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主题_气象科普
1.世界气象日|春天每年变短30秒?彩虹都是半弧形?
2.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工作
3.气象科普,雾跟雾霾,是一回事吗?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区分?
4.科学气象科普小报怎么画三年级
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洋低纬洋面上。
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着相对集中的地带。
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
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
南海中北部的海面
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
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
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
台风的分布
台风的形成具有一定条件。因此,它的发源也在特定的地区。台风是热带洋面上的“特产”。
它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
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7至10月。其它季节明显减少。
台风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移动路径。以西北太平洋台风为例:在冬春季节(11月至翌年5月),台风主要在东径130度以东的海面上转向北上,在北纬16度以南往西进入南海中南部或登陆越南南部,还有少数在东径120-125度的近海转向北上,少数台风也可能在5月和11月登陆广东;
在7-9月的盛夏季节,台风路径更往北、往西偏移,中国从广西到辽宁的沿海省份在此季节都有可能遭受台风侵袭;在6月和10月的过渡季节,台风主要在东径125度以东海面上转向北上,西行路径较偏北,在北纬15-20度之间,少数可登陆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
台风运动除自身呈快速反时针(北半球)旋转移动外,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长波槽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引导。
正常情况下,台风移动路径平滑、稳定。但少数台风移动路径曲折多变,有停滞、打转,突然转向,移速突然变化,路径飘移不定等多种形式。
世界气象日|春天每年变短30秒?彩虹都是半弧形?
胡锦涛同志2003年初带领政治局同志参观西柏坡,提出了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即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为新闻宣传寻找准新闻源头指示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源泉,成为新闻宣传媒体开展工作的指针。就笔者看来,气象科普写作更要切实遵循“三贴近”原则,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创作出更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经典性气象科普作品,进而提升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全民科学素质。
“贴近实际”是气象科普写作的本质要求,由气象科普作品的本质属性所决定,其实质是科学性。第六版《 十万个为什么 》编委李大潜、汤钊猷、周忠和、褚君浩、陈佳洱等著名科学家指出,“科普不是简单地普及科学知识,最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科学品德的普及。”
气象科普作品是对相关气象现象、理论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关系的科学解释和说明。它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拉近公众对气象现象、理论的距离,满足公众对知识和未知领域的探索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科普写作作者要熟知气象现象、气象理论,在消化吸收之后,运用类比、类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讲 故事 ”给公众听。对于气象现象的科学解释,要秉承科学性的原则,不牵强附会,不妄下结论,要力求“一字一句均有出处”。对尚未有定论的气象现象或理论,更要集纳当前研究成果及进展,呈现给公众各方面的意见和结论,切莫非此即彼,引导读者走向科学的极化。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曾与一位文字表现能力很强的年轻学生,合作写了一本科普书籍《再造一个地球》。他认为,这种“科学家+专业写作者”的方式也是一种科普 方法 。以笔者的气象科普经历而言,在创作之前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创作之中实事求是,广征博引,结稿后更要聆听相关领哉专家意见,最后才是让作品到达普通读者手中,确保气象科普写作的科学性。在此,笔者作为非专业气象人员,也大力呼吁气象各领域专家拿起手中的笔来,大力开展气象科普写作,繁荣气象科普工作。
“贴近生活”是气象科普作品科学内涵的根本要求,是对气象科普写作内容的界定,也是传播学“受众决定论”的鲜明体现。欧阳自远认为:“科普创作是科学家的责任,但科普不能居高临下。”
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要把群众需要不需要,喜不喜欢作为气象科普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一位师友,四川省科学作家姜永育先生,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推出气象科普作品《虎嘟嘟历险记》,对暴雨、大雾、暴风、山洪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的防御进行了系统阐释,在亚马逊、当当网上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便是气象科普创作“贴近生活”的有力佐证。
气象现象尤其是引起群死群伤的气象灾害,是读者最为关注的 热点 和焦点。以气象灾害基理、原因、防御为内容的气象科普作品,无疑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同时使气象科学知识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
此外,气象科普作者更为关注一个时期的气象焦点问题。高温、雨雪冻害、雾霾、大气污染都是公众关心的问题,积极寻找切入点,将其纳入气象科普写作内容,都将引起公众的关注与支持,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倡导绿色生活理念。
“贴近群众”是气象科普创作的外在需求,是由气象科普作品的受众所决定的。气象科普作品的受众绝大多数是没有气象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他们渴求“短、平、快”地获取对气象现象、气象理论的或深或浅的了解。
气象科普写作者一定要在动笔前,明确自己的大致读者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写作,而且也会方便作品的传播。
气象科普写作要照顾读者的学术背景。作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科普作品究竟是给什么 文化 水平的人看的。比如说,“我这是给小学生看的”,那么文稿中,就尽量少提什么“高压脊”、“中尺度”等更高学术层次的术语。非要提,最好也加个简单的介绍。以国内读者为主的作品,其中引用的外文,也应该有相应的中文标注——为了“普”,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作者确实有必要亲自做得更好一些——何况,也没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所说的东西。
气象科普写作要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即文字要活泼,故事要精彩。气象学理论对大多数非专业人员而言是深奥难懂的,一篇充斥着拗口的专业术语,冷冰冰的科技论文腔调的气象科普作品。我敢打赌,除了作者,估计没人愿意看第二眼。文字,该怎么活泼起来?个人体会,一个使文字更活泼的偷懒好办法,那就是口语化、再口语化,不要管主谓宾定状补的天然顺序,话怎么出来的,就怎么说。写稿的时候,你就当自己在跟一个朋友对话聊天,不过是用键盘在记录文字而已。如果再适当加上一点幽默,效果当然就更好了。
另外,气象科普作品要学会“讲故事”,引导读者进入一次愉悦的阅读之旅。(文/孙彦)
本文为原创 文章 ,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作者:孙彦(微信公众号:鲁小象)
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工作
春天每年变短30秒?
彩虹是半弧形?
一朵积雨云等于100头大象的重量?
空虚寂寞真的会觉得冷?
……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这些关于气象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呢?
一起来了解吧!
春天每年变短30秒?
这里所说的春天,并非气象学上的春季,而是天文学上从春分点到夏至点之间的时间。几千年来,北半球这段时间每年都会变短30秒。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呢?首先,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不是完整的圆,而是椭圆形的。这就意味着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会总是一样。近日点大约在每年一月上旬,而远日点在每年七月上旬。虽然这点远近距离和地日总距离相比不值一提,人们平时也难以注意到,但这一差别却会影响地球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靠近近日点时,地球运行较快,远日点则相反。北半球的冬季恰逢地球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比较快,所以冬季过去得也较快。而夏季,地球离太阳较远,公转速度也变慢,所以夏天过去得较慢。
1246年,地球在冬至(12月21日)这一天就到达了近日点,而2020年地球在1月5日才到达近日点。在大约公元3000年时,地球需要等到1月20日才能到近日点。这样一来,春天、冬天越来越短,夏天、秋天越来越长,也就十分自然了。
彩虹是半弧形?
事实上,如果没有地面的限制,彩虹应该是个完整的圆环,而我们看到的彩虹之所以是半弧形,是因为有地平线的遮挡。
每种颜色的光波由于折射率不同,各有特定的弯曲角度,阳光中的红色光,折射的角度大约是42度,蓝紫色光的折射角度是40度。所以,如果你画一条假想线,连接你的后脑勺和太阳,并向你的面前延伸,那么与这条线呈40-42度夹角的地方,通常就是彩虹所在的位置。现在有无数平行光线在水滴中射入射出,而最终能投射入眼睛的,被你看到的,就是与平行入射光线成42度左右的光束集合体,于是,就得到了一个以你的眼睛为顶点的圆锥体,而这个圆锥底面的圆弧就是彩虹。
一朵积雨云等于100头大象的重量?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的其底不接地的可见聚合物。
看上去好似棉花一般轻巧绵软的云朵,实际有着很大的重量。研究数据显示,平均而言,一朵积雨云的重量可达500吨,与100头大象的重量相当。
空虚寂寞真的会觉得冷?
空虚寂寞冷常常表现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其实这更是一项生理状态。有实验发现,当人类被排挤或者感到孤单时,手指的温度平均会降低0.37 。
这是因为当人感受到外界压力时,神经系统(主要是自律神经)会有反应,会导致血液更多地流向心脏、大脑等核心器官。这个机制虽能减少体温降低,但体表温度也会因血管收缩而下降。
所以,当你孤单寂寞的时候,不妨喝杯热饮,让自己温暖起来。
下雨天的睡眠质量会更好?
很多人喜欢在下雨天睡觉,外界“窸窸窣窣”的声音伴随着一点寒冷,灰蒙蒙的天气让周遭变得更暗,感觉自己睡得更香了。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雨声是白噪声,它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是常数的噪声。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都是白噪声,这种声音可以说是一种“和谐”的治疗声音。白噪声的频谱是包含所有频率分量且分布均匀对其他频谱分量起到了遮蔽作用,也就是雨声屏蔽了外界的干扰,所以一些人会觉得下雨的时候睡眠质量更好。
为什么你眼中的天气预报不准?
或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人说“天气预报不靠谱”。那么,天气预报真的“不靠谱”吗?
其实,天气预报虽然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靠谱的。2020年07月15日,中国气象局召开2020年汛期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央气象台台长王建捷表示,气象预测预警对我国防灾减灾和公众的知情权提供气象保障和支持,我国天气预报的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8%。
那么,为什么天气预报不能百分百准确呢?这是因为气象科学属于预测科学,本身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加之监测网点并没有精细到每个区域,而且天气预报是概率预报,比如在夏天,强对流天气多发,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局地性的降水较多,此时产生预报误差的可能性会增大。基于目前的 科技 水平,天气预报还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气象部门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提高预报准确率。
气候和人的外貌有关?
人类的外貌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为了抵御酷热的天气,他们的脖子很短,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的构造,有利于散发体内热量。在高纬度的高寒地区,为了抵御严寒,人们往往鼻梁较高,鼻内孔道较长,目的是让吸入的冷空气得到缓冲。就头型而言,寒带和温带居民头大、头型圆,脸部比较平,这很有利于保温,减少散热量。
人的味觉会随着温度而变化?
人们的味觉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温度越低,味蕾越容易感觉到咸味。酸味则是相反,温度越高越容易被感知。当温度达到37 以上时,我们能最为强烈地感知到苦味。而甜味,除了在35 的时候最不容易被感知出来之外,在其他的温度下都可以很好地被感知出来。
文章综合自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普、科普中国、四川科协等。
气象科普,雾跟雾霾,是一回事吗?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区分?
“三农问题”愈来愈受到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重视,为三农服务,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我们气象工作者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三个气象”的服务理念要求。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防范意识,应该从以下考虑:(1)加强对气象科普工作的管理与投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队伍。(2)积极主动争取地方部门的支持,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支持、部门有效联动、镇村共同参与”的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示范县,逐步形成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新格局。(3)加强与媒体合作,充分挖掘宣传潜力,完善科普形式和内容,不断探索气象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科学气象科普小报怎么画三年级
.雾和雾霾不是一回事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是由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是指大量极细的颗粒均匀地漂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一般来说,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含水量的大小:含水量在90%以上的叫雾,含水量在80%以下的叫霾。在80%~90%之间,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
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的首席服务官郭荣芬。"雾是比较多的水汽,而霾往往和雾混合在一起,成为我们常说的霾,也就是空气中非常小的超细颗粒物,也就是PM2.5,对人体呼吸道...气象专家介绍,霾、雾、雾霾是一个组合词。雾霾现象在城市中很常见。
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的首席服务官郭荣芬说:"雾霾就像毒品。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从灾害方面看,它属于灾害性天气,秋冬季节是常客。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悬浮在靠近地面的空气中,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
雾霾也被称为霾,在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雾霾天气被定义为。"大量极细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漂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出现混浊现象,使远处明亮的事物呈**和红色,黑暗的事物呈蓝色。" 平均相对湿度小于80%的大气浊度时,视线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由霾引起的,当相对湿度大于90%的大气浊度时,视线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由雾引起的,当相对湿度在80~90%的大气浊度时,视线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由雾和霾混合在一起引起的;但主要成分是霾。雾霾的厚度比较大,可达1~3公里左右。
科学气象科普小报怎么画三年级如下:
第一步,在画报上画出漂亮的边框纹路。第二步,在画报上画出标题的背景色编辑框。第三步,在标题背景色的位置上写上标题“三年级气象科普小报”。第四步,在画报的下方画出“三年级气象科普小报”相关内容背景色编辑框。
第五步,在相关内容背景色的位置写“三年级气象科普小报”的相关内容。第六步,在标题旁边画上“三年级气象科普小报”点题丰富画报。第七步,在画报的正文旁边画上“三年级气象科普小报”相关内容衬托主题,手抄报就画好了。
手抄报,是指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是报纸的原形,又称手抄新闻。在中国唐代就有各地驻京“邸吏”主持抄发、以地方官吏为主要对象的手抄报,史称“邸报”。现存于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焯邸报《进奏院状》,抄发于公元887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报纸。
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的黑板报。
使一张手抄报在有限的空间内,既容纳一定的知识内容,版面设计又精彩又美观是很难的。对编者来说,组稿、编辑、排版、插图、书写,这是一个全神贯注、脑手并用的创造过程,是他的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发展个性才能的广阔天地。
办手抄报,从总体上考虑,首先要确立主题思想。一期手抄报,版面很有限,要办出特色,必须在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版面编排和美化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