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功能有

2.央行:稳健货币政策要充足精准靠前发力

3.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的目录

4.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管理办法

5.在处理核心业务的同时要完成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是什么

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模型有哪些_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模型有哪些

以动力电池为例介绍一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部件的测试,欢迎开发&测试工程师一起交流、指正:

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硬件本体和控制系统结合极为紧密的系统,其测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电池包本体(Pack)测试、电池管理系统(BMS)测试,下面分别介绍这两部分的测试情况;

1. 电池包本体(Pack)测试

电池包本体测试一般在DV/PV(设计验证/生产验证)阶段进行,目的是为了验证电池包的设计/生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中包含温度测试、机械测试、外部环境模拟测试、低压电气测试、电磁兼容测试、电气安全测试、电池性能测试、滥用试验测试等等。因为大伙都比较关心电池安全问题,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电池包滥用试验的测试方法:

1) 针刺测试

模拟电池遭到尖锐物体刺穿时的场景,因为异物刺入有可能导致内部短路,试验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2) 盐水浸泡

5%盐水长时间浸没测试,电池功能正常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防水防尘等级推荐是IP67(即1米深的水浸泡半小时无损坏,上汽、蔚来的电池包都是IP67)。汽车的使用环境恶劣,再怎么做防水防尘保护也不过分(上海有一年暴雨导致车库积水,传统车都淹挂了,而电动车完好无损)。

3) 外部火烧:

590摄氏度火烧持续130秒电池无爆炸、起火、燃烧并且无火苗残留。

4) 跌落:

1m高度自由落体在钢板上电池壳体完整功能正常

5)振动测试

高频振动模拟测试,要求电池包功能正常。做电池包的同事应该知道,这个也很难通过。

2. 电池管理系统(BMS)测试

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更多侧重软件测试,一般在软件功能开发过程中进行。

与尚未量产的自动驾驶系统偏向于使用C语言实现软件设计不同,现今成熟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如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软件都是以模型为基础的软件开发(Model-Based-Design)。MBD开发相比C的优点是能够以图形化的方式表达复杂的逻辑、代码可读性、可移植性、开发调试便利程度都大大增强,同时利用成熟的代码生成工具链,也避免了手工代码容易产生的低级错误。在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环节中规定了MIL/SIL/HIL等多项测试:

1) MIL(Model-In-Loops)既模型在环测试,就是验证软件模型是否可以实现软件功能,测试依据是由系统需求分解而来的软件需求。

2) SIL(Software-In-Loops)软件在环测试,对比模型自动生成的C代码和模型本身实现的功能是否一致,使用Simulink自身工具就可以进行Sil测试。

3) PIL(Processer-In-Loops)处理器在环测试,目的是测试自动生成的代码写入控制器后,功能实现上是否与模型有偏差。PIL看似无关紧要,但不做重视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后果(如调度问题、CPU Load,堆栈溢出等)

4) HIL(Hardware-In-Loops)硬件在环测试,测试控制器完整系统功能,一般会搭建控制器所在系统的测试台架,使用电气元件模拟传感器(如温度)和执行器(如风扇负载)的电气特性,验证完整的系统功能。

这些测试环节的用例来源于系统需求。在汽车软件开发流程中,开发和测试成V字型进行,俗称软件开发V模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看汽车软件开发流程ASPICE。

统开发流程中非常强调测试软件环节的。要知道手机软件出问题最多也就是秒退而已,车辆软件出问题影响的是人命。

当年丰田刹车门,美国就派了嵌入式软件专家和卡耐基梅隆的计算机教授详细审查了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软件代码,丰田对全局变量的滥用(上万个)以及软件安全机制的混乱就遭到了巨额处罚。如果丰田重视软件测试工作的话,这件事也许不会发生。

最后再聊下零部件在整车极限环境下的测试情况:整车耐久测试这部分工作一般是整车厂的测试&标定工程师负责。整车耐久试验的花销很大,造工程样车(每辆100万左右)、租用测试场地、工程师团队花销,很考验厂家的资金实力,没有强大的资金池根本无法运行起来。但在极寒、高温、高湿度等各种极限环境下的测试进行的越多,越能充分的验证零部件的功能、性能以及耐久表现,越早发现问题,解决修复所耗费的成本越低。

1. 低温耐久测试,主要测试冷起动性能,一般在黑河/牙克石进行。电池包的低温充放电能力、低温保护策略、电池包加热功能在该项测试中都会进行考核。

2. 高温耐久测试,一般在格尔木进行。主要测试电池包在高温下充放电能力、电池包冷却功能和过热保护策略。下图是蔚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高温测试,为了整车开发整车厂都是不惜成本。

3. 高温+高湿环境耐久测试,一般在海南进行,海水环境会加速部件腐蚀,零部件的耐久会经受严格考验。(Ps:传统车还有重要的高原测试,主要测试在低气压下发动机的性能表现。电动车一般不需要进行此项测试。)

电池包做的比较好的都会承诺使用寿命内的电池衰减,比如蔚来ES8就承诺10年30万公里电池容量衰减不超过20%,做电池开发的都知道做到这个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敢公开承诺也说明他们的电池包耐久测试做到了非常优秀的水平。

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功能有

原因如下:

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央行已于6月议息会议中提出气候便利,该政策的本质是再工具,主要以优惠利率向银行提供定向信贷支持用于投向国家重点支持的经济领域。

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定向再的形式推出可能性较大。这是因为,再使用起来较为灵活,作为定向性货币政策支持工具,能够实现给予绿色金融领域精准支持;同时,再利率较MLF利率更为优惠,较低成本的资金对于绿色金融体系的支持也是激励性的举措。

但此次落地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与市场猜测则有所不同。

“理论上,碳减排支持工具可以有绿色再、再贴现,差异化存款准备金率、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TMLF)等。”董希淼表示,从今天央行公布情况看,碳减排支持工具与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类似,即向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机构定向提供低成本资金(利率1.75%)、要求金融机构为节能环保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要求与同期限LPR基本持平)的金融支持。

“60%的资金支持比例,也可以更好的平衡政策性与商业性,引导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同时还可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董希淼说。

在温彬看来,与再有额度限制相比,碳减排支持工具并没有一个额度上限,也是着眼于长期性的一个货币政策工具安排,有利于发挥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加大对绿色领域的支持力度。

并非变相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利率为1.75%,低于同期限的MLF利率,这让部分投资者将其理解为变相降息。

“这是不妥的。”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一是该工具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不会很大,对全局影响有限;二是该利率并非政策利率,高一点低一点都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三是该工具有较浓的再色彩,将其利率与MLF利率对比欠妥,而金融稳定再的利率也是1.75%。事实上,在TMLF创设初期也有过“变相降息”的说法,但后期金融市场的走势证明这一说法是不对的,本次碳减排支持工具亦同理。

张旭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很可能跨越多个经济周期。在此期间,碳减排支持工具可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宣示效应,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支持工具具备中长期以及调结构的基本属性,不宜简单地将其理解为短期促进信贷总量增长的逆周期调节手段。

另外,此次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

对此,董希淼认为,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仅针对全国性金融机构,应尽快面向地方性金融机构推出,以支持中小银行获得低成本资金,从而更好的支持碳中和、碳达峰。

谈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表示,首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双碳”目标及其内涵;第二,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绿色金融的支持工具体系;第三,深入研究金融如何支持经济低碳转型;第四,继续主动推进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与协调。

他表示,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强对绿色金融保障和支持力度,通过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激励机制,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持续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同时,人民银行重视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正在开展对金融机构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将逐步把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鼓励金融机构评估和管理自身的环境和气候风险。

央行:稳健货币政策要充足精准靠前发力

绿色金融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1、配置功能: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和手段,引导和撬动金融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例如,通过提供优惠、担保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等绿色项目。

2、风险管理功能: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保障金融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3、市场定价功能: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为碳排放权合理定价。这有助于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碳排放权的有效配置,推动企业取措施降低碳排放。

绿色金融的来源

1、绿色金融的发展源远流长,其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逐渐认识到金融业可以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尝试将环境保护因素纳入金融业务中,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绿色金融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初期,绿色金融主要关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融资活动,如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等。绿色金融逐渐扩展到更多的领域,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为低碳、环保、可持续等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投融资渠道和选择。

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对绿色金融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例如,欧洲、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的目录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P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态势。

不搞“大水漫灌”

谈及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二要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三要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四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一步稳增长仍然需要政策继续发力扩内需、稳外需。货币政策要用好美联储政策实质性收缩前的窗口期,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用好总量和结构政策,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尽快扭转市场预期,提振信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报告再次强调,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场利率,判断货币政策姿态也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

报告认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一“匹配”机制本身就内嵌有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之义。随着经济进一步恢复发展、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预计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通胀压力总体可控

报告判断,我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2021年我国CPI全年均值为0.9%。未来CPI运行中枢可能较上年温和抬升,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与此同时,PPI同比涨幅在阶段性冲高后回落。未来全球经济供需缺口有望趋于弥合,加之高基数效应逐步显现,预计2022年我国P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态势。总的看,我国经济供求基本平衡,人民银行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有利于物价走势中长期保持稳定。

报告披露,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银行通过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工具分别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首批资金855亿元、27亿元,合计882亿元。未来人民银行将实施好以上两个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报告还透露,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方法,拓展测试覆盖行业范围,并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宏观情景压力测试。

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报告指出,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谈及防风险,报告透露,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银行评级结果显示,在全国4400余家参评机构中,4002家机构评级处于安全边界内,资产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98.65%。特别是24家大型银行经营稳健、资产质量良好,资产占比约70%,构成了我国金融体系稳健的“中流砥柱”。

“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风险防范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报告称。

报告强调,下一步要把稳增长、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在线修复为主和改革化险,坚持压实各方责任。增强前瞻性、预判性和系统性,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管理办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前言

第1章导言

1.1市场

1.2场外市场

1.3远期合约

1.4期货合约

1.5期权合约

1.6交易员的种类

1.7对冲者

1.8投机者

1.9套利者

1.10危害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2章期货市场的运作机制

2.1背景知识

2.2期货合约的规定

2.3期货价格收敛到即期价格的特性

2.4每日结算与保证金的运作

2.5报纸上的报价

2.6交割

2.7交易员类型和交易指令类型

2.8制度

2.9会计和税收

2.10远期与期货合约比较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3章利用期货的对冲策略

3.1基本原理

3.2拥护与反对对冲的观点

3.3基差风险

3.4交叉对冲

3.5股指期货

3.6向前滚动对冲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附录3A最小方差对冲比率公式的证明

第4章利率

4.1利率的种类

4.2利率的测量

4.3零息利率

4.4债券价格

4.5国库券零息利率的确定

4.6远期利率

4.7远期利率合约

4.8久期

4.9曲率

4.10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5章远期和期货价格的确定

5.1投资资产与消费资产

5.2卖空交易

5.3设与符号

5.4投资资产的远期价格

5.5提供已知中间收入的资产

5.6收益率为已知的情形

5.7远期合约的定价

5.8远期和期货价格相等吗

5.9股指期货价格

5.10货币的远期和期货合约

5.11商品期货

5.12持有成本

5.13交割选择

5.14期货价格与预期即期价格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附录5A利率为常数时远期价格与期货价格相等的证明

第6章利率期货

6.1天数计算约定

6.2美国国债期货

6.3欧洲美元期货

6.4利用期货基于久期的对冲

6.5对于资产与负债组合的对冲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7章互换

7.1互换合约的机制

7.2天数计量惯例

7.3确认书

7.4比较优势的观点

7.5互换利率的实质

7.6确定LIBOR/互换零息利率

7.7利率互换的定价

7.8货币互换

7.9货币互换的定价

7.10信用风险

7.11其他类型的互换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8章期权市场的运作过程

8.1期权的类型

8.2期权头寸

8.3标的资产

8.4股票期权的特征

8.5交易

8.6佣金

8.7保证金

8.8期权结算公司

8.9监管规则

8.10税收

8.11认股权证、雇员股票期权及可转换证券

8.12场外市场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9章股票期权的性质

9.1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

9.2设及记号

9.3期权价格的上限与下限

9.4看跌看涨平价关系式

9.5提前行使期权:无股息股票的看涨期权

9.6提前行使期权:无股息股票的看跌期权

9.7股息对于期权的影响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10章期权交易策略

10.1包括单一期权与股票的策略

10.2差价

10.3组合策略

10.4具有其他收益形式的组合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11章二叉树简介

11.1单步二叉树模型与无套利方法

11.2风险中性定价

11.3两步二叉树

11.4看跌期权实例

11.5美式期权

11.6Delta

11.7选取u和d使二叉树与波动率吻合

11.8增加二叉树的时间步数

11.9对于其他标的资产的期权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12章维纳过程和伊藤引理

12.1马尔科夫性质

12.2连续时间随机变量

12.3描述股票价格的过程

12.4参数

12.5伊藤引理

12.6对数正态分布的性质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附录12A伊藤引理的推导

第13章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模型

13.1股票价格的对数正态分布性质

13.2收益率的分布

13.3预期收益率

13.4波动率

13.5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微分方程的概念

13.6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微分方程的推导

13.7风险中性定价

13.8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公式

13.9累积正态分布函数

13.10权证与雇员股票期权

13.11隐含波动率

13.12股息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附录13A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公式的证明

第14章雇员股票期权

14.1合约的设计

14.2期权会促进股权人与管理人员的利益一致吗

14.3会计问题

14.4定价

14.5倒填日期丑闻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15章股指期权与货币期权

15.1股指期权

15.2货币期权

15.3支付连续股息的股票期权

15.4欧式股指期权的定价

15.5货币期权的定价

15.6美式期权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16章期货期权

16.1期货期权的特性

16.2期货期权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16.3欧式即期期权和欧式期货期权

16.4看跌看涨期权平价关系式

16.5期货期权的下限

16.6用二叉树对期货期权定价

16.7期货价格在风险中性世界的漂移率

16.8对于期货期权定价的布莱克模型

16.9美式期货期权与美式即期期权

16.10期货式期权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17章希腊值

17.1例解

17.2裸露头寸和带保头寸

17.3止损交易策略

17.4Delta对冲

17.5Theta

17.6Gamma

17.7Delta、Theta和Gamma之间的关系

17.8Vega

17.9Rho

17.10对冲的现实性

17.11情景分析

17.12公式的推广

17.13资产组合保险

17.14股票市场波动率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附录17A泰勒级数展开和对冲参数

18章波动率微笑

18.1为什么波动率微笑对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是一样的

18.2货币期权

18.3股票期权

18.4其他刻画波动率微笑的方法

18.5波动率期限结构与波动率曲面

18.6希腊值

18.7当预期会有单一的大跳跃时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附录18A由波动率微笑来确定隐含风险中性分布

第19章基本数值方法

19.1二叉树

19.2用二叉树来对股指、货币与期货期权定价

19.3对于支付股息股票的二叉树模型

19.4构造树形的其他方法

19.5参数与时间有关的情形

19.6模拟法

19.7方差缩减过程

19.8有限差分法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20章风险价值度

20.1VaR测度

20.2历史模拟法

20.3模型构建法

20.4线性模型

20.5二次模型

20.6模拟

20.7不同方法的比较

20.8压力测试与回顾测试

20.9主成分分析法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附录20A现金流映射

第21章估计波动率和相关系数

21.1估计波动率

21.2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模型

21.3GARCH(1,1)模型

21.4模型选择

21.5极大似然估计法

21.6用GARCH(1,1)模型来预测波动率

21.7相关系数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22章信用风险

22.1信用评级

22.2历史违约概率

22.3回收率

22.4由债券价格来估计违约概率

22.5违约概率的比较

22.6利用股价来估计违约概率

22.7衍生产品交易中的信用风险

22.8信用风险的缓解

22.9违约相关性

22.10信用VaR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23章信用衍生产品

23.1信用违约互换

23.2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

23.3信用指数

23.4信用违约互换远期合约及期权

23.5篮筐式信用违约互换

23.6总收益互换

23.7资产担保债券

23.8债务抵押债券

23.9相关系数在篮筐式信用违约互换与CDO中的作用

23.10合成CDO的定价

23.11其他模型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24章特种期权

24.1组合期权

24.2非标准美式期权

24.3远期开始期权

24.4复合期权

24.5选择人期权

24.6障碍式期权

24.7两点式期权

24.8回望式期权

24.9喊价式期权

24.10亚式期权

24.11资产交换期权

24.12涉及多种资产的期权

24.13波动率和方差互换

24.14静态期权复制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附录24A计算篮筐式和亚式期权价格时所需要矩的计算公式

第25章气候、能源以及保险衍生产品

25.1定价问题的回顾

25.2气候衍生产品

25.3能源衍生产品

25.4保险衍生产品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26章再论模型和数值算法

26.1布莱克斯科尔斯的替代模型

26.2随机波动率模型

26.3IVF模型

26.4可转换证券

26.5依赖路径衍生产品

26.6障碍式期权

26.7与两个相关资产有关的期权

26.8模拟与美式期权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27章鞅与测度

27.1风险市场价格

27.2多个状态变量

27.3鞅

27.4计价单位的其他选择

27.5多个独立因子的情况

27.6改进布莱克模型

27.7资产替换期权

27.8计价单位变换

27.9传统定价方法的推广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附录27A处理多项不定性

第28章利率衍生产品:标准市场模型

28.1债券期权

28.2利率上限和下限

28.3欧式利率互换期权

28.4推广

28.5利率衍生产品的对冲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29章曲率、时间与Quanto调整

29.1曲率调整

29.2时间调整

29.3QUANTO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附录29A曲率调整公式的证明

第30章利率衍生产品:短期利率模型

30.1背景

30.2平衡性模型

30.3无套利模型

30.4债券期权

30.5波动率结构

30.6利率树形

30.7一般建立树形的过程

30.8校正

30.9利用单因子模型进行对冲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31章利率衍生产品:HJM与LMM模型

31.1Heath、Jarrow和Morton模型

31.2LIBOR市场模型

31.3联邦机构房产抵押证券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32章再谈互换

32.1标准交易的变形

32.2复合互换

32.3货币互换

32.4更复杂的互换

32.5股权互换

32.6具有内含期权的互换

32.7其他互换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33章实物期权

33.1资本投资评估

33.2风险中性定价的推广

33.3估计风险市场价格

33.4对业务的评估

33.5商品价格

33.6投资机会中期权的定价

小结

推荐阅读

练习题

作业题

第34章重大金融损失以及借鉴意义

34.1定义风险额度

34.2对于金融机构的教训

34.3对于非金融机构的教训

小结

推荐阅读

术语表

附录ADerivaGem软件说明

附录B世界上的主要期权期货

附录Cx≤0时N(x)的取值

附录Dx≥0时N(x)的取值

……

在处理核心业务的同时要完成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是什么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服务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更好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银行保险机构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管理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四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有效识别、监测、防控业务活动中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重点关注客户(融资方)及其主要承包商、供应商因公司治理缺陷和管理不到位而在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给环境、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引发的风险,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重点关注的客户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银行信贷客户;

(二)投保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等相关保险的客户;

(三)保险资金实体投资项目的融资方;

(四)其他根据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应开展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的客户。

第五条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负责对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银行保险机构董事会或理事会应当承担绿色金融主体责任,树立并推行节约、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绿色发展理念,重视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在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作用,建立与社会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七条 银行保险机构董事会或理事会负责确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审批高级管理层制定的绿色金融目标和提交的绿色金融报告,指定专门委员会负责绿色金融工作,监督、评估本机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执行情况。

第八条 银行保险机构高级管理层应当根据董事会或理事会的决定,制定绿色金融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责和权限,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每年度向董事会或理事会报告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并按规定向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送和对外披露绿色金融相关情况。

第九条 银行保险机构总部和省级、地市级分支机构应当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牵头负责绿色金融工作,根据需要建立跨部门的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给予绿色金融工作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充分授权,配备相应,并在绩效考核中充分体现绿色金融实施情况。

第十条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组建绿色金融专业部门、建设特色分支机构、设置专岗专职等方式,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和风险管理水平。

第三章 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

第十一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规定,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明确绿色金融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对国家重点调控的限制类以及有重大风险的行业制定授信指引,实行有差别、动态的授信或投资政策,实施风险敞口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以助力污染防治攻坚为导向,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稳中求进,调整完善信贷政策和投资政策,积极支持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落实碳排放、碳强度政策要求,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有保有压、分类施策,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强对高碳资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在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同时,渐进有序降低资产组合的碳强度,最终实现资产组合的碳中和。

第十三条 保险机构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经营范围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绿色产业和技术等领域的保险保障业务以及服务创新,开发相关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工具,为相关领域的生产经营者提供风险管理和服务,推动保险客户提高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意识,根据合同约定开展事故预防和风险隐患排查。

第十四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制定针对客户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评估标准,对客户风险进行分类管理与动态评估。银行机构应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客户评级、信贷准入、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并在“三查”、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等方面取差别化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险机构应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承保管理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客户风险情况,实行差别费率。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对存在重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积极行使作为债权人或股东的合法权利,要求其取风险缓释措施,包括制定并落实重大风险应对预案,畅通利益相关方申诉渠道,建立充分、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寻求第三方核查或分担风险等。

第十五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建立有利于绿色金融创新的工作机制,在依法合规、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推动绿色金融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

第十六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重视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建立相关制度,加强绿色金融理念宣传教育,规范经营行为,实行绿色办公、绿色运营、绿色购、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等,积极发展金融科技,提高信息化、集约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渐进有序减少碳足迹,最终实现运营的碳中和。

第十七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相关业务标准和统计制度,强化对绿色金融数据的治理,完善相关管理系统,加强绿色金融培训,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必要时可以借助合格、独立的第三方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进行评审或通过其他有效方式,获得相关专业服务。

第四章 投融资流程管理

第十八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加强授信和投资尽职调查,根据客户及其项目所处行业、区域特点,明确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尽职调查的内容要点,确保调查全面、深入、细致。必要时可以寻求合格、独立的第三方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

第十九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对拟授信客户和拟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合规审查,针对不同行业的客户特点,制定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合规文件清单和合规风险审查清单,审查客户提交的文件和相关手续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确信客户对相关风险点有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动态控制,符合实质合规要求。

第二十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加强授信和投资审批管理,根据客户面临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确定合理的授信、投资权限和审批流程。对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存在严重违法违规和重大风险的客户,应当严格限制对其授信和投资。

第二十一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通过完善合同条款督促客户加强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对涉及重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信贷客户和投资项目,应当在合同正文或附件中要求客户提交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报告,订立客户加强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的声明和承诺条款,以及客户在管理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方面违约时的救济条款。

第二十二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加强信贷和投资资金拨付管理,将客户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管理状况作为信贷和投资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在已授信和投资项目的设计、准备、施工、竣工、运营、关停等相关环节,合理设置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评估关卡,对出现重大风险隐患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中止直至终止资金拨付。

第二十三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加强贷后和投后管理,对有潜在重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客户,制定并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密切关注国内外法律、政策、技术、市场变化对客户经营状况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加强动态分析,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并在资产风险分类、准备计提等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建立健全客户重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内部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客户发生重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时,应当督促客户及时取相关的风险处置措施,并就该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时进行报告。

第二十四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绿色金融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产品开发、经营销售、投融资管理等业务流程,优化对小微企业融资、线上融资等业务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结合业务特点在风险评估、尽职调查、合规审查、信贷管理、投后管理等方面取差异化、便捷化的管理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第二十五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积极支持“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建设,加强对拟授信和投资的境外项目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要求项目发起人及其主要承包商、供应商遵守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关生态、环境、土地、健康、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循相关国际惯例或准则,确保对项目的管理与国际良好做法在实质上保持一致。

第五章 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

第二十六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将绿色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内控合规检查范围,定期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检查发现违规问题的,应当依据规定进行问责。

第二十七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落实激励约束措施,完善尽职免责机制,确保绿色金融持续有效开展。

第二十八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公开绿色金融战略和政策,充分披露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借鉴国际惯例、准则或良好实践,提升信息披露水平。对涉及重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影响的授信或投资情况,应当建立申诉回应机制,依据法律法规、自律管理规则等主动、及时、准确、完整披露相关信息,接受市场和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必要时可以聘请合格、独立的第三方,对银行保险机构履行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的活动进行鉴证、评估或审计。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为银行保险机构获得绿色产业项目信息、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相关信息提供便利,向银行保险机构提示相关风险。

第三十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加强非现场监管,完善非现场监管指标,强化对银行保险机构管理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监测分析,及时引导其调整完善信贷和投资政策,加强风险管理。

第三十一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组织开展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应当充分考虑银行保险机构管理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情况,明确相关监管内容和要求。

第三十二条 银行保险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过程中违反相关监管规定的,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依法取监管措施,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整改。

第三十三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的指导,在银行保险机构自评估的基础上,取适当方式评估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成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将评估结果作为银行保险机构监管评级、机构准入、业务准入、高管人员履职评价的重要参考。

第三十四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指导银行保险行业自律组织积极发挥作用,通过组织会员单位定期进行绿色金融实施情况评价,开展绿色金融教育培训、交流研讨、调查研究、推荐专业人才等方式,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自本指引实施之日起1年内建立和完善相关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绿色金融管理工作符合监管规定。

第三十六条 本指引由银保监会负责解释。

中国银保监会

2022年6月1日

(此件发至银保监分局与地方法人银行保险机构)

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

1、配置:通过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绿色评价、行业自律、产品创新等,引导和撬动金融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

2、风险管理: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

3、市场定价: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碳排放权合理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