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圣人孔子也有用词不当的时候 最后以“戏”字带过

2.职高大学语文文言文

3.南通到花果山南京到花果山旅游指南

4.关于法行寺的诗句

5.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原文

6.古代姓李的大将有哪些,最好是有名的。

7.子路的性格特点

武城天气预报一个月_武城天气

《三国演义》第33回简介:

 ●第三十三回

曹丕趁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曹丕纳袁熙之妻甄氏为妻。操哭袁绍。尽免河北居民一年租赋。自领冀州牧。

许攸傲激许褚被杀。而后褚见曹操,操责之,厚葬攸。又访冀贤士,得崔琰。

袁谭被曹洪杀死。曹操得南皮,“安抚百姓”。王修哭袁谭,操称其为“忠臣”。

幽军马降操。操荀攸诈降计破并。操又从郭嘉计,远征沙漠,得柳城。郭嘉遗书定辽东。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圣人孔子也有用词不当的时候 最后以“戏”字带过

《世说新语·容止》

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是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②。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③。

注释

①魏武:曹操。按:下文的帝、魏王都是指曹操,因为他生前封魏王,谥号是武,曹丕登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②雄:称雄;显示威严。崔季珪:崔琰,字季珪,在曹操手下任职。他仪表堂堂,很威严。而据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曹操却是“姿貌短小”。

③“魏武”句:曹操认为匈奴使已经讽破了他的野心和做法,所以把使臣杀了。按:此说不大可信。

译文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

题解

容止指仪容举止。容止,在本篇里有时偏重讲仪容,例如俊秀、魁梧、白净、光彩照人;有时也会偏重讲举止,例如庄重、悠闲。主要是从好的一面赞美,个别也讥弹貌丑。有相当一部分条目是直接描写容貌举止,也可能着重写某一点,例如眼睛、脸庞,或者某一动作,例如弹琵琶。有一些条目只是点出“美姿仪”等,而不做具体描写;有的用侧面烘托法,表现人物容止之美。例如第19 则说的“看杀卫阶”;第14 则记王武子“俊爽有风姿”,可是看见卫阶就感叹“珠玉在侧,觉我形秽”。都没有正面涉及卫玠的容止。有时也用对比的手法,如第3、4、17 则.或者用品评的方式说出,如第30则。

士族阶层讲究仪容举止,这成了魏晋风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容风有时甚至能借以活命或办成事情。例如第23 则记陶侃因苏峻作乱事欲杀庾亮,可是见到庾亮后就不一样了,“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从此足见注重容止是当时的风尚。

另外,在赞美声中还可以看出一些名士羡慕隐逸、追求超然世外的举止风姿。例如第33 则赞叹“此不复似世中人”,第36 则欣赏“寝处山泽间仪”。这大概都因顾盼生姿、闲适自得而引发人们超尘出世之想。

(1)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②。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③。

注释

①魏武:曹操。按:下文的帝、魏王都是指曹操,因为他生前封魏王,谥号是武,曹丕登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②雄:称雄;显示威严。崔季珪:崔琰,字季珪,在曹操手下任职。他仪表堂堂,很威严。而据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曹操却是“姿貌短小”。

③“魏武”句:曹操认为匈奴使已经讽破了他的野心和做法,所以把使臣杀了。按:此说不大可信。

译文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杀了他。

(2)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①。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②。

注释

①傅粉:搽粉。汉魏时的贵公子喜欢搽粉,这是当时习气。汤饼:汤面。

②皎然:形容又白又亮。

译文

何平叔相貌很美,脸非常白。魏明帝怀疑他搽了粉,想查看一下,当时正好是夏天,就给他吃热汤面。吃完后,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光洁。

(3)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①。

注释

①夏侯玄:初任散骑黄门侍郎,年轻时就很出名。他曾和皇后的弟弟毛曾并排坐在一起,却认为这是耻辱,因为太不相称。魏明帝很不高兴,就把他降为羽林监。蒹葭倚玉树:蒹是荻,葭是芦苇,比喻微贱、貌丑。玉树指传说中的仙树或珍宝制作的树,比喻品貌之美。此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

译文

魏明帝叫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并排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4)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①。

注释

①夏侯太初:夏侯玄,字太初。李安国:李丰,字安国,任中书令,后被杀。颓唐:指精神委靡不振。玉山:用玉石堆成的山,用来形容仪容美好。

译文

当时的人评论夏侯太初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李安国精神不振,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

(5)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①。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②。”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③。”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④;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⑤。”

注释

①七尺八寸:古代的尺寸,长度没有现代那么长,不过七尺八寸也表明身材高大。

②萧萧肃肃:萧萧形容举止萧洒脱俗,肃肃形容清静。举:挺拔。

③肃肃:象声词,形容风声。徐引:舒缓悠长。

④岩岩:形容高峻挺拔。

⑤傀俄:同“巍峨”,形容高大雄伟。

译文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6)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①。”

注释

①眼烂烂:指目光闪闪。烂烂,明亮的样子。岩下:山岩之下,是眉棱下的比喻。

译文

中书令裴楷评论安丰侯王戎说:“他目光灼灼射人,像岩下闪电。”

(7)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①。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②。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③。

注释

①神情:神态风度。

②萦:围绕。按:《语林》说,潘岳外出,妇女们都抛果子给他,常常抛满一车。

③委顿:很疲乏。

译文

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8)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①。

注释

①“王夷甫”句:魏晋谈玄之士,经常拿着拂尘,相习成俗,王公贵人多拿此物。拂尘以玉为柄,王衍的手生得白净,和玉色无异。

译文

王夷甫容貌端庄、漂亮,善于谈玄,平常总拿着白玉柄拂尘,白玉的颜色和他的手一点也没有分别。

(9)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壁①。

注释

①连璧:璧是一种玉器,连璧指两壁相连,比喻并美。按:《晋书·夏侯湛传》载,两人常常同行同止,出则同车,入则同席。

译文

潘安仁和夏侯湛两人都很漂亮,而且喜欢一同行走,当时人们评论他们是连璧。

(10)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①。”

注释

①挺动:动摇,晃动,这里指精神分散。

译文

中书令裴楷容貌俊美。有一次生了病,非常疲乏,晋惠帝派王夷甫去看望他。这时裴楷正向着墙躺着,听说王夷甫奉命来到,就勉强回过头来看看他。王夷甫告辞出来后,告诉别人说:“他双目闪闪,好像山岩下的闪电;可是精神分散,身体确实有点不舒服。”

(11)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①。”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注释

①嵇延祖:嵇绍,字延祖,是嵇康的儿子。卓卓:形容超群出众,气度不凡。

译文

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气度不凡,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中一样。”王戎回答说:“那是因为您没有见过他的父亲罢了!”

(12)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①。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注释

①冠冕:帝王、大夫所带的礼帽。玉人:比喻容貌美丽的人。

译文

中书令裴叔则仪表出众,即使脱下礼帽,穿着粗陋的衣服,头发蓬松,也都很美,当时人们说他是玉人。见到他的人说:“看见裴叔则,就像在玉山上行走,感到光彩照人。”

(13)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①。”

注释

①六尺:相当于现在四尺多一点,是比较矮小的。悴:憔悴。悠悠忽忽:悠闲、不经意的样子。土木形骸:把身体当成土木,不加修饰,状态自然。

译文

刘伶身高四五尺,相貌非常丑陋、憔悴,可是他悠闲自在,不修边幅,质朴自然。

(14)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①。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注释

①王武子:王济,字武子,死后追赠骠骑将军。他的外甥卫玠,风秀异,见者皆以为玉人。

译文

骠骑将军王武子是卫玠的舅舅,容貌俊秀,精神清爽,很有风度仪表。他每见到卫玠,总是赞叹说:“珠玉在身边,就觉得我自己的形象丑陋了!”

(15)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①。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②。”

注释

①王太尉:王衍。按:在王衍家所遇的五个人都是王衍的兄弟或堂兄弟,安丰即王衍堂兄王戎,大将军即堂弟玉敦,丞相即堂弟王导,季胤是弟弟王诩的字,平子是弟弟王澄的字。

②琳琅:美玉,比喻人物风姿秀逸。

译文

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到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到另一个房间去,又见到王季胤、王平子。回家后,告诉别人说:“今天走这一趟,满眼都是珠宝美玉。”

(16)王丞相见卫洗马①,曰:“居然有赢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②。”

注释

①卫洗(xiǎn)马:卫玠,任太子洗马。体弱多病。

②罗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译文

丞相王导看见太子洗马卫玠,说:“身体显然很瘦弱,虽然整天很和适舒畅,也还是像弱不胜衣。”

(17)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译文

大将军王敦称赞太尉王衍说:“他处在众人之中,就像珠玉放在瓦砾石块中间。”

(18)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①。

注释

①十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圆周长是一围,腰宽十围就是很粗的了。颓然:温和、顺从的样子。自放:指自我放纵,不拘礼法。

译文

庾子嵩身高不足五尺,腰带却有十围大小,可是他本性和顺,纵情放达。

(19)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①。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注释

①下都:指京都建康(原名建邺)。西晋旧都洛阳,所以后来称新都为下都。按:卫玠渡江后,先到豫章(首府在南昌),后到建康,人们听说他容貌非凡,观者如堵。堵墙:墙。

译文

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这种劳累,终于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

(20)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①。或云谢幼舆言。

注释

①桓茂伦:桓彝,字茂伦。他很达观,善于鉴别人才,享有盛名,一向为周伯仁所推崇。嵚(qīn)崎:山高峻,比喻人高大英俊。历落:指举止洒脱。可笑:可喜。

译文

周伯仁称赞桓茂伦:“高大英俊,举止潇洒,是个招人喜爱的人。”有人说这是谢幼舆说的话。

(21)周侯说王长史父:“形貌既伟,雅怀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也。”①

注释

①王长史父:王蒙的父亲王讷。有概:有风度。诸许物:一切事情;许多事情。

译文

武城侯周f 评论长史王蒙的父亲:“身体既魁梧,又有高雅的情怀、不凡的风度,保持并发扬这些特长,一切事情都是可以办到的。”

(22)祖士少见卫君长,云:“此人有旄仗下形①。”

注释

①旄仗:旗帜和仪卫。

译文

祖士少见到卫君长,说:“这个人有将帅的风度。”

(23)石头事故,朝廷倾覆①。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②。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③。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时庾在温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④。”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

注释

①石头事故:指苏峻作乱。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 年),庾亮执掌朝政,下诏征历阳内史苏峻为大司农。苏峻一向怀疑庾亮想谋害自己,便起兵反,攻陷建康,自掌朝政,颁布大赦,独不赦庚亮兄弟。第二年又把晋帝迁到石头城。这时陶侃、温峤、庾亮等起兵讨伐苏峻。数月后,苏峻败死。

②温忠武:温峤,谥忠武。苏峻作乱时,温峤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驻扎到寻阳。后庾亮战败,逃到他那里,他劝庾亮去见陶侃,并共推陶侃为盟主,起兵讨伐。庾文康:庾亮,晋明帝皇后的哥哥,谥文康。陶公:陶侃。苏峻作乱时,为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镇守江陵。

③“肃祖”句:萧祖是晋明帝的庙号;顾命指君主临终的命令。晋明帝病重时,王导、庾亮、温峤等同受顾命,辅佐幼主晋成帝。明帝死后,太后临朝听政,政事由庾亮决定。陶侃因为自己不在受顾命之列,深以为憾。

④溪狗:即傒狗。吴人把江西一带的人叫傒狗,是指语音不正说的,含鄙薄意。陶侃本鄱阳人,所以也得此称谓。

译文

石头城事变发生,朝廷倾覆了。温峤和庾亮投奔陶侃求救。陶侃说:“先帝的遣诏并没有涉及我。再说苏峻作乱,事端都是由庾家的人挑起的,就是杀了庾家兄弟,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这时庾亮正在温峤的船后,听见这些话,既发愁,又害怕,无计可施。有一天,温峤劝庾亮去见一见陶侃,庾亮很犹豫,不敢去。温峤说:“那溪狗我很了解,你只管去见他,一定不会出什么事的。”庾亮那非凡的风度仪表,使得陶侃一见便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和庾亮畅谈欢宴了一整天,对庾亮的爱慕和推重一下子达到了顶点。

(24)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①。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②。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往,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③。”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④。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⑤。”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⑥。”

注释

①“庾太尉”句:苏峻叛乱平定后,庾亮(字元规)升任都督江、荆等六州诸军事,移镇武昌。使吏,一本作“佐吏”,《晋书·庾亮传》也作“佐吏”,指地方长官的僚属。理咏,吟咏,作诗吟唱。

②遒(qiú):高昂。函道:楼梯。

③老子:老人自称,等于老夫。

④胡床:交椅,是椅腿交叉,能折叠的一种坐具,即马扎儿。谑(xuè):开玩笑。任乐:尽情欢乐。

⑤风范:气派。颓:低落;收缩。

⑥丘壑:山水幽美处所,是隐士所居之地,比喻深远的意境。

译文

太尉瘦亮在武昌的时候,正值秋夜天气凉爽、景色清幽,他的属官殷浩、王胡之一班人登上南楼吟诗咏唱。正在吟兴高昂之时,听见楼梯上传来木板鞋的声音很重,料定是庚亮来了。接着庾亮带着十来个随从走来,大家就想起身回避。庾亮慢条斯理地说道:“诸君暂且留步,老夫对这方面兴趣也不浅。”于是就坐在马扎儿上,和大家一起吟咏、谈笑,满座的人都能尽情欢乐。后来王逸少东下建康,和丞相王导谈到这件事。王导说:“元规那时候的气派也不得不收敛一点。”王逸少回答说:“唯独幽深的情趣还保留着。”

(25)王敬豫有美形①。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又云:“敬豫事事似王公。”

注释

①王敬豫:王恬,字敬豫,是王导的儿子。好武,不拘礼法,王导并不喜欢他。问讯:问安。

译文

王敬豫形貌很美。有一次去向父亲王导请安,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你遗憾的是才能和形貌不相称。”有人说:“敬豫样样都像王公。”

(26)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①。”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

注释

①凝脂:凝固的油脂,形容白嫩。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说:“脸像凝脂一样白嫩,眼睛像点上漆一样黑亮,这是神仙里头的人。”当时有人称赞长史王蒙的相貌,司徒蔡谟说:“可惜这些人没有见过牡弘治啊!”

(27)刘尹道桓公:“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①。”

注释

①“鬓如”句:《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豪爽有风度,相貌威武,面有七星,刘惔曾称赞他说:“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反猬皮:大概指猬毛翻开,四散竖起。紫石棱:陇州所出紫色石的棱角。孙仲谋:孙权的字,他是吴国的开国之主。司马宣王:司马懿,晋国初建,追尊为宣王。司马懿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译文

丹阳尹刘惔评论桓温说:“双鬓像刺猬毛竖起,眉棱像紫石棱一样有棱有角,确实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类的人。”

(28)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①。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②。”

注释

①王敬伦:王劭,字敬伦,是王导的第五个儿子。加授桓公:加指加官,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其他官职。据《晋书·哀帝纪》载,兴宁元年,加征西大将军桓温侍中、大司马。

②大奴:指王劭。凤毛:凤毛是珍稀之物,比喻有父辈的才华、风。

译文

王敬伦仪表风度像他父亲,任侍中——这时桓温也加授侍中——穿着官服从大门进官署。桓温望见他,说:“大奴的确有他父亲的风。”

(29)林公道王长史:“敛衿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①!”

注释

①敛衿:整理衣襟,表示肃敬。按:王蒙年轻时放纵不羁,不为乡里所齿,晚年才克己励行。来:语气词。轩轩:形容仪态轩昂。韶举:优美的举止。

译文

支道林评论长史王蒙说:“严肃起来,作事专一了,仪态多么轩昂优美啊!”

(30)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①。”

注释

①“飘如”句:按《晋书》本传载,这是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的。

译文

当时的人评论有军将军王羲之说:“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

(31)王长史尝病,亲疏不通。林公来,守门人遽启之曰:“一异人在门,不敢不启。”王笑曰:“此必林公。”

译文

长史王蒙有一次生了病,无论亲疏来探病,都不给传达。一天支道林和尚来了,守门人立刻去禀报王蒙说:“有一个相貌特别的人来到门口,我不敢不禀报。”王蒙笑道:“这一定是林公。”

(32)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想①。”

注释

①企脚:指跷起腿。:修真得道的人,泛指仙人。按:谢仁祖(即谢尚)擅长音乐,通晓众艺。

译文

有人拿别人来和谢仁祖并列而不那样看重他。大司马桓温说:“诸位不要轻易评论,仁祖跷起脚在北窗下弹琵琶的时候,确是有飘飘欲仙的情意。”

(33)王长史为中书郎,往敬和许。尔时积雪,长史从门外下车,步入尚书,著公服①。敬和遥望,叹曰:“此不复似世中人!”

注释

①尚书:指尚书省。按:《晋书·王洽传》只说王洽(字敬和)历任中书郎、中军长史、司徒左长史等职,没有说到他在尚书省担任什么职务。

译文

长史王蒙任中书郎的时候,一次往王敬和那里去。那时连日下雪,王蒙在门外下车,走人尚书省,穿着官服。王敬和远远望见雪景衬着王蒙,赞叹说:“这人不再像是尘世中人!”

(34)简文作相王时,与谢公共诣桓章武①。王珣先在内,桓语王:“卿尝欲见相王,可往帐里。”二客既去,桓谓王曰:“定何如?”王曰:“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公亦万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没②!”

注释

①相王:参看《文学》第51 则注①。

②辅:辅相;丞相。神君:神灵、神仙。仆射:指谢安。

译文

简文帝任丞相时,和谢安一起去看望桓温。这时王珣已经先在桓温那里,桓温对王珣说:“你过去想看看相王,现在可以留在帷幔后面。”两位客人走了以后,桓温问王珣说:“相王究竟怎么样?”王珣说:“相王任丞相,自然像神灵一样清澈,公也是万民的希望,不然,仆射怎么会自甘藏拙呢!”

(35)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①。

注释

①海西:即晋废帝海西公。海西公即位后,会稽王司马晃才任丞相。

译文

海西公称帝时,大臣们每次早朝,殿堂还很暗,只有会稽王来了,他气宇轩昂,才像朝霞高高升起一样。

(36)谢车骑道谢公①:“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间仪②。”

注释

①谢车骑:谢玄,是谢安的侄儿。

②游肆:尽情游乐。捻(niē)鼻:堵住或捏住鼻子。按: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但有鼻疾,所以发音浊。这里所说捻鼻,即指作洛下书生咏。参看《雅量》第29 则。顾睐(lài):左右顾盼。

译文

车骑将军谢玄称道谢安:“一旦纵情游乐,又无须放声高唱,只是端坐捏鼻作洛下书生咏,顾盼自如,就会有栖止于山水草泽间的仪态。”

(37)谢公云:“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①。”孙兴公见林公:“棱棱露其爽②。”

注释

①林公:支道林和尚。黯黯(àn):黑黑的。明:照亮。

②棱棱:形容威严正直。

译文

谢安说:“我觉得林公一双眼睛,黑油油的,能照亮黑暗的地方。”孙兴公也觉得支道林是:“威严的眼神里透露出直爽。”

(38)庾长仁与诸弟入吴,欲住亭中宿①。诸弟先上,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长仁曰:“我试观之。”乃策杖将一小儿,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注释

①庚长仁:庾统,字长仁,是庾亮的侄儿。亭:设在道边供旅客停宿的公房。

译文

庾长仁和弟弟们过江到吴地,途中想在驿亭里住宿。几个弟弟先进去,看见满屋都是平民百姓,这些人一点回避的意思也没有。长仁说:“我试着进去看看。”于是就拄着拐杖,扶着一个小孩,刚进门,旅客们望见他的神,一下子都躲开了。

(39)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①

注释

①濯濯:形容有光泽;清朗。

译文

有人赞赏王恭形貌丰满美好,说:“像春天的杨柳一样光鲜夺目。”

参考资料:

://.xiaoshuo/jsp/olwritingcontent.jsp?bookid=1002927&cid=12944

职高大学语文文言文

原标题: 孔老先生也有用词不当的时候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每次读《论语》读到《论语?阳货》这一节时就读不下去了,读不懂啊!弦歌怎么能和割鸡和牛刀扯到一块去呢?闹心啊!

时至今日我终于好像有点儿懂了,下面斗胆试着解一解,烦请各位大家看看我解的在不在墨儿。(注释:在墨儿――南阳方言。木工作业时先要在原材料上打上墨线,然后照着墨线或砍或锯或刨。另一说法是“砍到墨儿上了”。意思是指说话说到点子上。近义词:靠谱。)

孔子和三几个学生在他的小弟子子游的陪同下参观子游治下的武城。一行人正迤迤然走在街道上,这时有弦歌之声自远处传来,孔子不由放慢脚步,只见他不易觉察地摆了摆下颚,微微一笑道:“我说言偃啊,作为一个地方官,你只需教导民众不违农时,种粮植桑,确保大家有饭吃有衣穿就行了,没想到你竞教他们吹拉弹唱的玩起音乐来了!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小题大做么?”

我费了几年才好像弄懂了的这句话,人家子游立马就懂了。他懂是懂了,可他也不明白啊!(绕吧?抠掰圣人之言就是闹心啊!)我的意思是说子游懂了老师说的这句话,可他不明白他的老师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不明白咋办?问呗。我们的子游的确是个好学生啊,他牢记老师的教诲:“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况且此时还是“上问”。于是子游果敢地昂起头,直面自己老师那双睿智的眼睛,扬声问道: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老师啊,学生清楚地记得您老曾亲口对我们讲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今天您这是怎么了?您看时下正值农闲,天气又这般晴好,大家聚在一起唱唱卡拉OK,跳跳广场舞,您老人家怎么就说我杀鸡用牛刀――小题大做呢?难道让民众唱唱跳跳不合适么?就会伤及风雅么?

且看孔先生做何辩解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

弟子们啊,子游说的对啊,我刚才是说笑的,是逗他玩的。

打住!打住!我所说的孔老先生用词不当的那个词出来了,就是这个“戏”字!

这个“戏”字怎么就用得不当了呢?让我们好好捋捋――

子游拿礼乐教化民众,孔子却说“割鸡焉用牛刀。”他老人家这不分明是把“教化民众”比作“杀鸡”,把“礼乐”比作“牛刀”么?

我们知道,孔子出身贵族,在他的内心深处终究还是有点儿看不起小民的,他认为小民压根儿就不配享用高雅的礼乐!(至少在他老人家说这话之前是这样的。)

内心是满满的鄙夷,却轻飘飘地用个“戏”字就想忽悠过去――合适么?恰当么?

同志们仔细想想,彼时彼地彼情彼景,老先生这里能品出半点儿说笑逗乐的意思么--老人家这不是扯淡么?

所以我要说:孔老先生也有用词不当的时候。

那么,此处用上个什么词才恰当呢?

“我错了!”

那么,孔子该不该说句“我错了”呢?

孔子当然可以坦荡荡地说句“我错了”。他的弟子子贡不是说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么? 还有,他老人家自己不也说过“过则勿惮改”么?

我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除了强调我们常人偶尔犯个错是正常的这层意思外,似乎还暗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圣贤无过。圣贤真的无过?怎么可能!就连智圣孔明,不也曾误用马谡,痛失街亭么?再有,六出祁山,六次无功而返,不正是诸葛先生对战争全局把控不到位之过吗?岂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能一言蔽之得了的?

其实,我很清楚地知道,在指摘圣人用词不当的同时,笔者也正犯着同样的错误。出于“为文敦厚”的初衷,我把本文的题目定为“孔老先生也有用词不当的时候”,没成想写着写着有点儿失控了。行文至此,不难看出题目中“用词不当”这个词用的也是不够恰当的。“用词不当”只是说出了表象,我们只要稍微往深处想一下,就不难想到另一个更为恰当的词,那就是“言不由衷”。我们来看一下,如果把“孔老先生也有用词不当的时候”改为“孔老先生也有言不由衷的时候",是不是更为妥帖更为恰当些呢?

如果再往深处想一下――孔子把“我错了”说成是“戏之耳”,这不是“巧言”么?

南通到花果山南京到花果山旅游指南

1. 高中语文选修1背诵古文大全,够详细的

01.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定《选读》背诵部分《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指定背诵部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指定背诵部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 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背诵部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背诵部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6)《论语》选读06《君子之风》背诵部分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2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论语》选读08《周而不比》背诵部分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6?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2?24)《论语》选读11《诲人不倦》背诵部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论语》选读12《高山仰止》背诵部分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17?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11)《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背诵部分“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选读14《中庸之道》背诵部分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2.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一(第一册)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背诵易水诀别一段)

6、鸿门宴·司马迁

必修二(第二册)

4、《诗经》两首

氓(必背)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必背)

涉江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8、兰亭集序·王羲之(必背)

9、赤壁赋·苏轼(必背)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背诵2、3段)

必修三(第三册)

4、蜀道难·李白(必背)

5、杜甫诗三首(必背)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必背)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必背)

9、劝学·《荀子》(必背)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必修四(第四册)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必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必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必背)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背诵后5段)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必修五(第五册)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必背)

5、滕王阁序·王勃(背诵2~3段)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必背)

3. 高中语文课本全部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有哪些

高一第一学期

*** 《沁园春?长沙》

《诗经?蒹葭》

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高一第二学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北宋?柳永《八声甘州》

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节)

唐?王维《终南山》

唐?杜甫《登楼》

唐?卢纶《塞下曲》

唐?王昌龄《从军行》

唐?杜牧《过华清宫》

高二第一学期

北宋?柳永《雨霖铃》

北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北宋?周邦彦《苏幕遮》

北宋?李清照《声声慢》

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高二第二学期

唐?韩愈《师说》

战国?荀况《劝学》

高三第一学期

唐?杜甫《月夜》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高三第二学期

《〈论语〉七则》

战国?孟轲《鱼我所欲也》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第一节)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第二节)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第五则)

4.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1.省悟过去的错误已无法补救,明白将来(理想)还可以追求;看到了在迷途上并未走远,发觉当下才是对的而从前一切都是妄乱。

2.园中几条小径已经荒废,松树和菊花依然如旧。

8.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对待它们,也不怎么爱惜。

9.蛮横而不可一世的心理随着时日的流逝越来越膨胀。终于,连守边疆的军士不再忍耐下去了,起义的人们在函谷关骋驰,最后连根基都让起义的楚国人一把火烧了,实在可惜(怜)可叹。

10.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11.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水能载船也 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12.想到高处不胜寒,就要谦虚并加强自己的修养;担心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就应有江海容纳百川的度量。

13.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无事烦扰,(您)可以尽情享受巡游的乐趣,享有神仙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教化。为何一定要劳神费思,代替下臣行使职事,牢损耳目,有背无为而治的道理呢?

14.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 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

15.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

16.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

17.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 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

累死我了,希望能帮上你~~~

5. 高中语文人教版所有古文题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新) 第一册 第一单元*沁园春 长沙……………………………………………… *** 4 第二单元 兰亭集序……………………………………………………王羲之 20 赤壁赋………………………………………………………苏 轼 2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 维 26*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28 名著导读 《论语》 109 第二册 第二单元 诗经二首 卫风?氓 小雅?薇 离骚……………………………………………………屈原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白马篇…………………………………………………曹植 诗三首 涉江芙蓉…………………………………………《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 第三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赤壁之战……………………………………………………《资治通鉴》第三册 第二单元 蜀道难………………………………………………………李白 琵琶行………………………………………………………白居易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登高 李商隐诗二首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马嵬(其二) 陆游诗二首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 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荀子 过秦论………………………………………………………贾谊 师说…………………………………………………………韩愈 六国论………………………………………………………苏洵 第四册 第一单元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 长亭送别……………………………………………………王实甫 雷雨(节选)………………………………………………曹 禺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阅读 李煜词两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姜夔词一首 《扬州慢》(淮左名都)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苏武传……………………………………………………班 固 张衡传……………………………………………………范 晔 李贺小传…………………………………………………李商隐 马伶传……………………………………………………侯方域 第五册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滕王阁序……………………………………………………王 勃 阿房宫赋……………………………………………………杜 牧 逍遥游(节选)……………………………………………《庄子》陈情表………………………………………………………李 密 名著导读 红楼梦。

6. 找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抱负胸怀;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关于法行寺的诗句

1.南京到花果山

连云港地名民俗:云台山位于江苏省北部,是全省最高的山峰。站在黄海之滨,对岸就是连岛山。两座山之间有一个小港口,船员可以在那里停靠。人们以两山首字命名连云港。很久以前,当地人把这个小港口叫做老窑,追根溯源。其中有神奇的传说。——白龙公主,东海龙王敖广的小女儿,长期住在水晶宫里,她很孤独。听说世界上有一个美丽如仙境的地方,于是她偷溜出龙宫,跃出水面。看到美丽的风景和奇花异草,她摇着头,摇着尾巴,高兴地打滚跳着。突然,海面上爆发了飓风,海面上咆哮如山,暴雨倾盆,导致船翻人亡,海上到处都是浮尸。山上的大树东倒西歪,小树被连根拔起飘向天空,山上的房屋被风雨摧毁,一片废墟。听到到处都是悲伤的哭声,山神们急得不行对此我无能为力。他们急切地请求玉帝派清风和仙女下山,把恶龙锁在镇上。小白来到郭华,饿了吃仙桃,渴了喝泉水,又去大大小小的山头玩了一遍。他跳进水帘洞洗了个澡,心旷神怡,享受人间仙境。就在我要返回的时候,撞见一个骑着白鹿的大仙,乘着清风和祥云,挡住了白龙的归程。带着亲切的微笑,小白吐出一团白色气体,然后消失不见。大仙放出一道金光,跟在后面,对着白鹿原耳语了几句,白鹿原化作一个和尚走了。小白龙被金光追赶,无处可躲。他从南云台逃到北云台,试图通过鹰游门进入大海。没想到,这里大火熊熊,浓烟滚滚。小白龙他的眼睛模糊了,他不能看不到东南西北,所以他只好半蹲在地上。它的头在海的西坡,尾巴还在山顶。虽然他有白气保护自己,但是他被大仙的金光包围了。青峰生气地指着白龙说:邪恶的动物,你知道杀生之罪吗?龙娜可没想到,青峰大仙派来的小和尚白鹿,会挖地烧窑来熏,后悔不已。他点点头,一遍又一遍地乞求着。大仙饶了他一命,是因为我羡慕郭华山的美景,出于好奇,玩得开心,忘乎所以。我并不想毁灭这些生物。青峰说,如果你觉得你幼稚,让你活下去,你必须做到一点:第一,你必须虔诚贤惠;第二,必须改邪归正;第三,你必须是重犯;如果你能做到,你会被立即释放到龙宫。龙一一答应。大风仙收回金光,小白龙带着白气逃回龙宫。后来当地人用这个窑烧炭为生。一年是新窑,一年是老窑。年代变了,当地人管连云港叫老窑,但在新的社会里,仍然把老窑改名为连云港。连云港地名由来:连云港的人类活动历史可以追溯到10万年前。马陵山大贤庄遗址研究距今约10万年,这里是古代人类、集和生活的地方。金平山(旧称马儿山)的桃花涧和白鸽涧旧石器时代遗址证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称为小石屑产业一万到两万年前。盖山遗址、二建遗址、将军岩画都表明,农业生产活动始于4000-7000年前的连云港。根据《史记》年的记载,连云港的历史沿革是这样描述的:夏商:属徐州,称人们来到东方,人们来到这个国家和宇易。西周:属青州(兖州),称Peop

辖13个县:阙县、郯城、兰陵、祁、黎城、竹岐、成、后丘、鹤乡、赣榆、三国时期叫东海国,属魏。辖阙县、郯城、兰陵、祁、黎城、竹岐、澄城、后丘、鹤城等11个县。西晋时称东海郡,属徐州。辖12个县:阙县、郯城、兰陵、祁、黎城、竹岐、澄城、后丘、鹤乡、赣榆。东晋时称东海郡,隶属后赵、颜倩、南燕、东晋。辖7个县:阙县、郯城县、黎城县、本相县、竹岐县、后丘县、赣榆县。南朝初期称东海郡,辖淇县、东关、郎府、西海、东海、北海六县。南朝后期,青州、冀州(华侨)辖区同上。南朝齐梁说:(1)东关县、郎府县,辖秋、南关、北关三县;(2)北东海郡,辖、通、下邳、后丘、曲城五县;(3)北海县,辖都昌、广饶、赣榆、胶东、戏剧、霞米、寿平7县;祁县。辖9个县:临淄、齐安、粟裕、尉氏、平西、宜都、安和泰国。北魏、东魏时称为郎府郡(又称海州郡)。(1)东彭城县,辖龙驹、安东、渤海三县。(2)东海县,辖赣榆、安流、广饶、夏密四县;(3)海西县,辖本相、海西、临海三县;(4)沭阳县,辖邳、临扎、怀文、武武四县;(5)琅琊县,辖阙、海安、山宁;(6)武陵县,下辖仙、玉两县安。周正在给海州打电话。(1)东海郡,辖广饶、东海两县。(2)确山县,辖确山县;(3)武陵县,辖西安、罗安县;(4)沭阳县,辖沭阳县;(5)海安县,下辖县。隋朝称海州,后称东海郡。辖确山、东海、涟水、沭阳、怀仁五县。唐朝属于河南道。先是叫海州总政办公室,后来又叫海州,又称东海县。辖确山、东海、沭阳、怀仁四县。五代时,分属吴、南唐、后周,称为海州。辖确山、东海、沭阳、怀仁四县。北宋时属淮南路,即后来的淮南东路,称为海州,辖确山、东海、沭阳、怀仁四县。南宋时属山东东路,称海州。辖确山、东海、沭阳、赣榆、涟水五县。元朝属于淮河南省安路。最早叫海州路总,后来叫海宁府,也叫海宁府。辖确山、沭阳、赣榆三县。它属于怀明代南京的一处宅邸,名曰海州。下辖赣榆、确山两县。它属于怀清代安府、徐州路、江苏布政司、江宁布政司、淮阳(海)路。海州,古称直隶州,辖赣榆、东海两县。民国时期,隶属于江苏省淮海特派员公署和江苏省徐州绥靖公署。最早叫徐海岛,后来叫东海行政区,辖东海、灌云、沭阳、赣榆、李安运五个县市。成立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它属于山东省中南部行政公署。先称新海联特区,后称新海联市,下辖新海市、李安运市和云台办事处(后分为原云台区、后为云台区)。海莲市辖新华区、民主区、金平区等7个区

郭华位于连云港市东南部,是云台山的一部分。原名苍梧山,又名青峰顶,因武城恩中国的神话《西游记》就是以这里为基础的。山中树木葱郁,青竹滴绿,云海起伏。它有东海第一风景区在古代。郭华山被称为孙猴子的故乡山上奇峰怪石,花果遍布,景色神奇而美丽。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西游记》就是以这座山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形象,郭华名扬天下。今天,山上仍可看到的遗迹,如猴子石、老君堂、南天门、水帘洞、七十二洞、八戒石、唐僧崖等。此外,还有许多景点,如阿育王塔,三元宫和玉林寺石刻。如今的郭华上,寺庙、亭台楼阁大多翻新,自然风光如吴澄恩:瑶草奇花永不凋谢,青松翠柏长长春,仙桃总结果,每竹留一片云就连通往花果的瑶道口猴嘴山上的天然石猴,也依然骄傲地守护着门户。进入神奇的郭华山,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2.南京到花果山怎么坐车

1.从起点正西出发,沿傅佥路行驶110米,然后右转进入北京东路。

2.沿着北京东路行驶60米,然后左转。

3.行驶90米,左转进入北京东路。

4.沿北京东路行驶330米,过(珍珠桥),直行进入兰家庄。

5.沿兰家庄行驶180米,在(珍珠桥)左转。

6.继续沿兰家庄行驶150米,右转进入北京东路。

7.沿北京东路行驶790米,直行进入龙蟠路。

8.沿龙蟠路行驶430米,左转。

9.继续沿龙蟠路行驶0米,左转。

10.继续沿龙蟠路行驶920米,往玄武大道/环路/二桥/仙林方向,直行。

11.行驶60米。过了右边的(大众金卡大厦)约160米,往玄武大道/环路/长江二桥方向,右转进入龙蟠路。

12.沿龙蟠路行驶360米,在(莘庄立交桥)处朝宣武大道/环路方向行驶,从环岛第一个出口下高速到宣武大道。

13.沿玄武大道行驶930米,往仙林/二桥/栖霞大道/宁启路方向,左侧。

14.继续沿玄武大道行驶1.4公里,往仙林/二桥/环路/环岭路方向,靠左行驶。

15.继续沿玄武大道行驶920米,往仙林/二桥/环路/环岭路方向,靠左行驶。

16.继续沿宣武大道行驶1.8公里,向耀华门方向行驶,靠左行驶。

17.继续沿玄武大道行驶1.3km,往仙林/仙荫北路/二桥方向,直行进入宁镇公路。

18.沿宁镇公路行驶360米,在(东洋房立交桥)处朝G36/二桥/蚌埠/南靖开发区方向行驶,右转进入罗宁高速公路。

19.沿高速行驶19.8公里,转蚌埠/合阜/淮安/宿迁at(新华东路分离立交),靠右行驶(部分路段收费)。

20.继续沿罗宁高速行驶1.3公里,靠左行驶(全路段收费)。

21.继续沿高速行驶3.1公里,到三桥/合/淮安/连云港at(官塘河中桥)右转进入南枢纽(全路段收费)。

22.沿南枢纽行驶350米,然后在(南枢纽)处右转,驶向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进入南京绕城高速(全路段收费)。

23.沿南京绕城高速公路行驶16.5公里,前往/淮an/G25,左转进入沈畅高速(全路段收费)。

24.沿沈畅高速行驶27.8公里,靠左行驶(全路段收费)

25.继续沿高速行驶22.2公里,向沭阳/淮方向行驶安/连云港/G25,靠左行驶(全路段收费)

26.继续沿高速行驶9.7公里,向马坝/淮an/G25,并靠左行驶(

32.继续沿沈畅高速行驶12.9公里,在(王兴枢纽)往机场/连云港/G25方向,靠左行驶(全路段收费)。

33.继续沿沈畅高速行驶85.3公里,往连云港/G25/G30方向,靠左行驶(全路段收费)

34.继续沿沈畅高速行驶12.6公里,往徐连市区方向,靠左行驶(全路段收费)。

35.继续沿沈畅高速行驶700米,在(宁海立交桥)处,向连云港市/G204行驶,靠左行驶(全路段收费)

36.继续沿沈畅高速行驶7.4公里,在花果山大道/花果山/苍梧路出口向右驶离(全路段收费)。

37.行驶720米,向苍梧路右转,进入花果山大道。

38.沿花果山大道行驶400米,右转进入苍梧路。

39.沿苍梧路行驶780米,左转进入学院路。

40.沿着学院路行驶620米,然后右转。

41.行驶210米,靠左行驶。

42.行驶270米到达终点(在路的右边)

:3.南京到花果山飞机

1.南京禄口国际机场(4F级)

2.南京马国际机场(4F级)

3.连云港白塔埠国际机场(4D级别)

4.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4D级别)

5.常州牛奔国际机场(4E类)

6.苏南硕放国际机场(4E类)

7.南通兴东国际机场(4D类)

8.扬州泰州国际机场(4E类)

9.淮安涟水机场(4D级别)

10.盐城南洋机场(4C类)

1.宿迁大兴机场

12.徐州观音国际机场(4E级

4.南京到花果山过路费多少钱

花果山门票南京学生证可以,票价65。

5.南京到花果山有高铁吗

主要有三条路线。因为来回可以走两条不同的路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两条,主要可以选择没去过的地方。

先取菏泽、商丘、合肥、铜陵(池州),向东到杭州。

二是济宁、徐州、南京、扬州、溧阳南部的经济。

第三条:淄博、临沂、连云港、如东、启东、崇明、嘉兴(或连云港转南通、苏州、嘉兴)。

对于大致的路线,可以参考地图,选择一些你没有去过的路线附近的地方我以前没见过,无法做出调整。

去年,还有今年,我分别去了福建,山东,安徽,江西,几乎每个地方都去过。下面是我这几天可以去的路线上的一些地方,也可以在携程上做一些攻略。此外,高德地图还有一个景点排名,相当有用。

拿第一个来说,菏泽,合肥,铜陵(池州)。铜陵和池州很近,池州最有名的是九华山。

第二个景点是济南的大明湖、趵突泉、泰山安、济宁微山湖、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南京秦淮河、夫子庙、中山陵、汤山温泉、扬州瘦西湖、古运河游船、皮市街等步行街、溧阳天目湖。

第三条沂蒙山、郭华山、如东海鲜、崇明湿地和嘉兴南湖等。

其实景点都可以找到。最重要的是做好准备。

检查车况,提前保养车辆,灭火器,千斤顶,应急电源,修理工具,应急灯,补胎针。这些线路的路况虽然很好,但毕竟是做好了任何危险的准备。它最好为车辆设置一个etc。它it’真的不确定春节期间车流量会不会很大,尤其是走几条跨江大桥的话。etc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加防冻液,清水,机油,雨刷,坏了的灯要修理更换。有的地方警察专门抓你的夜灯。

另外,你要带足够的衣服。苏杭的天气又湿又冷,肯定比河北北部和山东冷很多,更别说室内没有暖气了。

如果你想在高速休息区睡觉,你你最好在超市买些东西,留下收据。据我所知,山东、安徽、浙江高速公路都讲加班。虽然每次收费员问我为什么高速开这么久,我都说他不我在休息区睡觉的时候不会问什么,但是留个收据至少证明了这一点。

其他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要带够钱,移动支付里的余额就够了。是

朋友,你有几个期?有深度游还是快速游?如果有7天期,我的建议是从青岛沿海高速直接去江阴大桥,过了河就去西塘;自娱

后本镇;到杭州西湖及其附近;从杭宁高速路过宜兴,喜欢紫砂壶的朋友可以下去买一些。宜兴以善卷洞而闻名。回高速到溧阳天目湖,美不胜收;最后大结局是金陵。

一路设计不走弯路,一路玩。既有江南水乡的园林意味,又有文化内涵,湖光山色,洞中奇景。可以在金陵待几天。如果期后你有10天时间,去连云港的郭华游玩,然后返回青岛。

一路走好。

6.南京到花果山自驾游

不热。

郭华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它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外国人在中国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郭华的年平均气温约为17。即使在最热的夏天,它的平均温度也保持在21摄氏度。相比南京、无锡等城市,花果山景区确实好很多,所以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花果山避暑。

7.南京到花果山高铁

江苏十大机场,占地面积排名如下:

1.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2.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3.常州牛奔国际机场。

4.扬州泰州国际机场。

5.徐州观音国际机场。

6.盐城南洋国际机场。

7.南通兴东国际机场。

8.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

9.淮安涟水国际机场。

10.南京马国际机场。

:8.南京到花果山机票

1.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双沟镇,距徐州市区45公里,是4D级民用国际机场,是徐州都市圈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机场。

2.盐城南洋国际机场位于中国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距市中心8.3公里。为4C级国际民用支线机场。

3.花果山国际机场是江苏民航发展规划六中提到的两个枢纽之一。建成后将成为继南京禄口、苏南硕放之后的江苏省第三大机场,苏北国际航运中心。

9.南京到花果山机场

行驶路线:全程约434.4公里。

起点:苏州市

1.苏州市驾驶方案

1)从起点向北,沿洪欣路行驶870米,右转进入西环路。

2)沿西环路行驶740米,往高新区管委会/北环高速/G2/G42方向,上匝道直行。

3)沿匝道行驶560米,直行进入高架西环路。

4)沿高架西环路行驶600米,直行进入西环快速路。

5)沿西环高速行驶150米,直行进入西环高速。

6)沿西环快速路行驶50米,直行进入西环快速路。

7)沿西环快速路行驶350米,往苏州高新区/苏豫章公路/G42/G2方向行驶,稍微左转进入西环高架。

8)沿西环高架行驶5.1km,往南京/上海/G2/G42方向,稍微右转走匝道。

2.沿匝道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3.沿京沪高速行驶37.7公里,往无锡/北京/江阴大桥/G2方向行驶,右转进入无锡枢纽。

4.沿无锡枢纽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5.沿京沪高速行驶120.9公里,前往江都/淮安/北京/扬州(东),稍微右转进入正义枢纽立交桥。

6.沿正义枢纽立交桥行驶1.1公里,向扬州(北)/淮安/北京/G2,右转进入京沪高速。

7.沿京沪高速行驶152.5公里,向南京/G25/连云港方向行驶,右转进入王兴枢纽立交桥。

8.沿王兴枢纽立交桥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沈畅高速公路。

9.沿沈畅高速公路行驶105.6公里,在花果山大道出口处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原文

1.关于寒山寺的诗词有哪些

最有名的当属 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代陆鼎的《寒山寺 》

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明代王犀登的《寒山寺 》

古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石龙从作雨,江鹊尚鸣风。

市近僧难定,泉悭花不红。烛怜门外路,尘土暗江枫。

明代高启的《赋得寒山寺送别 》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要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2.描写寒山寺的诗句

最有名的当属 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代陆鼎的《寒山寺 》 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明代王犀登的《寒山寺 》 古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石龙从作雨,江鹊尚鸣风。

市近僧难定,泉悭花不红。烛怜门外路,尘土暗江枫。

明代高启的《赋得寒山寺送别 》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要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3.关于灵隐寺的诗句

灵隐寺(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贯休)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

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洒泉子(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綦毋潜)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苏轼)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

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松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清风时来惊睡余,遂超羲皇傲几蘧。

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苏轼)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题闻林夫当徙灵隐寺(苏轼)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従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4.关于寺庙的诗句

年代:唐作者:常建作品:破山寺后禅院内容: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大林寺桃花内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钱塘湖春行内容: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忆江南内容: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年代:唐作者:孟浩然作品:夜归鹿门歌内容: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年代:唐作者:张继作品:枫桥夜泊内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年代:北宋作者:林逋作品: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内容: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春来看雪天。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遗爱寺内容: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云居寺孤桐内容: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静老不死。自云手种时,一棵青桐子。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年代:唐作者:岑参作品: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内容: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年代:唐作者:崔颢作品:游天竺寺内容: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涧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

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

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年代:唐作者:戴叔伦作品:三闾庙内容: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年代:唐五代作者:杜牧作品:题木兰庙内容: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5.带有寺字的诗句

1、《江南春》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山石》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度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3、《过香积寺》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4、《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清明》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

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金镫下山红粉晚,

牙樯捩柁青楼远。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逢迎少壮非吾道,

况乃今朝更祓除。

6、《西江月·穷后常如囚系》

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穷后常如囚系,老来半似心风。饥蚊饿蚤不相容。一夜何曾做梦。

被我不扇不捉,廓然总是虚空。寺钟官角任西东。别弄些儿骨董。

7、《水调歌头·落日澹芳草》

年代: 宋 作者: 韩元吉

落日澹芳草,烟际一鸥浮。西湖好处,君去千里为谁留。坐想敬亭山下,竹映一溪寒水,飞盖共追游。况有尊前客,相对两诗流。笑谈间,风满座,气横秋。平生壮志,长啸起舞看吴钩。红白山花开谢,半醉半醒时节,春去子规愁。梦绕水西寺,回首谢公楼。

8、《点绛唇·身后功名》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身后功名,古来不换生前醉。青鞋自喜。不踏长安市。竹外僧归,路指霜锺寺。孤鸿起。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

9、《沁园春·申伯嵩神》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申伯嵩神,李白长庚,萧何昴精。恰先公三日,金仙氏降,后公三日,吕洞宾生。五百仙班,一千佛号,喜听胪声传集英。君恩重,早升华监寺,扬厉朝廷。金瓯已覆香名。正天下苍生须太平。看黄麻一命,难留五马,蟠桃三熟,会庆千龄。一尉凄凉,有官守者,莫到公堂称寿觥。三熏沐,但焚香清夜,遥拜台星。

6.关于法律的诗句有哪些

1、

《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胶西前辈郑康成,千载遗风及后生。

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还家彩服频为寿,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2、

《送师道弟守德庆》

年代: 宋 作者: 陈宓

乃父高皇侍从臣,汝今潜邸牧疲民。

天低日近偏临照,士旷人稀费抚循。

得暇诗书休释手,先公法律自治身。

舟来勿寄南方物,只寄平反惬老亲。

3、

《咏史上·宣帝》

年代: 宋 作者: 陈普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

4、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襄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

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

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5、

《次韵黄簿》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先生不著惠文冠,须信论才当价难。

法律剡章真未尽,盍言粹学辈豪韩。

6、

《新作南门》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于公决狱多阴功,自知有子当三公,

高作里门车马通。定国精明有父风,

饮酒一石耳目聪。汉家宰相仍侯封,

左右中兴始且终。我家读书自我翁,

耻言法律羞丘戎。中年出入黄门中,

智巧不足称愚忠,虽云寡过亦无功。

不忮不求心粗空,举世知我惟天工。

恃此知不累儿童,作门不庳亦不隆。

陋巷正与颜生同,势家笑唾傥见容。

7.赞美寺院的诗句有哪些

1、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宿山寺》唐代: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疏木 一作:疏水)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释义:高耸的群峰寒气逼人,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顶。疏疏的树木漏下几点星光,月亮迎着行云匆匆前行。

高山绝顶来人稀少,苍松在林中犹如鹤立鸡群。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僧,从未听说过世间所发生的事情。

2、灵光何足贵? 长此镇吴京。《登瓦官阁》唐代:李白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 长此镇吴京。释义:凌晨即起,高攀瓦官寺中高阁,远远望去,金陵城尽在眼中。

北边是巍峨的钟山,南面的阁檐正对着浩荡的淮河水。寺庙中传来的颂经声里,天花如雨乱坠;合奏的乐音如同天籁齐鸣。

两侧的庙廊鼓声隆隆,飞檐四角的铁马片在风中沉吟叮叮。阁高耸入云霄,举头仿佛可以将日月攀缘。

钟山秋色萧条,霸王之气耗尽;悠久的历史有多少忧伤的故事沉积。夜幕中云海寥廓无边,巍峨的宫观几乎与云海齐平。

只有门匾上书写的“阊阖”,楼匾中提写的“凤凰”等字尚依稀可辩。雷声隆隆,万山震撼,屋拱欲倾,神人来扶助。

灵光殿何足珍贵?用它可以长期保佑金陵城。3、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唐代: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释义: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上有座孤山寺,傍晚听完高僧佛经讲解划船回去。因为卢橘饱含雨水,所以其果实沉重而低垂,棕榈的叶子随着清风的吹动相互击打着。

湖上的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 望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去,倒映在夕阳下。回到对岸,请各位客人在回首望去,孤山寺仿佛像仙山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

4、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唐代: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释义:祭五岳典礼如同祭祀三公,五岳中四山环绕嵩山居中。

衡山地处荒远多妖魔鬼怪,上天授权南岳神赫赫称雄。半山腰喷泄云雾迷迷茫茫,虽然有绝顶谁能登上顶峰。

我来这里正逢秋雨绵绵时,天气阴暗没有半点儿清风。心里默默祈祷仿佛有应验,岂非为人正直能感应灵通?片刻云雾扫去显出众峰峦,抬头仰望山峰突兀插云空。

紫盖峰绵延连接着天柱峰,石廪山起伏不平连着祝融。严森险峻惊心动魄下马拜,沿着松柏小径直奔神灵宫。

粉色墙映衬红柱光彩夺目,壁柱上鬼怪图画或青或红。登上台阶弯腰奉献上酒肉,想借菲薄祭品表示心虔衷。

主管神庙老人能领会神意,凝视窥察连连地为我鞠躬。手持杯蛟教导我掷占方法,说此卜兆最吉他人难相同。

我被放逐蛮荒能侥幸不死,衣食足甘愿在此至死而终。做侯王将相的欲望早断绝,神纵使赐福于我也难成功。

此夜投宿佛寺住在高阁上,星月交辉掩映山间雾朦胧。猿猴啼时钟响不觉到天亮,东方一轮寒日冉冉升高空。

5、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柏林寺南望》唐代: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释义:还在溪上航行,就已听到寺庙的悠悠钟声。

停船拾阶而上,山路蜿蜒穿越着秘密松林。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

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8.赞美寺院的诗句

来到了美丽的杭州,

谁不想早一点认识灵隐寺,

目睹她曼妙而美丽的芳容?

走在灵隐寺大雄宝殿的石阶上,

感觉到了一种肃穆,

一种无与伦比的庄严。

︿﹏︿

虽然,听不到那种钟鼓齐鸣的声音,

但是,还是能感觉到古老的味道,

感觉到了那种让人感到惊诧的震撼。

我从不拜佛,我也不烧香,

只是对佛的一种敬仰,

佛的嘴角总是那种似有似无的笑容,

仿佛,在嘲笑世人的无知。

︿﹏︿

烟雨过后,这里是一方空灵的净土。

隐居西湖,置身云林。

只要行至冷泉,

就能闻见墙内焚香的味道,

真不知当年坐在冷泉亭旁品茗办公的苏轼,

浸染多少禅香,才能写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的千古绝句,经久不衰。

︿﹏︿

走在缄默无语的石阶,

触摸灵隐寺造园艺术的灵魂,

叹服古人一个“隐”字,

把灵隐寺概况的 静谧深沉。

︿﹏︿

一般寺院,前面往往张扬宽敞,

炫耀法门的气派。

而灵隐寺隐于群峰环抱的山谷之中,

背靠雄伟的北高峰,

面朝秀美的飞来峰,

寺前一泓清泉流过,

恍如置身于仙灵所隐之地。

︿﹏︿

难怪苏东坡游灵隐,

挥毫写出“最爱灵隐飞来孤”的诗句。

漫步恬静的小路,

参天古树弥漫着清幽古韵,

身边清流潺潺,鲤鱼嬉戏,

秀峰幽雅,尘意顿消,

超凡脱俗了。

︿﹏︿

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

湖上风光说灵隐,

风光独在冷泉间。

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

驻足溪流之上,遥望千年,

文人墨客流连于此,赏景吟诗,

仿佛看见白居易、苏东坡端坐亭上,

饮酒赋诗。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亭里题联,

妙句设问: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

自然有高手应对答联: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亦有:

“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我亦仗胆应对:

“泉自古时冷起,峰从天外飞来。”

︿﹏︿

灵隐寺,是佛祖定居的地方,

是“活佛济公”的寓所。

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混然融为一体,

真不愧为我国锦秀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寒山寺 清·陆鼎

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

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

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寒山寺 明·王犀登

古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

石龙从作雨,江鹊尚鸣风。

市近僧难定,泉悭花不红。

烛怜门外路,尘土暗江枫。

赋得寒山寺送别 明·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要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夜泊枫桥望寒山寺

夜火疏钟伴寂寥,十年旧梦泊枫桥。清狂不见王司理,来问寒山寺外潮。

寒山寺

瑟瑟吴江正落枫,碧山古寺独携筇。寒空鸟下岩边塔,残照僧归径外松。虚寂高斋无俗韵,风狂弥勒有遗踪。扁舟却趁寒潮去,梦里应闻夜半钟。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来源网络

古代姓李的大将有哪些,最好是有名的。

“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翻译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曾子像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翻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是:这。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翻译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人:德才兼备的人。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他们中间。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翻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 行:一起。 必:副词,一定。 师:老师,先生。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择:选择。 其:代词,代指他们。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 而:顺接连词。 从:跟从,学习。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善者;即好的:优点。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改之:改变。

编辑本段第八则:修身做人

翻译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重点字词解释: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任:责任。 已:停止。 远:遥远。

编辑本段第九则:修身做人

翻译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重点字词解释: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是”。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编辑本段第十则:修身做人

翻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本段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编辑本段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编辑本段古文翻译五字诀

留、删、补、调、换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要留下。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有些词语是无意义的虚词,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在省略句中,补上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多用于倒装句中。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编辑本段“乐”的解释

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不应该读yu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编辑本段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编辑本段通字

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诲女知之乎 :“女 ”通:“汝”,你。

编辑本段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编辑本段一词多义

1. 知: (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明白(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通“智”,智慧)。 2.而: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4)递进连词。 (5)修饰连词。 (6)因果连词。 3、之: (1)代词。 (2)助词。 (3)语气词。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③谓为信然:确实。 ④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5、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 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7、故:①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③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所以,因此。 ④ 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编辑本段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知也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2.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 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孔子家世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侯,“五世亲尽,别

子路的性格特点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九年后,汉景帝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成为景帝身边的禁伟骑兵将军。吴王、楚王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

一次,匈奴进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亲随到李广军中,这名亲随带了几十骑卫士出游,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骑士。结果,卫士们全被射杀,亲随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广闻讯,即率百名骑兵追击,亲自射杀其中两人,生擒一人。刚把俘虏缚上马,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等人,以为是汉军诱敌之兵,连忙抢占了一座高地。李广所带的百骑兵士慌忙上马欲逃。李广大喝:"我们远离大军数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为是诱敌之计,必不敢攻击我们。"遂带领兵士向匈奴骑兵迎去,离匈奴阵前二里之遥,他令士兵下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们的意图,果然不敢攻击,只派一名将官出阵试探,李广飞马抢到阵前,将他射落马下,然后从容归队。到夜半时,匈奴人认为一定有汉军埋伏夜袭,遂引兵而去。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归朝后,李广被汉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

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 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 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中大石,以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时,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却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张弓对石再射,却始终不能再将箭射入石中了。

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遂引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响导,终于迷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接战,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说卫青要向天子上报,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李广一身正直,自然不答应。卫青大为光火,又派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接受审问。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来人走后,李广望作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将,慨然叹道:"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现今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那能再受这样的屈辱!"说罢拔出配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悲惨地陨落了。

唐朝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汉初的边境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其自然和人文特点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异常坚苦和残酷。远离后方的长途奔袭,急风暴雨般的仓卒遭遇,以及众寡悬殊的孤军奋战,成为经常作战的方式。李广无疑是适应于这些作战特点的杰出将领。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终其一生,主要是做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

约在赵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为一位富有韬略的边将。他常居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根据实战需要,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每天教练士卒骑射;他有严格的防守措施,挑选派出人员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他和军民约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击号令,一律速将人马物质全部退入堡垒固守,不得轻易出击。这样坚持数年,军队无任何伤亡损失,形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极高的边防军。

但匈奴却以为李牧胆怯,军卒中亦有人觉得自己的将领胆怯,为此常有议论。赵王闻听传言,便责备李收。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赵王,召他回朝,另派别将取代他。

新将领守边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带兵出战。出战多数失利,损失伤亡很重,边民不能进行正常的耕种和畜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守,李牧谢绝,坚称有病,闭门不出。赵王再三勉强,李牧才说:“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赵王应允,于是李牧再度到了边地。

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数年一无所得。但匈奴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怯,边地军卒得到丰厚的供养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请求一战。于是李牧精选战车1300乘,精骑1.3万匹,勇士五万人,射手10万人,加紧演习战术。同时放纵边民畜牧,使民众布满原野,诱使匈奴人侵。

匈奴小股人马侵入时,赵军装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便率大军入侵,李牧常设奇阵,用两侧包抄,痛击敌人,大破匈奴10余万骑。接连又灭掉(衤詹)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以后10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孝成王二十年(前 246年)以后。这一年,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两年后,悼襄王继位。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重臣。悼襄王二年(前 243年)他带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此时,泰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屈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赵王迁二年(前 234年),秦大将桓(齿奇)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三年(前 233年),又带重兵攻打赵国。赵派李牧为大将军,大破秦军于宜安(今河北高城县西南),桓(齿奇)兵败潜逃。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桓(齿奇)(又称樊于期)之首。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沉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因功大,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赵王迁四年(前 233年),秦再度出兵攻赵之番吾(今河北平山县),李牧出击,秦军败逃,但赵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赵正迁七年(前 229年),秦国大将王翦大举攻赵国,率上党兵卒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瑞和率河间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国派李牧、司马尚倾全军抵御,一直相持到第二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而更大的忧患还在朝中,昏聩的赵王迁,对那个诬陷过廉颇的秦国间谍郭开宠信不疑。秦国在战场上不能速胜,便又行反间故计,重金贿赂郭开,使其诬告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并罢黜废免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蓖,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批判赵王迁而迁怒其母,未必妥当,但他的义愤填膺,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这种义愤。起着强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对爱国志士的慰藉。

李靖(571—649),字药师。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1] 大业(605—617)末年,李靖任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东)丞。这时,反隋暴政的农民斗争已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隋朝的腐朽统治。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遂“自锁上变”,将往江都,以告发此事。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参见李渊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参见李渊攻取长安之战),俘获了李靖。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爱慕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卫。 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建唐称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为了平定割据势力,李靖随从秦王东进,平定在洛阳 李靖半身画像

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从此,李靖开始崭露头角。 当进击王世充的战役(参见洛阳、虎牢之战)打响不久,盘踞在江陵(今属湖北)的后梁萧铣派舟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唐朝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荆门城。为了削平后梁萧铣这一割据势力,唐高祖李渊调李靖赴夔州(今四川奉节)安辑萧铣。李靖奉命,率数骑赴任,在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时,适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间,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李靖为庐江王出谋划策,一举击败了蛮兵,俘虏甚多。于是顺利通过金州,抵达峡州。这时,由于萧铣控制着险塞,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李渊却误以为他滞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诏令许绍将他处死。许绍爱惜他的才干,为他请命,才免于一死。 不久,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出战失利,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后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而杀死肇则,俘获五千多人。当捷报传到京师时,唐高祖高兴地对公卿说:“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立即颁下玺书,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李靖的精诚至忠博得了李渊的信用,改变了对他的成见,并亲笔写敕与李靖说:“既往不咎,旧事我久忘之矣。”

李愬(773-821)唐代大将。字元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李晟子。有韬略,善骑射。初任坊、晋二州刺史。

辉煌战绩:夜袭蔡州

一、战事起因

1、吴元济叛乱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彰义军(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吴元济 隐匿少阳死亡的消息,径自接掌军务,拥兵自立。淮西一镇仅有蔡(今河南汝南)、申 (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区区三州之地,周围都是唐朝州县,势孤力单。十 月,一向有志于削平藩镇的唐宪宗以严缓为蔡、申、光招抚使,决定对淮西用兵,讨伐 吴元济。 元和十年(815年),吴元济在唐军的四面围攻下负隅顽抗,并派人向成德王承宗、 淄青李师道求援。王、李一面上表请求赦免吴元济,一面出兵策应淮西,派人烧毁朝廷 储藏的钱帛粮草,刺杀力主讨伐的宰相武元衡。宪宗不为其所动,擢升主张用兵的裴度 为宰相,令其主持征讨,并以韩弘取代作战一年、无功可言的严绶。同时,又将刺杀武 元衡之罪归之于王承宗,下令对成德用兵。 2、唐军溃败 元和十一年(816年),唐军进攻成德。各路唐军因缺乏最高统帅,难以协调行动, 被王承宗逐一击破。淮西战区的唐军因主帅韩弘养寇自重,只能各自为战。东路唐军击 败淮西军,攻占鏊山(今河南丘东)。北路唐军连败淮西军。南路唐军亦攻破申州外城。 西路唐军先败淮西军于朗山(今河南确山),但随即大败于铁城(今河南遂平西南)。 中外为之震惊。但宪宗决意继续用兵,并以名将李晟之子太子詹事李愬为西路唐军统帅。 元和十二年(817年),讨伐淮西的战事进入了关键的一年。五月,宪宗下令停止 对成德用兵,决心集中力量,先平定淮西。这时,北路李光颜率河阳、宣武、魏博、河 东、忠武诸镇唐军渡过溵水,进至郾城,击败淮西兵3万,歼灭十之二三。郾城令董昌 龄、守将邓怀金举城降唐。吴元济得知郾城不守,十分恐慌,将亲兵及蔡州守军全部调 往北线,以增援董重质防守的洄曲。淮西军的主力和精锐都被吸引到了北线。这就为西 路唐军奇袭蔡州创造了条件。 这一年六月,吴元济见部下多降唐,兵势不振,上表请罪,声称愿束身归朝。宪宗 派中使赐诏,允许免其死罪。但吴被其左右及大将董重质所挟制,无法归朝。淮西已到 了穷途末路、指日可下的地步。 七月,唐宪宗因对淮西用兵4年,馈运疲弊,民力困乏,深以为患,遂任命主战最 力的裴度兼领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使,赴前线督战。 八月,裴度到达郾城后,上表说诸道皆有宦官监阵,将士进退均取决干中使。胜则 被其冒功,败则被其凌辱,将士谁也不愿出力奋战。宪宗准其所奏,悉去诸道监阵中使。 诸将始得独断专行,战多有功。李愬因此也就得以不受阻拦地发挥其才能。 3、李愬出征 李愬抵达唐州(今河南泌阳)后,取了种种措施和行动,为奇袭的成功奠定了基 础。 首先,他下车伊始,即亲自行视慰问将士,存恤安抚伤病员,以稳定军心。同时, 又有意示弱,故作柔懦懈惰,御军宽怠,以麻痹敌军。淮西军因屡败西路唐军,见李愬 名位卑微,行事又如此不堪,遂掉以轻心,对西路唐军不再严加防范。 其次,为增强西线的军事力量,实施、完成奇袭,李愬又上表奏请朝廷,调来 昭义、河中、鄜坊士卒步骑2000人。 再次,为争取淮西民心,孤立、瓦解吴元济,李愬还利用淮西连年用兵,农业生产 荒废,仓廪空虚,民多无食,纷纷逃往唐军控制区的机会,设县安置淮西百姓5000余户, 为其择县令,责成其妥善抚养,并派兵予以保护。 复次,为动摇、瓦解淮西军的士气,争取淮西将士为己所用,李愬还取了优待俘 虏,大胆重用降将的政策。他在俘获淮西骁将丁士良后,不仅未加杀戮,反而署以官职。 丁士良感激之余,献计擒获文城栅(今河南遂平西南)吴秀琳部谋主陈光洽,招降吴秀 琳部3000人。西路唐军因之士气高涨,连下多城,淮西将士降者络绎于道。李愬谋取蔡 州,问计于吴秀琳。吴秀琳以为欲攻取蔡州,非李祐不可。李愬设计生擒李祐,免其一 死,并委任他为自己牙队的将领——六院兵马使。李祐被李愬的亲信和重用所感动,尽心设法为袭取蔡州出谋划策。李愬在优待投诚和被俘的淮西将士及其家属的同时,十分 注意询问有关淮西的内情。他还废除了藏匿淮西间谍者满门抄斩的旧命令,优待被捕的 间谍,其结果是使敌方间谍尽吐实情,反为李愬所用。这样,李愬很快摸透了敌方的险 易、远近和虚实,为避实击虚,奇袭蔡州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最后,为扫除,孤立蔡州,建立接近蔡州的奇袭基地,李愬先后出兵攻取蔡州 以西和西北的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和西平等据点,与北线郾城一 带的唐军兵势相接,连成一气。他还遣将攻克蔡州以南和西南的白狗、汶港和楚城诸城 栅,切断了蔡州与申、光二州的联系。李愬军的主力进驻距蔡州仅65公里的文城栅。

二、出兵奇袭

九月,李祐见奇袭的条件已经成熟,向李愬进言说,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边境,守 卫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一举擒吴元济。李愬深以为然,派 人将奇袭密呈裴度。裴度十分赞赏,同意出兵。 十月初十,李愬利用风雪交加,敌军放松警戒,利于奇袭的天气,命史旻留镇文城, 命李祐等率训练有素的敢死队3000人为前锋,自己与监军将3000人为中军,命李进城率 3000人殿后。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除个别将领外,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的目的地和部 队的任务。李愬只下令说向东。东行30公里后,唐军在夜间抵达张柴村,乘守军不备, 全歼包括负责烽燧报警士卒在内的守军。待全军稍事休整和进食后,李愬留500人守城 栅,防备朗山方向之敌,另以500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桥梁,并下令全军立即 开拔。诸将问军队开往何处,李愬才宣布说,入蔡州直取吴元济。诸将闻说皆大惊失色, 但军令如山,众将只得率部向东南方向急进。 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张柴村以东的道 路,唐军无人认识,自以为必死无疑,但众人都畏惧李愬,无人敢于违令。 夜半,雪愈下愈大,唐军强行军35公里,终于抵达蔡州。 近城处有鸡鸭池,李愬令士卒击鸡鸭以掩盖行军声。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唐军已 有30余年未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无戒备,未发现唐军的行动。四更时,李愬军到 达蔡州城下,守城者仍未发觉。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 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只留下巡夜者,让他们照常击柝报更,以免惊动敌人。 李祐等既已得手,便打开城门,迎纳军。接着,又依法袭取内城。鸡鸣时分,雪渐 止,李愬进至吴元济外宅。这时,有人觉察情形有异,急告吴元济说,官军来了。吴元 济高卧未起,笑着回答说,俘囚作乱,天亮后当杀尽这些家伙。接着,又有人报告说, 城已陷。元济仍漫不经心地说,这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起床后,吴元 济听到唐军传令,响应者近万人,才有惧意,率左右登牙城抗拒。 李愬入城后,一面派人进攻牙城,一面厚抚董重质的家属,遣其子前往招降。董重 质单骑至李愬军前投降,吴元济丧失了洄曲守军回援的希望。 十二日,唐军再次攻打牙城,蔡州百姓争先恐后地负柴草助唐军焚烧牙城南门。黄 昏时分,城门坏,吴元济投降。申、光二州及诸镇兵2万余人亦相继降唐,淮西遂平。 李愬奇袭的成功并非出于偶然。就主观而言,李愬治军有方,奉己俭约,待将士丰 厚,能得士心;又明于知人,敢于重用降将,能得敌情;他见可能断,敢于抓住蔡州空 虚的时机,实施奇袭;又长于谋略,善于麻痹敌方,瓦解其民心和士气。这些,都使他 能利用风雪阴晦,烽火不接的天气,孤军深入,置全军于死地而后取得奇袭的胜利。从 客观来说,唐宪宗和裴度始终未改其平定淮西的决心,又能集中力量对吴元济用兵,甚 至撤去监阵中使,而北线唐军则牵制、吸引了淮西的主力,这都为奇袭的胜利创造了有 利的条件。

非常著名的大将就是这几位了,楼主纳吧!

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原文: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释义:子路不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分析:从子路的言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远大抱负,还可以看到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以及高度的自信心。当然,言谈中也流露出他的骄傲情绪。至于“率尔而对”,就更明显地表现他性格中的轻率、鲁莽的一面。

2,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原文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释义:(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分析:曾皙,他所说的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他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显得那么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3,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原文: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释义:(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分析:冉有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先是说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给君子,从他言志时说“如其礼乐,以待君子”中可以看出他既有抱负,又能谨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说话很有分寸。表现了他极其谦让的态度,这反映出他谦虚谨慎的性格。

4,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

原文: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释义:(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分析:公西华少孔子四十二岁,为了避免以君子自居之嫌,他首先申明“非曰能之”,只不过是“愿学焉”,而且还特别强调“愿为小相”。说得多么平易、多么谦和,真可谓是孔门弟子中的谦谦君子。

扩展资料: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曾晳,又称曾点,字子晳,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属山东嘉祥)人。他是宗圣曾参之父,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先进》记载,他在谈志向时,希望“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感叹道:“吾与点也。”

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公西华(前509年-?,一说前519年出生),汉族,字子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人。东周时期鲁国学者、孔门弟子。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