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201月天气_2020年元月重庆天气预报
1.泰国16年元月3日至15日天气预报
2.元旦天气
3.为什么说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的一大灾难?
就每年的气候状态来说,?今年?寒潮算结束,也可以不算结束。具体分析如下:
一、今年(农历2020年)的北方寒潮,基本上已经算结束了。北方的寒冷,是?数九?的,最冷的时候是?三九四九冰上走?,而这二十天左右是在冬至后,按照节气算,是每年的12月21日到第二年的1月10日左右。因此,在偏北方地区,2020农历年到来之前,就不会再有极大的寒潮了,因为最冷的时间已过。
在可以结冰的东三省以及内蒙、新疆等比较寒冷的地区,对于冬天的寒潮,大部分都是靠?数九?这样的谚语,并且准确度还是挺高的。虽然这些节气以外的日子,同样也会有寒冷的天气,但是按照之前的?冰上走?的标准来说,在已经差不多立春的时候,虽然也会下几场大雪,但是气温已经渐渐上升,并且临近春节,温度要更高一些,自然而言就称不上寒潮了。
所以说,对于偏北方来说,农历的2020年的寒潮基本上已经到了尾声,过年的时候再冷也没有之前-45度的那种境地了。不少在北方生活的网友,也都支持过年的时间并不冷的说法。
二、今年(阳历2021年)的寒潮,仅仅只是第一季度。按照已经开始的2021年来说,哪怕2021年不会再有厄尔尼诺现象,元月份的寒潮仍然只是刚刚开始。
就拿多地元月份的寒潮来说,造成影响的,大部分都是下雪、结霜,会对很大一部分的地区产生影响:
就拿广西来说,在2021年元月份的寒潮里,所受影响的就有多种作物,像广西梧州的作物八角,它的春季果本身是应该在5月份的时候摘的,然而在元月份的寒潮所引起的霜冻之后,小果就开始在树上干黄、掉地,这一季的春果基本上都全军覆没。
2021年才刚刚过了二十多天,这时候说一整年的气候还为时过早,在一年的元月的时候,你说一整年的寒潮都没了,我看只要是个人都想削你。
三、农历2020年的南方还有一次?倒春寒?。2021看看春节要比立春来得晚得多,小年还没到的时候就立春了,按着往年的尿性,立春前后的南方是又下雨又冷的湿冷,比起冬天的时候光明正大的干冷,?倒春寒?时期又潮又冷的湿冷,才真的要命,我感觉?阴冷?这个词,不单单是形容性格,就是形容那段鬼天气的。
我在前些年的时候,因为开摩托车摔了一跤,胫骨骨裂,虽然平时是不疼,但是到了立春前后那段阴冷的天气,就能要命了,总之每年冬天并不觉得有多大毛病,但是到了每年立春那段阴冷的日子的时候,就开始变得隐隐作痛起来,甚至还会时不时造反,都能影响生活了。
四、在立春前的两三天,天气预报显示,全国多地有降温现象。立春前后的冷,并不是我的空谈,在每年这个节气,都是有一定的降温的。我们以江苏的气温为例:
通过这个天气,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元月20左右,气温都有不同辐度的回温,但是到了立春前三天,气温就又开始下降,并且这次的降温还带着小雨过来了,甚至在部分地区,还下起了雨夹雪。这更能说明了,在南方,临近农历新年同样也是会降温的,甚至有些地区,过年的时间反倒是最冷的那一段。
当然,不能拿两广地区跟海南地区来比,这些动不动大年初一穿短袖的选手,好像跟其他地域都不是一个世界似的,在每年全国开始降温的时候,这些地区都是入冬失败,入冬都要入个好几次才能真正成功,更不要提寒潮了。
不过,在2020年这个冬天里,的确在绝大部分地区都比其他年份要冷得多,厄尔尼诺现象并不是说着玩的,禀着这种现象会间隔影响的尿性,估计2021年也不会很太平,台风、高温、洪水都有可能会来袭,对于部分人来说,有空的还是攒点钱吧,不至于到时候措手不及。
泰国16年元月3日至15日天气预报
《七律·正月十五雪打灯》
出门雪打上元灯,观赏风流几倍增。
往夜声寒车寂寞,此时心热气喧腾。
温情百步行人道,春色三分焰火升。
万紫千红看过了,归家恍若白头僧。
农村传统民谣,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正月十五雪打灯,这预示着来年有好年景。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天气存在着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韵律是指某一种天气出现之后,对应未来若干天以后将出现与之对应的天气。
原因:这种韵律时间长短不一,比较公认的有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和240天不等。而“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按农历计算,正好是150天的韵律。历史资料验证,每当中秋节这天云幕遮蔽天空、阴天或下雨,来年正月十五这天将会出现阴天或下雪。
这两个传统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早已为人们关注。久而久之,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夜若乌云满天,往往正月十五日就会出现雪花飘飘的现象。于是人们总结出:“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天气谚语,被广泛流传下来。
元旦天气
天气预报只有15天的,且3天内的比较准确。今天可以查询1月7日的,8日到15日的,在12月25-1月1日查询。
泰国曼谷:
01月03日 (周日)晴22~34℃
01月04日 (周一)晴22~33℃
01月05日 (周二)晴24~33℃
01月06日 (周三)晴24~34℃
01月07日 (周四)晴23~32℃
为什么说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的一大灾难?
是深圳的吗?百度一下就可以查到7天天气,大城市有元旦的天气
深圳市气象局 2012年元旦天气预报
元旦期间深圳气候概况
元旦日深圳正处于秋冬季节,冷空气影响频繁,正是深圳市的少雨期,以晴朗干燥天气为主。根据深圳市气象台57年气象资料分析,元旦期深圳市的气候概况如下:
1、白天温暖舒适,早晚清凉
元旦期深圳市的平均气温是16.3℃;最高气温平均值为22.6℃,57年极端最高值为27.2℃(1956年);最低气温平均值为11.9度,极端最低值为2.2℃(14年)。
2005年1月1日是深圳市57年里最冷的元旦,那一天深圳正受到较强冷空气的影响,当日平均气温仅有7.4℃,最低气温为3.4℃,最高气温也只有12.1℃。最暖的元旦是1998年元旦,当天平均气温为21.4 ℃,最低气温也达到了18.5℃,天气温暖舒适。
2、降雨较少,晴朗为主
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长夏短冬,每年的旱季、雨季分明,元旦期间正是少雨季节,降雨较少,大多不会出现明显的降水。元旦深圳市平均雨量仅为0.2mm,无降雨的概率高达83.3%,有雨的概率仅有16.7%,而且所有的降雨量都在5mm以下,出现降水最多的一年是18年,雨量也仅有3.5 mm。
二、2012年元旦期深圳天气预测
元旦期我市天气总体趋势是:无明显冷空气活动,气温较常年偏暖,天气晴朗干燥,部分时间能见度差。
从目前资料来看,元旦期期间无明显冷空气影响我市,气温较常年偏暖。1~3日我市都以多云到晴天的天气为主,空气干燥,早晨最低温度维持在15-16度之间,白天可见阳光,最高气温可达24-25度,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空气干燥,部分时间能见度差,有轻度灰霾,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中度灰霾。元旦期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度左右。
具体预报如下:
12月31日 多云间晴天,14-23度;
元月1日 晴天间多云,15-24度;
元月2日 晴天间多云,16-25度;
元月3日 多云,16-24度。
温馨提示:
元旦期期间,天气晴好,空气干燥,注意做好防火工作。部分时间能见度较差,建议室外活动注意避开人流车流密集区域。
全球变暖的后果
1.对气候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IPCC1995年报告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
——兰姆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黄荣辉院士说:“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摄氏度,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摄氏度”。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不仅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而且已成为我国在制定政策与进行经济建设决策的依据。特别是1992年6月联合国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已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5年3月已开缔约国第一次大会,这标场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我国为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所发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和有关环境政策问题。
早在1987年的气候分析就说明,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的日益严重的饥荒和降雨模式的巨变是一致的。据4月27日法新社记者报道,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欧加登地区是一个生活着约300万游牧民的半荒凉地区,3年来一直没有下雨,牛、羊,甚至骆驼都已渴死。年——1985年的干旱夺走近100万人的生命。现在,800万人等待着食品紧急援助。在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气候测量资料与近几十年降水模式的巨大变动对比后,结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降水量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到了50年代,经过相对雨水较多的一段时期之后,北非和中东降雨量极大地减少。”近40年来,干旱持续,并且出现得更加频繁,同一时期“欧洲的降水量显著增加”。这4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造成反复、持久饥荒的因素之一。研究人员担心,这一趋势只是全球变暖的早期结果。
西班牙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初是自1947年以来西班牙最干旱的冬天。大量种植区已不可能恢复在今后几个月中形势将更加恶化。水库的蓄水量仅达到50%,水消费量的80%已用于农业。事实上,目前每7名欧洲人中就有1人不能饮用自来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水的缺乏将成为今后25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立即改变目前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的习惯。”
气候专家兰姆针对上述萨赫勒地区最近4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随之而来的饥荒和逃亡状况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尽管气候学家们还是不愿意把全球变暖和这些灾难明确地联系起来,但这并不影响以下的必然结论:不管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现代化的、富裕的全球文明之中,仍有一些脆弱的社会正多多少少由于气候型态的变化而承受巨大的苦难。目前,对于受难的人们,世界上其他地区除了修修补补之外,提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而且,虽然几乎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在大声疾呼,人类文明的现行模式正在使星球气候条件发生巨变,其后果很可能数倍于近10000年来人类所经历过的后果,我们对于正在形成的灾难的主要成因却仍然毫无作为。
事实上这一结果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正如IPCC1995年报告中说:“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2.冰川融化
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塞义德·哈斯内恩
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赛义达·乔杜里
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1.5万条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孟加拉国环境与森林部长赛义达·乔杜里指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华盛顿州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气候专家鲁比·伦发现,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山区从11月下旬到来年3月下旬的降雪将变为降雨,从而使如今900多米的平均雪线上升到1250米。这将不仅仅使卡斯卡德山脉中部的滑雪胜地变为泥浆,重要的是将给干燥的山脉东侧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因为这些农民依靠山上春季的融冰雪水流下来灌溉他们的苹果树和小麦。
3.疾病肆虐
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保罗.受泼斯坦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1985年之后在卢旺达.赞比亚.埃塞俄比亚.斯威土兰和马达加斯加的高海拨地区都出现过传染性疟疾。1988年马达加斯加高地的一次爆发杀死了10万多人。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气象影响专家欧文.杰元逊认为,升温和降雨的增加,再加上不断增加的抗药性,这几种因素的协同一致,促成了这些疾病的流行。
在疟疾、黄热病和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向上、向外的扩散中,气候是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既影响带病昆虫的安居之地,也影响疾病的传染性本身。传播疟疾的按蚊通常在冬天需要平均温度15.5摄氏度以上才能存活,疟原虫的活跃与感染,需要17.75摄氏度,如果平均温度增加2.5至3.7517.75摄氏度,就会使登革热的传播速度加倍。同时迁移的还有携带黄热病和登革热的伊蚊,它们此前局限于赤道两侧纬度大约35度的区域,全球升温将使它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纽约、芝加哥、北京、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
这并非耸人听闻,1999年7月,西尼罗首次登陆西半球,袭击了纽约市,令市民和医疗卫生组织大为震惊,当局动用直升机和地面人员在市内大面积喷洒杀虫剂来消灾灭病。长期跟踪研究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家和卫生专家把这种疾病的爆发流行照咎于全球气候大规模长期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专家们对一个日益谈暖的地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担以,并提醒人们应该人新的疾病的爆发和它因气候变化的关系中吸取教训。据2000年元月报道,一个目前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出现流感以后,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弗吉尼亚、马里兰和首都华盛顿在内的19个州都有这种疾病流和。引发上次流感的是一种称作“悉尼A型流感”的,流感导致的死亡率在美国呈上升之势,据一周内122个美国城市的数据,因患流感或肺炎而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这不啻是2000年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的一个警告。
西尼罗、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4.新冰河期
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戴维·蒂尔曼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摄氏度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用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受德华·O·威尔逊的话来说,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主任迈克尔·麦克拉说,或许有一天人类将不得不认真考虑做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候实验。全球变暖是由于燃烧化学物燃料,过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太空中设置巨大镜子来使阳光辐射解度发生偏转。然而,正如新泽西州拉特洛斯大学环境预测中以主任罗尼.阿维萨说,“要控制气候的想法只存在于科幻中”。在对气候的控制走出科幻前,我们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
://column.bokee/47529.html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