展为争论的世界,政客无法彼此交谈,甚至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有人群情激昂地赞成或反对,这太不正常了。
皮尤研究中心对一万名美国成年人做了一次调查,发现此刻我们的偏激程度,我们立场鲜明的程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我们更不倾向于妥协,这意味着我们没有倾听彼此。我们做的各种决定,选择生活在何处,与谁结婚甚至和谁交朋友,都只基于我们已有的信念。
再重复一遍,这说明我们没有倾听彼此。 交谈需要平衡讲述和倾听,而不知怎么的,我们却渐渐失掉了这种平衡 。技术进步是部分原因。比如智能手机,现在就在你们手里,或者就在旁边,随手就能拿到。
据皮尤的研究称,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青少年每天发送超过一百条短信。而这中间很多人,几乎是所有人,更倾向于给朋友发短信,而不是面对面的交谈。
《大西洋》杂志登过一篇很棒的文章,作者是高中教师保罗·巴恩韦尔。他给自己的学生一项交流任务,希望教会他们如何不借助笔记针对某一话题发表演讲。然后他说:“ 我开始意识到交流能力可能是最被我们忽视的,没有好好教授的技能。孩子每天花费数小时通过屏幕接触创意和其他伙伴,但很少有机会去发掘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
这听起来很好笑,但我们必须问问自己:“ 21世纪,有什么技能会比维持一段连贯、自信的谈话更为重要? ”
现在,我的职业就是跟别人谈话。诺贝尔奖获得者、卡车司机、亿万富翁、幼儿园老师,州长、水管工。我和我喜欢的人交谈,也和我不喜欢的人交谈。我和在个人层面非常不认同的人交谈。但我仍旧和他们有很好的交流。
所以我希望用接下来的10分钟教你们如何谈话,以及如何倾听。你们中间很多人已经听过无数建议,比如看着对方的眼睛,提前想好可以讨论的有趣话题,注视,点头并且微笑来表明你的专注,重复你刚才听到的,或者做总结。我想让你们忘掉所有这些,全都没用。 根本没必要去学习如何表现你很专心,如果你确实很专心 。我其实是把作为职业访谈者一模一样的技巧用在了日常生活中。
好,我要来教你们如何访他人,这其实会帮助你们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沟通者。
学习开始一段交谈,不浪费时间,不感到无聊,以及,最重要的是,不冒犯任何人。我们都曾有过很棒的交谈。我们都曾有过。我们知道那是什么感觉。那种结束之后令你感到很享受,很受鼓舞的交谈,或者令你觉得你和别人建立了真实的连接,或者让你完全得到了他人的理解。没有理由说你大部分人际互动不能成为那样。
我有10条基本规则。我会一条条给你们解释,但说真的,如果你选择一条并且熟练掌握,你就已经可以享受更愉快的交谈了。
第一条:不要三心二意。
我不是说单纯放下你的手机、平板电脑、车钥匙,或者随便什么握在手里的东西。我的意思是,处在当下。进入那个情境中去。不要想着你之前和老板的争吵。不要想着你晚饭吃什么。如果你想退出交谈,就退出交谈。但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二条:不要好为人师。
如果你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又不想留下任何机会让人回应、争论、反驳或阐发,写博客去。有个很好的理由来说明我的谈话里为什么不允许有“专家说教”:因为真的很无聊。
如果对方是个保守派,那一定讨厌、食品券和堕胎。如果对方是个自由派,那一定会讨厌大银行、石油公司和迪克·切尼。完全可以预测的。你肯定不希望那样。
你需要在进入每一次交流时都定自己可以学习到一些东西。著名的治疗师M.斯科特·派克说过,真正的倾听需要把自己放在一边。有时候,这意味着把你的个人观点放在一边。他说感受到这种接纳,说话的人会变得越来越不脆弱敏感,因而越来越有可能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给倾听者。
再强调一遍,定你需要学习新东西。比尔·奈伊说:“ 每一个你将要见到的人都有你不知道的东西。 ”我来复述一下:每个人都是某方面的专家。
第三点:使用开放式问题。
关于这一点,请参考记者访的提问方式。以“ 谁 ”、“ 什么 ”、“ 何时 ”、“ 何地 ”、“ 为什么 ”或“ 如何 ”开始提问。
如果你询问一个复杂的问题将会得到一个简单的回答。
如果我问你:“ 你当时恐惧吗? ”你会回应那句话中最有力的词,即“恐惧”,而答案将是“是的”或者“不是”。“ 你当时气愤吗? ”“ 是的,我当时气得很。 ”
让对方去描述,对方才是了解情境的人。试着这样问对方:“ 那是什么样子? ”“ 你感觉怎么样? ”因为这样一来,对方可能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而你会得到更有意思的回答。
第四点:顺其自然。
也就是说,想法会自然流入你的头脑,而你需要将它们表达出来。
我们常听到访中嘉宾说了几分钟,然后主持人回过来问问题,这问题好像不知道从何而来或者已经被回答过了。这说明主持人可能两分钟前就没在听,因为他想到了这个非常机智的问题,于是就心心念念想着问这个问题。我们同样也会这么干。当我们和某人坐在一起交谈时,我们突然想起那次和休·杰克曼在咖啡店的偶遇。然后我们就不再听了。
故事和想法总会不断向你涌来,但即便无法阻止,也不要让它们过多地在头脑中逗留。
第五点:如果你不知道,就说你不知道。
广播节目里的人,尤其在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中,非常明白他们的谈话会被播放出去。所以他们对自己声称专业的地方以及言之凿凿的东西会更加小心。要学着这样做。谨言慎行。谈话应该是负责任的行为。
第六条:不要把自己的经历和他人比较。
如果对方谈论失去了家人,不要就势开始说你失去家人的事情。如果对方在说工作上的困扰,不要告诉他们你多么讨厌你的工作。这不一样的,永远不可能一样。任何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在谈论你的事。
你不需要在此刻证明你多么能干,或者你经受了多少痛苦。有人曾问史蒂芬·霍金他的智商是多少,他回答道:“ 我不知道。拿智商吹牛的人都是屌丝。 ” 交谈不是用来推销自己的 。
第七条:尽量别重复自己的话。
这很咄咄逼人,也很无聊。但我们很容易这样做。尤其是在工作交谈中,或者和孩子的交谈中。我们想声明一个观点,于是换着方式不停地说。别这样。
第八条:少说废话。
说白了,没人在乎那些年份,名字,日期等等这些你努力试图在脑中回想的种种细节。别人不在乎。他们关注的是你。对方关心你是什么样的人,和你有什么共同点。所以忘掉细节吧。别管它们。
第九条:认真倾听。
我说不上来到底有多少重要人士都说过倾听可能是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你可以提升的技能。佛曰,“ 如果你嘴不停,你就学不到东西。 ”卡尔文·柯立芝曾说:“ 从没有人是因为听太多而被开除的。 ”
为什么我们不愿倾听彼此?
首先,我们更喜欢说。我在说话时一切在我的掌控之中。我不用去听任何我不感兴趣的东西。我是焦点。我可以强化自己的认同感。
但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会受到干扰。人平均每分钟说大约225个单词,但我们每分钟可以听将近500个单词。所以我们的脑子被这另外275个单词占据了。我知道这很耗费精力去真正注意听别人讲。但如果你不这么做,你们就不是在交谈。你们只不过是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彼此嚷嚷毫不相关的话。
你们必须相互倾听。史蒂芬·柯维对此有精彩的论述。他说:“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为了理解而倾听。我们为了回应而听。 ”
第十条:简明扼要。
“好的交谈就像恰到好处的迷你裙;足够短,能够吸引人,又足够长,能够包纳(盖住)主体”。
所有这些都浓缩成同一个概念,那就是: 对他人产生兴趣 。
我在一个名人外公的身边长大,我家里宾客络绎不绝。访客会前来和我的外祖父母交谈,而那些人离开后,我母亲会过来对我们说:“ 你们知道那是谁吗?她是美国**的亚军。他是萨克拉门托。她拿过普利策奖。他是俄罗斯芭蕾舞蹈家。 ”我在成长中默认了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精彩。说真的,我想是这一切让我成为了更好的主持人。我尽量少说话,但开放自己的思想,永远准备着大吃一惊,而我从不会感到失望。
你们也可以这样。走出门去,和别人交谈,听别人说,以及最重要的,准备好大吃一惊 。
dc是什么意思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民众对于监管、环境保护等众多问题的态度更加对立,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在角色、种族、移民等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分析认为,美国政治极化、社会分裂绝不仅限于国会大厦内的两党争斗,整个社会不同族群、不同政治观点的人群近年来的“分裂”,已经成为美国面临的一大困境。
“失灵”——
严重对立导致华盛顿政治瘫痪
皮尤研究中心的评论称,“美国社会基本政治价值观的分裂,在时期达到空前水平,并且在特朗普执政第一年里进一步加剧”。
1月30日,特朗普发表国情咨文演说,在场两党人士截然不同的反应成为美国舆论关注的焦点,社交媒体上甚至出现了两党议员的“表情包”。《纽约时报》评论称,在政治分裂的现实下,如何鼓掌也成为议员们的一个“难题”。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华盛顿运转“失灵”反映了美国社会日益加深的分裂——白人与非白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这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表示,“大多数美国人不信任我们中的任何人。”信任感消失殆尽正侵蚀着西方国家的政治,这个问题在美国最具“毒性”。
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美国已经成了一个“否决政体”,权力分割与制衡变异成为“否决政治”,两个政党更加意识形态化,如果两大主要政党达不成共识,就会导致政治瘫痪。而在美国的政治架构下,白宫、国会、最高法院之间都能相互牵制,只有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有效运转。
政治高度分裂造成联邦“失灵”,今年1月20日再次出现的联邦机构停摆就是政治分裂的恶果。两党利用某项议题迫使对方做出让步,甚至不惜关闭机构。这种戏码已经不止一次在华盛顿上演。
不仅仅是“关门”,政治对立加剧还造成朝令夕改。比如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上,特朗普宣布退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国际舆论哗然。美国不仅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立场“反转”,在医疗保险、能源开发、移民政策等问题上,后一任否决前一任的政策也成为常态。
社会分裂——
“双方势均力敌,又互不妥协”
除了联邦治理“失灵”,美国各州对联邦政策的消极应对也是政治割裂的产物,反映出美国社会分裂程度加深。一些自由派占多数的州不服从联邦的政令,一些城市宣称他们可以任意抵制联邦制定的移民法。加利福尼亚州参议院通过一项法案,不允许州同任何修建边境墙有关的公司做生意,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加州宣称他们将无视华盛顿的决定,独立执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
美国舆论认为,美国社会已经分裂成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集中在美国3000个县中的146个,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10。另一部分分布在美国广大内陆地区,这两个地区在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社会上都有着巨大的不同。
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塞缪尔·利希特尔在接受本报记者访时说,所谓东西沿岸地区的“达沃斯人”同中西部、农村地区相对边缘的保守派人群有很大的差别。美国社会是严重分裂的,目前分裂的双方势均力敌,又互不妥协,美国政治对立困境将持续。
而政治割裂让社会中本来就存在的种族等话题更加敏感。阿米娜是一位非洲裔,丈夫是白人,家住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有次她的朋友看她女儿,就随口夸奖:“宝宝好漂亮,长得真像你,看来你的基因更强大。”阿米娜很严肃地说:“我知道我们是好朋友,你当然也没有恶意。不过还是提醒你要注意不能说有种族色彩的词汇,尤其是当前的政治背景下。”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迪欧尼在接受本报记者访时分析,造成政治割裂加剧的原因是全方位的,首先是收入差距拉大、中产阶层萎缩,导致温和立场声音减弱,极端思想丛生、政治极化严重。两党日益“意识形态化”,达成妥协更难,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现在很多观察家把当前的美国同内战前的美国相比,就是分裂加剧的体现。此外,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特朗普等政治人物有争议的言论都不利于弥合政治分歧。
民众不安——
“谁也不能忽视政治分裂的恶果”
美国社会加速分裂能够从一系列民意调查数据中反映出来。在2017年,有66%的民主党人认为监管有助于保护公共利益,共和党人只有31%的人持此观点。71%的民主党人和24%的共和党人认为应该帮助急需帮助的人,1994年,这个数字分别为58%和38%。同样,在移民问题上,2017年有84%的民主党人和42%的共和党人认为移民的引进对美国有利,与此相对照,2003年持此观点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人分别是47%和46%,说明两党民众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分歧明显拉大。
美国社会分裂并不只体现在数字上,也不仅仅是华盛顿每天上演的政治博弈,更深刻影响着普通民众的生活。比如,美国乡村音乐艺人多是共和党人,摇滚乐艺人多是民主党人,媒体、大学也是自由派居多。近年来保守派不断在大学校园刷“存在感”,高调宣扬保守价值观,在校园引发对立,甚至出现暴力冲突。
凯瑟琳是一位退休的医生,家住在弗吉尼亚州,她告诉本报记者:“由于社会对立,我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现在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像之前那么轻松了,因为不管你说什么,有什么样的观点,都会有人给你贴标签,在社交媒体上更是如此。谁也不能忽视政治分裂的恶果。”
更让很多美国人感到焦虑的是,很多家庭成员因为支持不同的政治人物、持有不同的政治观点变得疏远。每年感恩节是美国民众团聚的日子,近年来感恩节的小贴士多了一条,不要同家人谈论政治和敏感社会新闻。
调查显示,65%的共和党人希望生活在拥有大房子的乡村地区,学校、超市、饭馆在数英里之外,61%的民主党人表示房子小一些没关系,希望步行就能获得教育等基本的公共服务。美国《国家评论》杂志不久前评论称,持不同政治立场的人们阅读不同的书籍,听不同的音乐,看不同的节目,甚至有不同的节日传统。皮尤研究中心副主任乔斯林·基利说,“在一些明显同政治无关的问题上也出现政治分野,反映出美国政治的分裂之深”。
具体如何,大家都懂得!
深度分析大数据的革命前景
dc的意思是直流电。
1、DC(美国公司)DC公司(Detective Comics)是美国与漫威公司齐名的巨头,它创建于1934年。1938年6月,公司在《动作》创刊号上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从此改写了美国史。
2、DC(数码相机(DigitalCamera))数码相机,英文全称:Digital Still Camera,简称:Digital Camera(DC),是数码照相机的简称,又名:数字式相机。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
3、DC(域控制器)域控制器是指在“域”模式下,至少有一台服务器负责每一台联入网络的电脑和用户的验证工作,相当于一个单位的门卫一样,称为“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简写为DC)”。
双语例句
1、Study on the Process of Coal Pyrolysis in the DC Arc Plasma.
煤在直流电孤等离子体中热解过程研究。
2、A new passive electromagnetic damper worked with DC without control is developed.?
提出了一种无须控制、用直流电工作的被动式电磁阻尼器。
3、The address is 2025 M Street, Northwest, Washington, DC, 20036?
地址为华盛顿特区,西北区,M大街2025号,邮政编码20036。
4、They signed the rights away when they sold their idea to DC Comics.?
他们在将点子出售给DC公司时签字放弃了版权。
5、Recent polls by the Pew Research Centre in Washington, DC, found that 75-80 percent of participants regarded climate change as an important issue.?
华盛顿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民意调查发现,75%-80%的参与者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重要问题。
6、Washington DC Mayor Muriel Bowser declared a citywide curfew from 6 pm on Wednesday to 6 am on Thursday.?
华盛顿特区穆里尔·鲍泽宣布从1月6日18点至1月7日6点实行全市宵禁。
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深度分析大数据的革命前景
“大数据”是当前的时髦术语,是技术界用来解决世界上最难处理的问题的全能办法。这个术语一般用来描述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规律、收集有价值的见解和预言复杂问题答案的技巧与科学。它也许听起来有些乏味,但是从制止恐怖分子,到消除贫困,到拯救地球,对于大数据的鼓吹者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维克托?梅耶—舍恩伯格和肯尼思?丘基尔在有着朴素书名的《大数据:一次将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思考方式的革命》一书中欢呼道:“对社会的好处将是无穷无尽的,因为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将解决迫在眉睫的全球问题,如处理气候变化、根除疾病以及促进善政和经济发展等。”
只要有足够多的数据可以处理———不管是你的iPhone上的数据、杂货店购物状况、在线约会网站个人简介或者是整个国家的匿名健康记录,利用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解码的计算能力,人们可以获得数不胜数的有价值的见解。甚至连也已经赶上了这股潮流,并在5月9日向企业家、研究人员和公众“破天荒”发布了大量“以前难以获取或难以管理的数据”。
然而,大数据真的完全像人们吹嘘的那样吗?我们能相信众多的1和0将能揭示人类行为的隐秘世界吗?以下是作者对所谓大数据理论的思索。
1.“有了足够的数据,数字就可以自己说话”
没门儿。大数据的鼓吹者希望我们相信,在一行行的代码和庞大数据库的背后存在着有关人类行为模式的客观、普遍的有价值的见解,不管是消费者的支出规律、犯罪或恐怖主义行动、健康习惯,还是雇员的生产效率。但是许多大数据的传道者不愿正视其不足。
数字无法自己说话,而数据集———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样的规模———仍然是人类设计的产物。大数据的工具———例如ApacheHadoop软件框架———并不能使我们摆脱曲解、隔阂和错误的成见。
当大数据试图反映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化世界时,这些因素变得尤其重要,而我们却常常会傻乎乎地认为这些结果总是要比人为的意见来得客观些。偏见和盲区存在于大数据中,就像它们存在于个人的感觉和经验中一样。不过存在一种值得怀疑的信条,即认为数据总是越大越好,而相关性也等同于因果关系。
例如,社交媒体是大数据分析的一个普遍的信息源,那里无疑有许多信息可以挖掘。我们被告知,推特网的数据显示人们在离家越远的时候越快乐,而且在周四晚上最为沮丧。但是存在许多理由对这些数据的含义提出质疑。首先,我们从皮尤研究中心获悉,美国上网的成年人中只有16%使用推特网,因而他们绝对不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与整体人口相比,他们中年轻人和城市人的比例偏多。
此外,我们知道许多推特账号是被称作“机器人”程序的自动程序、虚账号或是“半机器人”系统(即得到机器人程序的人为控制账号)。最近的估计显示,可能存在多达2000万个虚账号。因此就算我们要想踏入有关如何评估推特网用户情绪的方法论雷场之前,让我们先问一下这些情绪究竟是来自,还是来自自动化算法系统。
2.“大数据将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在一定程度上是的。大数据可以提供帮助改善我们城市的宝贵见识,但是它对我们的帮助仅此而已。因为数据在生成或集的过程并不都是平等的,大数据集存在“信号问题”———即某些民众和社区被忽略或未得到充分代表,这被称为数据黑暗地带或阴影区域。因此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政官员对数据及其局限性的了解。
例如,波士顿的StreetBump应用程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以低成本收集信息的途径。该程序从开车经过路面坑洼处的驾驶员的智能手机上收集数据。更多类似的应用正在出现。但是如果城市开始依靠仅来自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那么这些市民只是一个自我选择样本———它必然导致拥有较少智能手机用户的社区的数据缺失,这样的社区人群通常包括了年老和不那么富有的市民。
尽管波士顿的新城市机械办公室作出了多项努力来弥补这些潜在的数据缺陷,但不那么负责的公共官员可能会遗漏这些补救措施,最终会得到不均衡的数据,从而进一步加剧已有的社会不公。人们只要回顾一下曾经过高估计了年度流感发病率的2012年“谷歌流感趋势”,就可以认识到依赖有缺陷的大数据可能给公共服务及公共政策造成的影响。
在网上公开部门数据的“开放”———如Data.gov网站及“白宫开放”———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更多的数据未必会改善的任何功能,包括透明度和问责,除非存在可以使公众和公共机构保持接触的机制,更不用说促进解释数据并以足够的作出反应的能力。所有这些都非易事。事实上,我们身边还没有很多技能高超的数据科学家。各大学目前正在争相定义这一领域、制订教程和满足市场需求。
3.“大数据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不会厚此薄彼”几乎不是这样。对大数据所号称的客观性的另一个期待是对于少数群体的歧视将会减少,因为原始数据总是不含社会偏见的,这使得分析可以在整体水平上进行,从而避免基于群体的歧视。然而,由于大数据能够作出有关群体不同行为方式的论断,它们的使用通常恰恰就是为了实现一个目的———即把不同的个体归入不同的群体中。例如,最近有一篇论文指科学家听任自己的种族偏见影响有关基因组的大数据研究。
大数据有可能被用来搞价格歧视,从而引发严重的民权担忧。这种做法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划红线”。最近,剑桥大学对脸谱网5.8万个“喜欢”标注进行的大数据研究被用来预测用户极其敏感的个人信息,如性取向、种族、宗教和政治观点、性格特征、智力水平、快乐与否、成瘾药物使用、父母婚姻状况、年龄及性别等。
记者汤姆?福尔姆斯基这样评价该项研究:“此类容易获得的高度敏感信息可能会被雇主、房东、部门、教育机构及私营组织用来对个人实施歧视和惩罚。而人们没有任何抗争的手段。”
最后考虑一下在执法方面的影响。从华盛顿到特拉华州的纽卡斯尔县,警方正在求助于大数据的“预测性警事”模型,希望能够为悬案的侦破提供线索,甚至可以帮助预防未来的犯罪。不过,让警方把工作专注于大数据所发现的特定“热点”,存在着强化警方对声誉不佳的社会群体的怀疑以及使差别化执法成为制度的危险。
正如某位警察局局长撰文指出的,尽管预测性警事登记系统不考虑种族和性别等因素,但是如果没有对差别化影响的考虑,使用这种系统的实际结果可能“会导致警方与社区关系恶化,让公众产生司法程序缺失的感觉,引发种族歧视指控,并使警方的合法性受到威胁”。
4.“大数据是匿名的,因此它不会侵犯我们的隐私”
大错特错。尽管许多大数据的提供者尽力消除以人类为对象的数据集中的个体身份,但身份重新被确认的风险仍然很大。蜂窝电话数据看起来也许相当匿名,但是最近对欧洲150万手机用户的数据集进行的研究表明,只需要4项参照因素就足以挨个确认其中95%的人员的身份。
研究人员指出,人们在城市中走过的路径存在唯一性,而鉴于利用大量公共数据集可以推断很多信息,这使个人隐私成为“日益严重的担忧”。
但是大数据的隐私问题远远超出了常规的身份确认风险的范畴。目前被出售给分析公司的医疗数据有可能被用来追查到你的身份。关于个性化医疗有很多谈论,人们的希望是将来可以针对个人研制药物和其他疗法,就好像这些药物和疗法是利用患者自己的DNA制作出来的。
就提高医学的功效而言,这是个美妙的前景,但这本质上依赖于分子和基因水平上的个人身份确认,这种信息一旦被不当使用或泄露就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尽管像RunKeeper和Nike+等个人健康数据收集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实践中用大数据改善医疗服务仍然还只是一种愿望,而不是现实。
高度个人化的大数据集将成为黑客或泄露者觊觎的主要目标。维基揭秘网一直处在近年几起最严重的大数据泄密的中心。正如我们从英国离岸金融业大规模数据泄露中看到的,与其他所有人一样,世界上最富有的1%人口的个人信息也极易遭到公开。
5.“大数据是科学的未来”
部分正确,但它还需要一些成长。大数据为科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只需看一下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它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网格计算项目的产物。在该项目中,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利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对所有数据进行管理。但是除非我们认识到并着手解决大数据在反映人类生活方面的某些内在不足,否则我们可能会依据错误的成见作出重大的公共政策和商业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据科学家正在开始与社会科学家协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意味着找到把大数据策略和小数据研究相结合的新途径。这将远远超越广告业或市场营销业用的做法,如中心小组或A/B测试(即向用户展示两个版本的设计或结果,以确定哪一个版本的效果更好)。
确切地说,新的混合式方法将会询问人们做某些事情的原因,而不只是统计某件事情发生的频率。这意味着在信息检索和机器学习之外,还将利用社会学分析和关于人种学的深刻认识。
技术企业很早就意识到社会科学家可以帮助它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人们与其产品发生关系的方式和原因,如施乐公司研究中心就曾聘请了具有开拓精神的人类学家露西?萨奇曼。下一阶段将是进一步丰富计算机科学家、统计学家及众多门类的社会科学家之间的协作———不仅是为了检验各自的研究成果,而且还要以更加严格的态度提出截然不同的各类问题。
考虑到每天有大量关于我们的信息———包括脸谱网点击情况、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医疗处方和Netflix预订列表———被收集起来,我们迟早要决定把这样的信息托付给什么人,以及用它们来实现什么样的目的。
我们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即数据绝不是中立的,它很难保持匿名。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跨越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辨别偏见、缺陷和成见。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深度分析大数据的革命前景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用经济衰退造句(大约30个左右)
“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我们这些以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为家的人类来说是太重要了,太熟悉了,太亲切了。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太阳系里它是“王者”,几乎主宰了太阳系里的一切。然而在整个宇宙中它是那样的不起眼,整个宇宙中像系这样的星系,大约有1000亿个,而系中的恒星大约有1200亿颗或更多,太阳不过是其中十分普通的一员。同在系的牵牛星与织女星都比太阳大很多。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不断地探索认识客观世界,太阳也不例外,开始是把它作为神来崇拜,(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以后认为天圆地方,再后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圆球,但长时期中认为是宇宙的中心(从公元前到托勒密都主张地心说),直到16世纪哥白尼才创立了日心说,包括布鲁诺、伽里略都因此而受到教廷的残酷迫害。当然以后证明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但哥白尼等的贡献是伟大的,根本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曾说:“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我们的太阳系,除太阳而外,有九颗行星(这些行星周围有几十颗卫星)、有无数的小行星还有相当数量的彗星,太阳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8%以上(太阳的主要常数见附表)。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约1.5亿千米,它的半径约696,000,千米,是地球的100多倍,表面温度约6000K,中心温度大于15,000,000K。太阳的构造,大体上是(从里到外)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光球、色球和日冕,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它的光球。
事物总是发展的变化的,有始也有终。据研究,太阳形成于50亿年前 ,它的寿命还有50亿年(是指主序星阶段的结束)现在处于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宇宙中不同质量的恒星其演变历程也有所不同,像地球这样中等个头的恒星,现在属于黄矮星,几十亿年后将成为一颗红巨星,最终成为白矮星乃至“熄灭”,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应该是与太阳同呼吸共命运的。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主要是氢聚变为氦,发出巨大的能量。以它的光芒照射着我们的太阳,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所感受到的太阳的存在,是它的辐射。太阳的辐射,主要是可见光,也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可见光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红外线占43%。紫外区只占能量的7%。据粗略估计,太阳每分钟向地球输送的热能大约是250亿亿卡,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所产生的能量。平均日地距离时,在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的单位表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有1353w/m2,这是相当可观的,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能则因大气和尘埃的反射、折射有一定的衰减,并随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煤炭和石油则是通过生物的化石形式保存下来的亿万年以前的太阳能,风能、水力归根结底也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
生命起源需要能量,生命要维持和延续也需要能量。一定的温度条件也是生物生存和延续所必需的,最低限度是水必须保持液态。太阳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提供了必需的能量。如今对太阳能最主要的利用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的,营光合作用的生物是食物链的基础。有资料表明地球上的植物每年固定了3×1021焦耳的太阳能,相当于人类全部能耗的10倍,合成近2000亿吨有机物。对我们人类来说,通过光合作用不断产生的有机物是太阳的最基本的恩赐。太阳辐射还能帮助我们推动地球上物质的循环和流动。日光(紫外线)能杀灭许多有害的微生物,照射皮肤可以将我们摄入的一些营养成分转化为我们所必需的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利用。
当今通过科学技术装备,人们扩大了对太阳能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最简单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再就是太阳能发电,用太阳能驱动车辆。日光被聚焦或能达到很高的温度,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抛物面型反射聚光器有9层楼高,总面积2500平方米,焦点温度高达4000℃,许多金属都可以被熔化。在地球上的化石能源逐渐趋于枯竭,并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科学家对安置在地面或太空中的太阳能电站寄予很大的期望。由于在高空的静止轨道上每天可以有90%以上的时间受到阳光照射,并没有大气层的阻挡衰减,据计算每天能接收太阳能32 kW·h/m2,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和能源部曾提出了一个空间太阳电站方案,在静止轨道上部署60个发电能力各为500万千瓦的太阳能电站,可以基本上满足本国对电能的需要。日本有一个,在若干年后将一枚发电能力为一百万千瓦特的卫星,送上距离地球表面约三万六千公里的轨道。甚至还有科学家设想在月球上建立太阳能电站。我国的西藏、青海等地区,日照比较强,近年来地面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发展较快。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空气稀薄、透明度好、纬度低,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左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85千卡以上,据测算去年西藏通过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年节能相当12.7万吨标准煤、价值人民币1亿元左右。
然而太阳对我们也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相对稳定不等于不变 ,地球上许多地质和气象灾害都与太阳活动有关。大范围来说地球的发展史上有过多次冰河期,每次冰河期地球气候变冷,甚至导致生物物种的大量灭绝,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才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小范围来说,约11.2年的太阳黑子周期,对地球的气候等方面有相当的影响。太阳风也是一种太阳辐射,它是带电粒子流;在太阳黑子、耀斑增多和日冕物质喷发时,会使太阳风大大增强,成为太阳风暴,引起大气电离层和地磁的变化,会严重干扰地球上无线电通讯及航天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卫星上的精密电子仪器遭受损害,地面电力控制网络发生混乱,甚至可能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命构成威胁。2000年起,伴随着太阳黑子的增多,太阳活动又一次进入活跃期,2001年9月下旬太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X射线爆发和质子爆发,达到正常流量的1万倍,对跨越极地地区的短波通信、广播等会造成一定影响。2000年全球地震加剧与太阳风暴影响地球磁场有关。有的科学家把太阳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太阳一打“喷嚏”,地球往往会发“高烧”。
风是好东西,空气的流动可以使不同地区的空气组成趋向均一,可以减少温差,可以传播花粉等等,但风灾(龙卷风、热带气旋、台风-风暴潮)往往造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雨也是我们所不可或缺的,但是频繁的洪涝灾害,对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破坏也是严重的。
人为的因素往往加剧自然灾害,除污染问题外,突出的是温室效应,大气层中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甲烷等能阻挡地球热量的散发,如同温室的塑料薄膜。近年来全球的机构和科学家都十分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据观测从19世纪末开始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而且正在不断加剧。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主要原因是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20世纪的90年代,全球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因此遭受的年均经济损失也从60年代的40亿美元飚升至290亿美元。专家预言若不取措施,在未来的一百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4至5.8摄氏度,这将使极端天气和气候更为频繁,严重威胁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平面升高。有一份由以30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为基础撰写的报告,预言2010年,海平面将显著上升。首当其冲的是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在过去十年里,海水已经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五十年之内,图瓦卢九个小岛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将永远消失。而且,它变得无法居住的时间还会大大提前。为此图瓦卢的***考虑可能要举国动迁。据报道,美国皮尤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近期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说,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的升高 ,使南北极的冰和高山的积雪、冰川不断融化,将导致海平面升高 17-99 厘米。如果那样,我国富庶的东南沿海将受严重影响。平均气温升高将显著影响的物种分布,许多物种会加速灭绝,破坏生态环境。20世纪开始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变薄并出现空洞,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失去阻挡,大量到达地面,人类和生物将因此而受到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确实,我们人类没有能力改变宇宙演化规律,没有能力改变太阳这个庞然大物的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有的科学家设想的地球人口过多或在遥远的将来地球环境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时候,可以向其他星球移民。即使可能实现,也只是不得已的措施。在今天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必须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太阳,更多地了解它的实际和运动规律,趋利避害,更好地利用它,例如在太阳能的利用方面应该还有许多可能,包括用生物技术改造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现在的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一般只有百分之几)。与此同时取措施规避它的危害,加强对太阳活动的观测,提高气象、地质灾害的预报水平;特别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和恢复臭氧层。
史前的生物大灭绝和现在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有什么异同点
1.由于金融市场如此反复无常,许多公司在经济衰退的长期打击下开始抛售股票,很难看出将来会怎样。
2.我和每个人一样,意识到经济衰退将使一些人没有工作并流离失所。
3.自经济衰退开始以来,共和党人已经变得越来越老成持重了。
4.尽管目前经济衰退,微软公司正在开设店铺,准备和苹果公司一决雌雄。
5.相较于欧洲的经济衰退与货币危机,美国人或许还能获得一点安慰,但是不要忘记了,2012年,一旦欧元崩溃,美国的金融系统必是唇亡齿寒。
6.现在美国房市崩溃,消费者心有余悸,美国面临的经济衰退的危险越来越大。
7."世界经济正处于百年难遇的经济衰退中。我们要以非常手段来处理非常情况。"他说。
8.经济衰退的阴霾散去,日本又重新自由地沐浴在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复苏暖流中尽管水很浅。
9.对于今天世界经济衰退的原因
有人说是人们没有购买力
有人说是竞争过甚
这都是群盲摸象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看法。
10.但是现在的经济衰退和随之而来的黯淡升学率展现了反噬的信号。
11.据路透社报道
自美国经济衰退以来
许多昔日的华尔街骄子摇身变为居家父亲
即众所皆知的奶爸.
12.随着俄罗斯经济衰退,更多的人需要生存,而更少的汇款流进来维持大量的百姓的生活。
13.这次经济衰退很严重,很难扛过去啊!
14.经济衰退的过程中市场也不景气,即使最近出现了硬件销售下滑的情况,这家位于东京的公司是少数几家还能健康盈利的发行商之一。
15.“即便是在全球经济衰退之中,清洁能源市场却经历了惊人的增长,”皮尤慈善信托基金在气候变化运动研究方面的负责人菲莉丝莫布里说。
16.问题是现在对于世界经济衰退没有一个一致同意的定义。
17.如果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开始潜滋暗长时还存在本轮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剩余的失业者,未充分利用的产能以及没有售出的房子,那显然将会是一个大问题。
18.致力于成本控制以及拒竞争于国门之外,处于经济衰退之中的耐克持续花费资金开展创新,包括环保运动用品系列。
19.有些进口商被经济衰退吓破了胆
拒绝向用户赊销货物.
20.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100家最佳公司也在不断求贤纳才。回首过去十年,每年前25家公司的平均就业增长率为14。这儿教你给自己争取一个机会。
21.一些国家指责美国是造成此次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因为他们对金融部门的监管不力,所以导致了信用紧缩并引发了经济衰退。
22.大声疾呼反对奥班"资本主义银行",并且想要那些布鲁塞尔的匈牙利人承担经济衰退和经济疲软成本。
23.旅游业的滑坡令该国感受切肤之痛,而美国对墨西哥制成品需求的下降,。lishixinzhi。已经将后者推入自1995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深渊。
24.共和党员们声称被与他们党的精神背道而驰的所伤害:比如他建议的在经济衰退期对教育、医疗、社会和能源方面的投资;削减大的军事项目;减少对大规模农业公司的津贴以及终止对某些公司的免税政策。
25.受斋月传统影响,埃及水果商常根据枣椰的受欢迎程度来给它们命名。但今年,由于全球经济衰退,“”枣椰的价格也随之下跌。
26.然而,经济学家乔什警告,海外投资的步伐可能在这几个月慢下来,原因是西方国家出现另一波经济衰退的隐忧。
27.一些项目已跃出绘图板成为了正式的建筑,然而许多破纪录高塔的建筑因为最近的经济衰退已然搁浅。
28.据来自费城的调查者称,学习哲学专业的人数得到了显著的增加是在此次经济衰退中的诸多令人稍感意外的之一。
29.甚至是在次贷发行者们已经处于崩溃状态,本.贝南克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就美国是否将面临经济衰退有着很严重的分歧。
30.他们认为甚至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博业不会有显著下降,他们并不认为经济衰退会影响到高端赌业。
你的问题是:史前的生物大灭绝和现在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有什么异同点?
史前的生物大灭绝是归因于环境中的某种突变(例如小行星碰撞地球等),造成很多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突变而灭绝。
现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的原因是受到人类的影响,对于人以外的地球生物物种来说,人类的影响成为环境影响的一部分,随着人类捕杀能力的大幅提升,如果动物不能适应这种环境改变,就可能灭绝。
处于当前地球环境中的生物,人类的利益很大程度上成为物种进化的目标,只有那些适应于人类需要的基因突变才能获得遗传优势,例如人类的育种过程,那些产量高、抗虫害的稻谷被优选出来,获得更大面积的播种。这些稻谷之所以在进化中获得成功就是因为适应了人类的需求。再如,人类捕杀一些生物是因为他们的某种特殊需求(食肉、毛皮等),而如果这些生物不能有效地适应人类的捕杀和灭绝行为,就很很可能导致灭绝。而那些能够很快进化出对抗策略的动物,如蟑螂、老鼠等,仍然能够适应地球的环境。
因此,史前的生物大灭绝和现在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相同点是都符合进化论的观点,不同点是现代的生物进化中人类的需求成为物种进化的主要环境改变,一些物种能够适应这一变化,获得了进化上的成功,而不能适应这一改变的,就有可能被灭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