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的学科设置

2.蔬菜农药检测仪主要是干嘛的?很大么?家里面能不能用?

便携式农业气象检测仪_智能农业气象监测站

气象站是一种用于收集、分析和预测天气数据的设备。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安装环境,气象站可以有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自动气象站、高速公路气象站、森林火险气象站、校园气象站、电力气象站、光伏气象站、景区气象站、城市气象站、便携气象站、农业气象站、车载气象站等特定种类的气象站。

气象站可以固定安装在一个地方不动,也可以是可移动的,使用方便,集成多项气象要素的可移动观测系统。它用一体化结构设计,可以集空气中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射、降雨量、大气压力、光照度、紫外辐射等,还可以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盐分电导率、土壤酸碱度等多项信息,并做公告和趋势分析。这种气象站分有线站和无线站两种形式,可以配合软件实现网络远程数据传输和网络实时气象状况监测。

这些气象站各自针对不同的应用和需求,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例如,校园气象站主要用于测量气象数据在校园里直观教学,而森林火险气象站则关注于预测和预防森林火灾。

气象站一般是由气象要素、立杆、太阳能供电系统、气象数据集器及无线通讯设备组成。

气象站功能:

(1)显示功能

可同时测量并显示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雨量、蒸发、风速、风向、PM2.5、气压、太阳总辐射、光照度、二氧化碳等。

(2)气象要素可选配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需要观测的气象环境要素。

(3)参数设置功能

可以设置各种环境参数值,数据超xianshi,发出报警信号。

(4)通讯功能

可以通过RS232、RS485、RJ45、GPRS、无线电台等多种通讯方式接入软件平台,实现数据远程在线监测。

(5)短信功能

配置短信报警功能,可以将数据以短信的方式发送至多个管理员手机。

(6)LED屏显示功能

系统可与户外LED屏对接,数据在LED屏上滚动显示。

(7)存储功能

标配有4M存储芯片,可存储4万条历史数据;可配置SD卡存储器,实现数据海量存储。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的学科设置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最多风向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出现频数最多的风向。人工观测,风向用十六方位法;自动观测,风向以度(°)为单位。

系统概述

本自动站可观测的气象要素有:环境温度、环境湿度、露点温度、风速、风向、气压、太

阳总辐射、降雨量、地温(包括地表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温)、土壤湿度、土壤水势、土壤热通量、蒸发、二氧化碳、日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紫外辐射、地球辐射、净全辐射、环境气体共二十项数据指标,也可根据用户科研需要进行灵活配置,同时可还可与GPS定位系统、QSE101天气报文编码器、GPRS、GSM通信和Modem等设备连接,具有性能稳定,检测精度高,无人值守等特点,可满足专业气象观测的业务要求。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或组网于气象、机场、环境监测、交通运输、军事、农林、水文、极地考察等诸多领域。

气象站根据用途、安装及精确度可分为:便携式气象站、高精度气象站、高速公路气象站、森林火险气象站及校园气象站。

蔬菜农药检测仪主要是干嘛的?很大么?家里面能不能用?

林学系

——历史沿革

林学是百年农大建校之初的三个专业之一。

一个世纪以来,林学系为国家林业高等教育和林业科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几代人的奋斗, 特别是近几十年, 在以梁玉堂、龙庄如和许慕农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林学家的不懈努力下, 林学系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以山东省为中心的区域林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科建设

本系设有“森林培育”博士点、同时拥有林学一级硕士点,下设“森林培育”和“林木遗传育种”两个硕士点,有林学和林学师范两个本科专业。现有生态与环境工程实验室,林木栽培生理研究室,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室,林木种质研究室,拥有压力室、PCR仪、蛋白质检测仪、光合速测仪等先进设备。

——师资队伍

本系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博士7人,硕士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

——科研水平

近1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委、林业部、省科委、省教委及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2项,厅(地)级奖38项。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林业科学》、《遗传学报》、《园艺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共计280余篇。出版《种苗学》、《经济林培育学》等专著及教材30余部。 ——教学水平

本系共承担院(校)内外课程30余门,共获教学成果奖10余项。本科生、研究生、函授生、推广硕士教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丰富的理论、实践教学经验。为全省唯一一个具有培养林学专业高等人才的学科。共培养本专科生近万人。校内教学基地40亩,校外固定基地5处。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

——学术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来,先后派多名教师去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进行研修或合作研究。1名教师成为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同时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林科院等单位进行了联合科研攻关,并外聘教授5名,联合培养研究生。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

——历史沿革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起步于1989年,1990年经山东省教委批准创建了水土保持专业,1991年开始招收水土保持专科,199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招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2000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被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同时,于2004年开始与森林培育学科合作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

——专业特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属农学门类中的环境生态类专业,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三个环境生态类专业之一,与国家环境建设、生态安全和国土保护密切相关。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培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水保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保、国土、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植物学、测量与遥感技术、工程制图、土壤学、环境科学概论、水文学与水、水力学、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工程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学、水土保持计算机设计、水土保持信息技术、流域管理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防治、监测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8人,博士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45岁以下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75%以上;教授占25%,副教授63%,讲师12%。具有学历高年青化、活力强、潜力大的师资队伍优势。另外从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聘请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作为学科兼职教授。

——教学水平

本专业共承担院(校)内外课程20余门.本科生、研究生、推广硕士教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丰富的理论、实践教学经验。是我国华东地区和淮河流域唯一一个具有培养水土保持专业高等人才的学科。至2005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8人,本科生300余人,专科生180人;历届本科生考研率在55%以上,位居全国同类学科的领先水平;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

——科研水平

本专业紧密结合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开展研究,现承担国家林业部、水利部、省科技厅、中国博士后基金、校博士基金、市科技局及横向研究课题项目20余项。已形成流域治理与信息技术、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流域水文与水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10年来,该专业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在《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水土保持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水利学报》、《山地学报》、《植物生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干旱区与环境》等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教材6部。在北方土石山区的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库区水源林和旱地水保林的水文与生态生理特性、旱地水文水循环规律与集蓄利用以及黄河故道沙地治理等领域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实验条件

本专业设有水土保持林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设计2个实验室和1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研究所,实验室面积 54m2 ;主要仪器设备有全自动微型气象站、CIRA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植物冠层分析仪、露点水势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渗透仪、数字化仪等。具有平邑县资邱乡、山西王家庄镇退耕还林科研示范点、泰安黄前流域、淄博市淄川区峨庄流域、肥城市潮泉镇、泰安下港乡马蹄峪小流域等实习与科研基地。同时,具有《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乙级资格证书》和《水土保持监测国家乙级资格证书》两个证书的资质条件。

园林系

总论 :

几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探索新概念园林教学的模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更新,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传统教学任务的改革,技术类课程的调整,新兴学科的融入与实践,景观规划设计与理论的强化。

二是教学方法的探讨,包括七个方面的工作--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应用复合式活页教材,注重技术知识的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构筑新的评价方法,建立研讨会,注重培养的阶段性与整体性之间的贯通。

三是努力抓好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调整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教学研究成果园林专业三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波、赵兰勇等)于2000年11月获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同时,2001年承担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综合改革的研究(陈东田、赵兰勇),目前,课题进展顺利。

专业研究方向:

一.园林植物栽培及生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花卉、观赏树木及草坪植物的繁殖及栽培理论与技术,以及抗性生理、花卉后生理、花期调控等方面。关于该方向的研究工作,我们已经开展了多年,其中,切花植物引种选育及开发技术研究、切花种苗脱毒技术研究除选育出了一批优秀切花品种外,在切花的微体快繁、保护地栽培技术、鲜切花保鲜等方面,将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以取得更加重要的研究成果。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省级课题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获省级成果奖3项。

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本研究方向以国际名花及中国传统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用常规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重点研究园林植物的观赏性状、适应性、抗逆性等的遗传物质基础、数量遗传规律及种质评价,杂交育种及优势的利用,通过辐射、加倍、基因工程等方式培育新品种。通过本方向的研究,制定传统名花的育种策略、新方法、新手段,用传统育种及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具有新的观赏性状、并具有高适应性、高抗逆性的新品种。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省级课题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获省级成果奖2项。

三.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现代环境设计方法及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其主要特色是涉及面广、研究内容多、创新能力强,能及时为城市建设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省内横向课题5项,完成各类规划设计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获市级成果奖5项。

四.现代景观设计及风景旅游区开发规划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景观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旅游学、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规划、旅游度地及旅游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规划理论、方法、技术及工程设计。主要特色是涉及面广、研究内容多、创新能力强,能及时为城市建设和风景旅游区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国家及山东省20余项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承担国家及省内课题研究5项,先后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参编教材2部,获山东省级优秀勘察设计成果三等奖5项。

五.CAD工程及现代景观技术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CAD工程及相关现代景观技术,已进行了多年研究,并取得了Autodesk公司的授权和认证,主要特色是应用性强、创新能力强,能及时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指导。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山东省10余项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承担省内课题研究2项,先后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参编教材1部。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园林公司、花卉企业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计算机、外语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

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及国土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1.学制:学制4年

2.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生物学、林学、建筑学。

2.主要课程:生态学、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与表现技法)、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

五、学时、学分总体安排

1.课程学时、学分

①课程总学时2700学时,总学分185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150学分;实践教学35学分。

②必修课学时、学分:必修课共计1998学时,111学分,占总学分74%。

③选修课学时、学分:选修课共计702学时,39学分,占总学分26%。

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共计35学分)

①基础实践(8学分)

(1)军事理论及训练1周,计1学分;

(2)生产或公益劳动1周,计1学分;

(3)体育俱乐部训练课2学分;

(4)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两课)4学分。

②专业实践(12学分)

(1)美术实习2周,计1学分;第二学期。

(2)园林植物分类学实习1周,计1学分;第二学期。

(3)测量学实习1周,计1学分;第三学期。

(4)普通生态学实习0.5周,计0.5学分;第三学期。

(5)园林树木学实习1周,计1学分;第四学期。

(6)花卉学实习1周,计1学分;第六学期。

(7)园林种苗学实习0.5周,计0.5学分;第六学期。

(8)园林综合教学实习6周(含园林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计6学分;第七学期。

③综合实践(15学分)

(1)毕业及生产实习,计10分;

(2)毕业论文(设计),计5分

六、教学进程表 (点击查看)

1. 园林本科专业必修课教学进程表

2. 园林本科专业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3. 园林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

4. 园林本科专业计算机模块课程教学进程表

七、毕业标准与要求

1. 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 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85学分。

3. 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蚕学系

历史沿革

蚕学专业始建于 1906 年的山东高等农林学堂,是当时仅有的农林蚕三个专业之一,招收本科生至解放前,之后停办。 12 年恢复招生,隶属山东农学院蚕学系, 19 年调整为林学系蚕桑专业, 1995 年调整为林学院蚕学系。 1995 年获 “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 年、 2002 年列为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近百年来,蚕学专业为我国蚕丝业输送了大批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人才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更以操作能力强、适应性强而著称,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恢复招生以来,本专业共培 养 博士生 7 人,硕士生 52 人,农业推广硕士 22 人,本科生 1200 余人,本、专科函授生 1000 余人,为蚕桑生产部门培养技术人员 2000 余人,目前是全国同类专业中招收本科生最多的专业点之一。目前在校博士生 6 人,硕士生 26 人,本科生 180 人。

目前,本专业在蚕病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治技术、家蚕食性生理与人工饲料养蚕实用化、速生丰产省力化蚕桑综合技术研究、生物制药和桑树转基因技术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蔬菜农药检测仪主要是检测蔬菜中农药含量是否超标(超过国家或行业标准),超过相关标准的蔬菜可能会影响食用者的人身安全以及身体健康,由此可以判定该批次蔬菜质量是否合格。现有的农药残留检测仪类型很多,其中有质量检测机构使用的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也有农贸市场、生产单位用于快速检测的速测仪,速测又分为卡片法和酶反应法两类仪器,卡片法准确度不高,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酶反应法速测仪包括一个主机、一个工具箱,总体积约30X40X50cm,价格4000-10000元不等,检测一个样品10分钟左右,家庭完全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