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气象条件有哪些方面_环境气象条件有哪些
1.气候要素有哪些
2.气象观测场的环境条件要求
3.标准大气条件
熟悉常见的不利气象条件及其特点平垣地形,不利气象条件通常包括静风、小风、逆温、熏烟等;复杂地形,由于局部风场形成特殊气象场,应当分其污染特点而给予特别关注,如山谷风、海陆风、过山气流、热岛环流等。
逆温是指气温随高度增加的现象。注意研究逆温的底、顶高度、厚度、频率、强度、生消规律
伴随着日出,辐射逆温自下而上消退到烟流顶时的污染为熏烟型污染,是污染最严重的情况。海岸熏烟通常出现在春、夏的白天,吹海风情况,持续时间较长。
? 熟悉联合频率的含义及应用
所谓联合频率是指由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通常风向取17个方位,稳定度分为3类,风速分为5类。
? 熟悉污染气象调查分析方法
1、气候区划分及其主要气候参数;
2、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
3、大气扩散参数;
4、大气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重点是逆温特征和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对于二、评价,至少应当包括风玫瑰和联合频率。
? 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布点方法
1、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一级不少于10个,二级不少于6个,如果评价区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1~3个点。
2、监测点的位置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设点的测量值能反映一定地区范围的大气污染的水平和规律。此外,在一些较特殊的环评项目中,还用网络布点法、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扇形布点法、配对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等方法。
3、一般情况下,主导风下风向、保护目标要布点,监测布点图一般应附风玫瑰图。
? 熟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1、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监测的具体情况,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各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周期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并列表给出超标率和超标倍数,评价达标情况。
2、统计分析监测周期内,短期浓度(日均、小时平均)的超标率情况同时,分析评价主要污染物和重点控制污染物。
3、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逐日变化规律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排放的关系。
4、评估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计算统计时,要注意监测时间满足评价标准对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要求。
? 掌握用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利用公式 ,Ii>1,超标,大气环境受到污染,Ii<1,达标,大气环境比较清洁。 式中: Ci——监测值,mg/m3;
Cio ——评价质量标准限值,mg/m3;
Ii ——质量指数。
? 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河流:
1、河道水流形态:(1)恒定均匀流,非感潮河段,平水期或枯水期,河道均匀,可视为恒定均匀流。(2)非恒定均匀流。
2、设计年最枯时段径流量:枯水流量分两种情况,固定时段的选择和浮动时段的选择。年最枯时段径流量的设计频率一般多用50%与75%~95%。
3、河流断面流速:(1)实测流量资料较多时,绘制关系曲线,根据曲线由设计流量推求相应的断面流平均流速。(2)实测流量资料较少或缺乏时,可通过水力学公式计算。(3)用公式计算。
4、河流的混合:通常用横向混合系数和纵向离散系数来描述河流的混合特性。
湖泊:
1、湖泊水文:(1)湖泊蓄水量变化;(2)湖泊的动力特征;(3)水温。
2、湖泊水量。
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
1、江河的淡水径流;2、潮汐与潮流。
? 熟悉水污染源按产生及进入环境方式、污染性质进行的分类
按产生及进入环境方式分为:点源、面源;
按污染性质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酸碱度、热效应。
气候要素有哪些
一般可以将农业气象分为光、温、水、气这四个大类,其中光包含了光照度、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日照时数和太阳光谱,温包含了地温、农业生物体温、水温、气温以及积温,水包含了农田耗水量、空气温度、降水量、土壤湿度、土壤有效水含量等种类,气包含了风向、风速、CO2浓度、CO2饱和点以及CO2补偿点,除了这四个大类之外,农业气象要素还包含了霜、露、冰冻、积雪等其他种类。
一、农业气象要素有哪些
1、光
主要包括了光照度、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日照时数以及太阳光谱。
2、温
主要包括了水温、气温、地温、农业生物体温以及积温。
3、水
主要包括了农田耗水量、空气温度、降水量、水面蒸发、土壤湿度、土壤有效水含量、土壤水势、土壤蒸发以及蒸腾。
4、气
主要包括了风向、风速、CO2的浓度(二氧化碳的浓度)、CO2饱和点以及CO2补偿点。
5、其他要素
主要包括了霜、露、冰冻、积雪等种类。
二、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1、光
(1)在进行农业生产(种植农作物的生产活动)的时候,通常需要足够的阳光,有了阳光,农作物才能通过绿色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并不断的制造出有机物质,以此来为农作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
(2)不过因为农作物对于阳光的需求量各有不同,因此可以按照它们对于光照时间长短的反映情况,将它们分为长日照作物以及短日照作物,常见的长日照作物主要有小麦,而短日照作物主要有水稻。
(3)如果给短日照作物提供长日照,或者给长日照作物提供短日照,那么均有可能导致农作物没有办法很好的生长,所以在各地栽培农作物的时候,需要根据当地日照时间的长短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确保该作物能够在当地正常的生长发育。
2、温
(1)一般将农作物对于热能的要求用温度来表示,而温度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之一,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有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导致死亡。
(2)以茄子为例,茄子是一种喜欢高温的作物,发芽的适温为25-30℃,进入幼苗期之后,白天的温度以在25-30℃为宜,晚上的温度以在15-20℃为宜,当温度低于15℃的时候生长速度缓慢,而且还容易引起落花,如果温度持续降低,降到10℃以下之后,那么茄子的新陈代谢就会失调。
3、水
(1)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通常离不开水,如果水分不足,那农作物便无法正常的生长。而农作物所需的水分除了需要通过灌溉这种方式得到之外,也依靠着降雨。
(2)如果降雨不足便会导致干旱,但是如果雨水太多,也会导致土壤中没有足够的空气可供农作物呼吸,然后农作物便会因为缺氧而死亡,因此适宜的水分,是让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的条件之一。
(3)同时空气的湿度也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适宜的空气湿度一般可以让农作物正常的生长,但是如果空气湿度太大,那么便是给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因为多数的病害多在空气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发生。
4、气
(1)风不仅能够给谷类作物传播花粉,而且还能够调节棵与棵之间的温度与湿度,但是如果风力太大的话,又会给农作物造成机械损伤,甚至发生倒伏,从而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影响。
(2)同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在光照、水肥等条件充足时,农作物的产量一般会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太高的话,那么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便会下降,作物蒸腾便会减少,然后便会升高作物体内的温度。
(3)当作物体内的温度以及碳、氮值升高之后,那么便容易加快作物的衰老速度,比如若是在作物的生长期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作物的生殖生长期便会缩短(即植株早衰),而植株早衰通常会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霜冻积雪
(1)霜冻
①在初秋春末季节里,因为冷空气的入侵,会导致温度骤降,如果气温在短时间内,降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以下时,那么农作物便会遭受到冻害,一般会将这种现象称为霜冻。
②在发生霜冻后,各种作物通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玉米在灌浆期遭受到霜冻为例,当气温降到0℃的时候,玉米通常会发生轻度霜冻,而叶片则会最先受到伤害,受冻后的叶片会变枯黄,并影响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当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后,那么营养物质的产出量便会减少,由于营养物质的减少,那么玉米灌浆的速度便会减慢,从而导致粒重降低。
③此时若温度持续下降,降到-3℃的时候,就会发生严重的霜冻,除了大量的叶片会遭受到伤害之外,穗颈通常会受冻死亡,切断了茎秆向籽粒传输营养物质的通道,导致灌浆被迫停止,然后便会造成减产。
(2)积雪
①适量的积雪通常有保温作用,能够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避免雪面上冷空气进入到土壤中,保证越冬作物能够越冬,避免遭受到冻害。
②但是如果积雪的厚度不够,或者在降雪后出现冻融交替天气,那么便会造成作物根拔、死亡。需注意,根拔指的是作物会因为土壤冻结以及解冻而露根受害的一种现象,有的时候会导致作物死亡。
气象观测场的环境条件要求
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它们是分析和描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资料。常用气候要素的有平均值、总量、频率、极值、变率、各种天气现象的日数及其初终日、某些气象要素的持续日数等。
标准大气条件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标准大气条件是指在地球表面海平面上的一组气象参数的平均值和规定值。
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气温是摄氏15度,气压为1013.25毫巴,相对湿度为50%。此外,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气体成分包括氮气占78%,氧气占21%,还有少量的氩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稀有气体。
标准大气条件对于很多工程和科学应用非常重要,例如航空航天、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等。在这些领域,标准大气条件被用作参考,以便进行设计、计算和模拟。此外,标准大气条件还用于标定和校准气象观测仪器。
实际的大气条件可能会有所偏离,因为地球上的气象现象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都会受到地理位置、季节、天气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和结果。
标准大气的作用:
1、参考基准:标准大气作为参考状态,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准。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通过比较实际情况与标准大气的差异,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2、航空航天安全:在航空航天领域,标准大气对于飞行器的设计和性能评估至关重要。通过对标准大气的了解,可以确保飞行器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3、气象预测:标准大气为气象预测提供了基础数据。通过对标准大气的研究,气象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的运动、温度和湿度变化等,从而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4、环境保护:标准大气有助于环境监测和保护。通过与标准大气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大气中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等异常情况,从而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5、教育与科普:标准大气在教育和科普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标准大气的介绍,可以增强公众对大气科学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