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再误测未来两年楼市,存钱还是买房?看看这“3句话”不吃亏

专家建议未来三年不宜买房,三年以后可以买房吗_专家建议未来三年不宜买房

如果疫情全面放开了,给大家的一些建议:

1.未来两到三年,如果说你的经济条件好收入稳定,可以考虑买房,因为现在的房价是最低点,房价不可能跌到价。如果你的工薪阶级,除非刚需,否则建议不要买房。受到口罩影响,很多人可能失业了,收入不太稳定,容易断供,风险还是比较大。而且,现在物价也是再上涨,比如:蔬菜、肉类等。

2.如果你有钱,又想还房贷,那就先把房贷提前还完,减少月供压力,降低风险。勤俭节约,不要大手大脚,有多余的钱,尽量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俗话说的好:家有余粮,不急不慌。。

3.从现在开始,家里可以备上一个小药箱。通常备点烧药、感冒药、消炎药等,预防感冒或减轻肺炎的危害,以便可以缓解或自我治疗各种小病,小痛。

4.养成勤通风、勤洗手、勤消毒的好习惯,出门外出也多多注意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聚集或扎堆,防止感染。

5.一定要打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每天坚持运动,增强抵抗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是最好的良药。

6.如果是开放的,大家不用着急,不必害怕,更不用慌张。因为所有的政策执行都是经过权威专家综合评估的。咱们齐心协力,正常生活一定会如期而至。

不要再误测未来两年楼市,存钱还是买房?看看这“3句话”不吃亏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取决于多个因素,例如:

1. 经济环境:当前经济形势如何,未来三年是否有可能出现经济衰退或者通货膨胀等情况,这些都会对房价造成影响。

2. 政策环境: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非常大,例如限购、限贷等政策的出台都会对房价造成影响。

3. 地域环境: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房价涨跌幅度也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政策等因素来分析。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如果未来三年经济形势相对稳定,政策环境较为宽松,且所在地区房价有较大的上涨空间,那么适合买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房产投资有风险,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财务状况来做出决策。

最近一位知名专家在某节目上表示,如果真想要生3孩的家庭越来越多,住房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按照我们的传统观念,如果第一胎是女儿,还可能生第二个孩子,但如果第一胎就是儿子,很多人都会比较谨慎了,毕竟一个儿子一套房,生上两个儿子,那父母的一辈子基本上都搭进去了。虽然说的有点绝对,但确实也反映了一个现实:那些没有家庭经济支持的年轻人,因为房子的问题一再推迟婚姻,生第一胎都快40了,奈何还能生二孩、3孩呢?

不过,年轻人买房不易,并不代表楼市低迷,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创“双17”纪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21年很可能破“双18”再次刷新历史。很多人就感到很奇怪了,年轻人买房难,为什么楼市还有那么强大的购买力?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不难,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房子不仅具有居住功能,还带有极强的金融属性,被很多人当作一种抗通胀的工具,所以,有钱人会把房子视作保值增值品,一旦有了钱就会买入;二是从国家今年重点打击的经营贷、消费贷情况,包括众筹买房等现象看,即便在楼市调控严厉期,还是有一些人趁浑水摸鱼,加入到投资炒房之列。在他们看来,房子仍旧是一种理想的投资品,不信,几年后再看?显然,只要有钱,他们还会毫不犹豫地买房!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4%了,城镇有2套以上住房的家庭超过4成,仅有不到4%的家庭没有房子,还在不停建设的房子卖给谁去?未来更是不可想象。马云都说,30年后,一对年轻夫妇要接管5套房,到时候可能最不缺的就是房子,可见,马云对未来房产价值非常的不看好。支持这类观点的人,别说没钱买房,即便他们现在手上有足够的首付款,宁愿把钱存起来,他们也不会下手。

由此可知,两种非常对立的观点,看起来都有道理,把他们放在一起辩论,估计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真的会如他们所想吗?到底应该存钱还是买房呢?请不要再误测未来两年的楼市!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来看看主管高层在近期表态释放出来的“这3个信号”。

简单说一下这次会议的规格,是国新办新闻局长主持召开的,不是某个部门的,而且有住建部的一位正部长和两位副部长组成的问答天团,他们的表态,自然是代表了国家的意志。

第一个信号,“十四五”期间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支持政策非常给力,商品房市场需求缓解。

在过去20多年中,商品房占据市场的绝对主流,我们现在一提到房子就是购买商品房,所以,目前我们的住房自有率非常之高,而短板就是租赁市场,其实这也是发展空间,正好目前房价高企,要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需求,加快租赁市场发展就显得很必要了,根据倪虹副部长的介绍,将要多渠道提供租赁住房,比如为城市青年人、新市民建设70平米的小户型租赁房,这里特别提到了“供需匹配”,这4个字也很好地回应了一些网友“这些租赁房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租”的期望,在未来5年,只要有租房需求,就会匹配相应的租赁房。至于大家关心的租金问题,明确说是低于同地段、同品质的租赁房价格。

如果国家统一规划的租赁房还不够,那么,还有倪虹副部长提到的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土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都可以利用建设,对于一些闲置房屋通过改建、改造的方式实现居住租赁功能,而且在审批流程给予简化,就是推动能尽快上市。总体来说,大家可以放一万个心,租赁房源肯定是会匹配供应。

国家和地方通过在未来5年大量供应租赁房源,按照我们的做事效率,一定会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对商品房市场而言,经济购买力不足或者购买意愿不很强烈的人来说,他们不用再被逼着进入,特别是对那些住房供应紧张的城市来说,商品房需求会有一个明显的放缓。

第二个信号,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房地产管控的长效机制浮出水面,炒房没有出路了。

对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表述,官方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解释,说白了,一般人不知道这个机制到底包含哪些内容。但从倪虹副部长提到的几个关键词中可以看到长效机制几个必不可少的要件,意味着未来5年的房地产长效机制浮出水面。

比如说“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地价稳了,房价和预期其实都稳了,现在国家推出集中供地看,就是稳地价的直接举措,从效果来看,一些城市宅地底价成交,甚至流拍的现象相继出现,最高溢价率就限制在15%以内,对地价的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不难看出,以地价带动房价的市场运行方式宣告结束。

还比如建立“人、房、地、钱”联动新机制,这是第一次提出来,一些热点城市之所以“越调越涨”,其根源就是宅地供应不足,但人口流入多需求大,而这个新机制就是“看菜下单”,根据需求来供应住房,经济学家任泽平多次建议的“人地一体”将在未来5年成为现实,供需平衡的根源性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此外,所有的好机制都需要地方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行。在这一点上,通过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来实现,如果这些长效机制执行不到位,还存在通过房地产拉动GDP的行为,这是要问责的。最终还落实到一句话,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始终”二字也就意味着炒房永远没有出路了,正如倪虹副部长所言,始终坚持房住不炒是房地产调控的根本遵循。

第三个信号,老旧小区改造和“限拆令”同步推进和实施,住房改善需求间接性“分流”。

众所周知,这些年房价快速上涨的一个推动力就是“棚改”,大量手持现金的拆迁户进入市场,加快了商品房去化的同时,还带动当地房价快速上涨。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上一轮战略去楼市库存期,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了80%,这部分人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商品房购买力,因此,即便一些经济不怎么样的城市,在需求的作用下,房价涨幅也是非常惊人的,但在未来却行不通了。

据黄艳副部长介绍,在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造的老旧小区改造,被改造小区数量是21.9万个。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可用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7亿平米算一算,以一个小区平均15万平米建筑面积算,也不过卖了1.13万个小区。换句话说,旧改的小区数量是一年新销售商品房楼盘(小区)的19.4倍。这里面即便是很小一部分人因改造后环境变好了而不置换房产,那也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新建商品房需求明显减少无疑。

而且,黄艳副部长提到了住建部印发了的一份《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文件,从中有两个数据尤为显眼,一个是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另一个是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应大于2。这是首次以具体数据约束拆迁,说白了,防止大拆大建的数据检验标准明确了,意味着“限拆令”具体到操作层面。

很明显,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叠加“限拆令”同步进行,商品房需求“被动”减少明显。

根据以上3大信号,未来两年到底是买房还是存钱呢?5年后哪个更好?为便于说明,以150万的房产和150万的存款为例,同样也有“这3句话”建议。

第一句,一味存钱不太明智。

以某大行发布的存款利率显示,3年期和5年期利率均为2.75%,5年后,150万存5年后连本带息为170.6万,收益是20.6万,看起来每年增值了4.1万元,但实际则可能被通胀稀释了。

数据显示,美国从去年3月份到现在,1年半时间,印钞+放水超过30万亿美元,很多人都认为美国的通胀只是暂时的,后面可能会收紧,但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乐观,因为美联储在近期的表态中提到,他们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不会因为高通胀预期而调整货币政策,石头证券甚至认为美国可能再出台大规模的刺激。基于财政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沃顿商学院教授杰里米·西格尔预计美国未来两到三年的通胀率将升至20%。

其实,去年以来,受美国输入性通胀影响,一些新兴国家的通胀率甚至比美国还高,物价少则增加20-30%,多则翻倍。好在我们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未跟风,但输入性通胀仍旧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看了7月份公布的数据后表示,经济金融数据全面回落,货币宽松周期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如一颗鸡蛋卖1元,增加10%,虽然看起来增幅不多,但相当于购买力下降了10%,同样,150万存银行5年后看起来增加到170万,但购买力可能不到100万了,对比而言,存钱明显不太明智。

第二句,买房要做好长持准备。

房住不炒,这是国家定的大原则,所有的调控政策都是基于这个目标,所以,无论你是买房自住,还是投资,都必须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过去那种动不动2-3年翻一番的情形想都不要想。正如文中前半部分提到的房地产管控长效机制,地价管住,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由官方定价和指导,最终把预期管住,房价怎么还有大幅跳动的机会呢。所以,基于这种趋势,买房就要做好长持准备。

长持准备有两层含义,一是自住,这个不用说,反正都是用来住的,一般没有5-8年以上是不会考虑换房的;二是手中有闲钱,但又担心存银行跑不赢通胀,所以把一部分闲钱置换成房产,对于这类情况也不是不可以,正如北大国发院教授徐远所言,毕竟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包括富豪,都有一部人把房产作为一种长期资产储备,即便有房产税加持,但仍旧能够与通胀共舞,甚至是跑赢通胀的,但前提是持有核心城市的核心房产。

第三句,买房因人、因房而异,量力而行。

现在的房贷利率达到了5点几,6点几,150万的房子,贷100万,贷30年的利息也有115万,月供达到6000元左右,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工作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其压力还是不小的。一般来说,月供尽量不要超过收入的50%,否则,购房者家庭的生活质量肯定要受到影响。如果这一数字达到80%,那家庭抗风险能力就比较弱了,无论是就业、收入,还是身体,没人能保证明天会比今天好,一些突发情况可能诱发断供风险,得不偿失。所以,买房一定要根据家庭情况量力而行,没必要硬着头皮上。

另外,买房还要因房而异,这里同样包括两层意思,一个是手上已经有好多套房产了,现在还在想着继续购买,卖掉任何一套都觉得可惜,这种想法明显是不看形势的。虽然现在除了房贷之外没有什么持有成本,但房产税的脚步越来越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财税专家施正文接受官媒中国新闻网表示,从四部委座谈看,已经上升到实施阶段,他预计最快年底前出台试点政策。如果你实在喜欢倒腾房子,现在明智的做法是,把“地段不好、配套不好、户型不好,老旧、物业服务难改善”的房子置换成新房、品质房。还是那句话,在未来,无论是按面积、按套数征收房产税,还是从住房本身的发展趋势看,“房子宜精不宜多”这个大原则大概率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