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黑土那么好,古代咋没发现出灿烂的农耕文明呢?

2.去锡林郭勒旅游攻略带什么衣服

3.谁知道呼和浩特的天气\人文\地理\社会风气?

4.内蒙古根河每年供暖多长时间?

5.中国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

6.锡林郭勒有哪些美丽的大草原?哪几个草原交通较方便?坐火车可以到达哪些个草原?

鄂伦春天气预报一周_鄂伦春天气

北方地区服饰的特点:

1、冬装比较厚重。北方天气比较冷一些,尤其是冬天的气温,要比南方寒冷很多,而且冬天也比南方长几个月。夏装则与南方相差不大。

2、面料更加多样。北方服装不仅有南方常见的化纤、混纺、纯棉等面料,还有呢绒、灯芯绒、水貂绒、羽绒、PU皮人造革等防寒面料。北方的东北、内蒙、新疆等地,因为靠近羊皮、鹿皮、貂皮、狐皮的产地,所以毛皮服装也更加常见。

3、款式更加宽松一些。北方传统服装宽大一些,冬衣的下摆和袖子比较长,可以更好防止寒风带走温度。另外也有兼顾季节的考虑,一件外套春秋天可以穿,到了冬天,里面穿上秋衣毛衣,外面可以继续穿这件外套。

扩展资料: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1、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的传统服装是蒙古袍,按季节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蒙古袍袖子比较长而宽,高领从右方开襟且有衽,在右边开叉(方便劳作)袍子边沿和领口和袖口常有皮毛装饰或着绸缎刺绣花边。

男式长袍肥大一些,一般用深蓝色、海蓝色或天蓝色的衣料制作,男子扎腰时多把袍向上提一点,这样便于骑马。女式长袍,紧身一些,以使身体线条清晰,显得苗条健美。腰带多用棉布或绸布缝制而成,选用与袍服协调或对比的色彩。

2、鄂伦春族服饰

鄂伦春族用打来的猎物皮被缝制成狍皮衣,多半保持狍皮子原有的本色,款式上通常为右偏襟长袍,既美观又结实。鄂伦春族的帽子是狍子毛皮做成,很保暖。皮靴是用狍子、野鹿的腿皮制作的,很结实。所有衣服上都刺绣着花、鸟、鱼、虫和小动物的图案。

3、满族的服饰

上世纪30年代,满族男女都穿直统式的宽襟大袖长袍。解放后,受国内外新式服饰新潮的冲击,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逐渐形成今日各色各样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

东北黑土那么好,古代咋没发现出灿烂的农耕文明呢?

呼伦贝尔大草原最佳旅游时间我觉得是6月,7月,8月9月这四个季节都是不错旅游季节,7月8月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旺季,建议错开旅游季节,如果朋友们喜欢呼伦贝尔大草原,可以在平台搜索,呼伦贝尔旅游包车谷哥,9月底10月为呼伦贝尔大草原秋景,12月到2月份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冬季,呼伦贝尔市有天然草场8万平方公里,天然林地12万平方公里, 呼伦贝尔地处生态屏障地带,拥有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3000多种植物,400多种野生动物。大兴安岭由北向南纵贯其中,成为天然的南北界线。世界闻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广袤无垠,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之美誉。 呼伦贝尔大草原、大森林、大水域、大冰雪、大口岸、大民俗、大空调、大氧吧共同组成呼伦贝尔大旅游。

春季,五月的兴安岭上杜鹃花争奇斗艳,尚未消融的皑皑白雪映着火红的杜鹃花,是难得一见的人间圣景;夏季的呼伦贝尔气候宜人,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是避暑的最佳去处,那醉人的绿色招引着你,站在草原上,看蓝天上云卷云舒,心胸就会像草原一样广阔。鄂伦春族篝火节、草原那达慕、鄂温克族瑟宾节、祭敖包等民族节日异彩纷呈。秋季夺人耳目的是那林海的秋色,听林中松涛阵阵,赏亭亭玉立的白桦,到四方山、达尔滨罗看日出日落,大自然的美景令人留连忘返;走近冬天的呼伦贝尔,一个冰雕玉砌的世界,冰雪节的圣会,让您充分领略青松傲雪、畅游林海雪原的豪气和由冰峰、雪岭、冰雕构成的一派雪韵风情。

谷哥在敖鲁古雅驯鹿部落

挤牛奶

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旅游包车谷哥

去锡林郭勒旅游攻略带什么衣服

东北是我国的大粮仓,也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但是,从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东北的粮食“压舱石”作用是在解放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体现出来的。为什么在解放之前以及以前久远的年代没有发展处灿烂的农耕文明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1、东北的民族组成。可能大家都看过电视剧《闯关东》,在剧的作品中都能看到东北的主要民族组成是以满族和汉族组成为主。实际上,在解放之前东北的民族组成相当的复杂,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在东北的民族组成中的比例很大。而且,那时候东北的少数民族基本都是以善于骑猎的游牧民族为主。而且,东北幅员辽阔、地势平坦,也很适合骑猎民族纵横驰骋。所以,在以前东北其实并不太平,农耕为主的汉族群体是少数,还是以游牧民族为主。而且,现在东北的很多方言都是从游牧民族的语言中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在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在一个以游牧民族为主要群体的地区,怎么可能演化出灿烂的农耕文明呢?

2、历史上的东北。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宁古塔”、发配两疆的说法吧。宁古塔,就在黑龙江省的海林市;而发配两疆中的一个“疆”,就是黑龙江。另一个“疆”,则是新疆。由此可见,历史上的东北在人们心中是什么样的地方?苦寒之地、野兽纵横、是发配的地方。条件这么艰苦、还是游牧民族聚居的地方、还是发配的地方,怎么可能发展出农耕文明呢?

3、历史上的东北人口较少。东北的幅员较为辽阔,称为关外,以山海关为界。由于纬度较高、无霜期太短,东北的生活条件也是比较艰难。通常情况下,条件越是艰苦的地方,人口就越为稀少,而东北地区也是如此。特别是以前交通不便,人口的迁移也比较困难。而东北地区的气候寒冷、农业不发达、经济不发达、民风彪悍,自然也不会成为人口迁移的首选之地。直至闯关东,东北的人口才开始增加。所以,以前东北的人口少,也是限制东北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水利设施缺乏、人口不足,难以进行大面积的农业开发。东北地处我国的东端,而我国的整体地势条件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而且,东北地区江河湖泊也比较丰富,松花江、辽河、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水系也较为发达。但是,那时候的东北由于水利设施极度的的缺乏,洪水淹没农田是很常见的事情,越向东,这种情况就越严重。就以黑龙江的北大荒为例,北大荒的开发是以水利和耕地开发共同进行,由此可见水利工程对东北地区农业的重要性。

其次是人口缺乏,难以进行大面积的农业开发。虽然说东北是大粮仓,但是以前能够开发的耕地数量非常少。人口缺乏是一个因素,以前的农耕文明是以人口和畜力为主要的劳动力输出。在人口不足的条件下,也没有能力支配多余的畜力进行耕地的开垦,也没有能力对大面积的耕地进行有效的管理,自然也就谈不上产量了。所以,以前东北的水利设施缺乏、人口缺乏,也是限制东北农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5、地理条件和气候恶劣。地理条件较为恶劣,虽然说黑土地丰富,但大多是荒地、草甸、草原以及森林,以前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资料来看,难以进行有效的开发。黑龙江的北大荒开发过程耗费了多少人力、机械以及时间,才形成了北大荒?其次是气候条件不理想,以前的东北要比现在冷的多,有效积温少、无霜期短,可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较为有限,“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也不过是近100年的事情,还何谈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呢?能够产生农耕文明的区域大多是以稻、麦的集中种植为主的区域。所以,东北地区以前没有形成灿烂的农耕文明也是有原因的。

谁知道呼和浩特的天气\人文\地理\社会风气?

七月份正值锡林郭勒盟的夏季,这个季节的气温还是很清爽的,尤其是晚上温度很舒服,可以睡一个非常安稳的好觉,建议大家带上薄一点的衣服,可以选择短裤。

旅游的注意事项:

草原地处高原,日照时间长,光线较强,需要准备太阳帽、太阳镜、防晒霜。

草原骑马请最好不要随身携带摄、照相机等其他贵重物品,以免摔坏或丢失。

草原日夜温差大,天气变化多,请多准备几件衣服及防雨衣物。

如吃不惯羊肉,去草原时可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食物。

住宿的房间里一般不配备洗漱用品、拖鞋和水杯,请提前自备。

参加草原各项活动特别要注意安全,尤其是骑马等剧烈活动要十分注意。

草原面积很大,外出要结伴同行,小心迷路。

行车时间相对较长,虽然在路途中安排大家休息,个人也要根据自己情况有所准备。

锡林郭勒旅游美食推荐:

手把肉吃掉了一道非常有名的美食,它的主要原料是以羊肉为主,然后加上各种精心挑选的调味品煮至而成,汤非常的鲜美,又非常的鲜美。

内蒙古根河每年供暖多长时间?

呼和浩特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短促而降水集中。年平均温度北部山区2-2.5℃,南部丘陵6.5-6.7℃,≥10℃积温2000-3000℃,无霜期105-150天,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80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6%,是全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又一高值区。全市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6-8月份集中,占年降水量的63-66%;降水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如按80%保证率算,主要农业区仅250毫米降水。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21条,中小型水库26座,哈素海是境内最大的湖泊。除黄河外,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浑河、大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抢盘河等,以及源于大青山、蛮汉山沟谷的几条季节性河沟。受构造、岩性及地貌的控制,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除丘陵山区外,广大的平原区都埋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全境水质较好,适宜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但水人均占有量低,属水不足地区。

呼和浩特市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共有12个土类。由于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和水分条件的地域性差异,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地带性特征。全市主要耕地土壤为潮土、栗钙土和栗褐土,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79%,含氮0.06-0.11%,速效磷3.7-9.2ppm,速效钾79.8-157ppm,耕作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不经培肥难以满足各种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需求。

呼和浩特物产丰富,有多种黑色和有色金属及贵重金矿产,而非金属矿产比金属矿产更为丰富。主要矿产有煤、泥炭、石墨、大理石、沸石、珍珠岩、膨润土、高岭土、石灰石、白云岩、金、铜、铁、铅、锌等上百种。现已探明的矿产地170余处,矿点及矿化点128处。其中武川境内黄金储量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清水河境内的煤、高岭土等矿产极为丰富,特别是陶土的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属全国之冠。

呼和浩特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均、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其中1月最冷,最低气温零下25℃至45℃。昼夜温差极大,夜里比白天温度要低20℃,所以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带长袖衣服。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呼和浩特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均、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其中1月最冷,最低气温零下25℃至45℃。昼夜温差极大,夜里比白天温度要低20℃,所以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带长袖衣服。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

每年4至10月,是呼和浩特最佳旅游季节。要是去草原,最好是在7月中旬至9月初前往,这时的草原景致迷人,而且正好有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举行,届时,逛古召,登古塔,观,骑马驰骋草原,其乐无比。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独特美妙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古迹名胜,绚丽多姿的蒙古歌舞,精彩纷呈的蒙古式摔跤,这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城内有大小庙宇50多座,东南部有华贵雍容的五塔寺、金碧辉煌的席力图召、气势轩昂的“银佛寺”大召、规模宏伟的北门外清真大寺、珍品云集的新华街东口博物馆、博大精深的“广化寺”喇嘛洞召……此外,在市郊还有昭君墓、乌素图召、万部华严经塔(白塔)等雄伟庄严的庙宇。

呼和浩特的自然景致尤为迷人,“寒冷高原”辉腾锡勒草原、“夏日营盘”格根塔拉草原、“召河”希拉穆仁草原,绿草如茵,湖泊点缀,“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是久居闹市的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中国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

内蒙古根河每年供暖9个月。从每年9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为供暖期,是全国供暖期最长的城市。8月29日,内蒙古根河开启集中供热服务,比往年提前3天,再次刷新全国最早供暖日期的记录。

根河市气候属寒温带湿润型森林气候,并具有大陆季风性气候的某些特征,特点是寒冷湿润,冬长夏短,春秋相连,无霜期平均为90天。年平均气温-5.3°C,一月平均气温接近-30℃,县级气象台记录极端最低气温为-51.5°С、气象站记录极端低温为-58℃,七月平均气温18~20℃,但也曾出现高于35℃的高温天气。

气温年较差47.4°C,日较差20°C,结冻期210天以上,境内遍布永冻层,个别地段30厘米以下即为永冻层。

扩展资料

根河市简介

根河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的县级市,“根河”是蒙古语“葛根高勒”的谐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20°12?~122°55?,北纬50°20?~52°30?,东与鄂伦春自治旗为邻,西与额尔古纳市接壤,南连牙克石市,北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呼中区。

南北直线距离最长240.4公里,东西直线距离最宽198.8公里,总面积2.001万平方公里。

北晚新视觉网—内蒙古根河刚出伏就供暖,网友:我这还吹着空调

百度百科—根河

锡林郭勒有哪些美丽的大草原?哪几个草原交通较方便?坐火车可以到达哪些个草原?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西南北饮食文化 2008-12-04 17:48

分类:文化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域宽广,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自走入高中校们,我们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到身边的文化与地理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后,这让我们想更进一步的探究由地域差异引起的文化差异.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诱人的文化------吃, 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 , 其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各个地区别具风格。下面我们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南西北饮食文化

一、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

(1)、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 , 发展也很快。

早在十万年前 , 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 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 , 人们能较为方便地 煮、调拌和收藏食物 , 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 , 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 " 十二鼎食 " 之说。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 炖、炒、煎、煮、酱、腊、炙等烹调方法 , 并外传到中亚、西 亚和东南亚。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 , 都代表 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 内容又相当丰富。

(2)、我国的饮食结构复杂多样 , 以五谷为主食者为最多。

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 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 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 大多地区习惯于早、中、晚一日三餐

(3)、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各式各样

烹、妙、煮、炸、煎、 涮、炖等 , 加之丰富的佐料大葱、香菜、蒜、醋等 , 使我国 的饮食和菜肴花样繁多 , 色香味俱全。这是西方型饮 食所不能比的。

二、各具特色的东西南北饮食文化:

下面我们以南方的海南,东部的上海,西部的新疆,东北的哈尔滨为例进行介绍:

1、 独具风格的海南饮食:

(1)、椰味菜是海南菜所长:琼州椰子蟹、椰奶鸡、椰液香酥鸭、椰汁东山羊、嫩椰百花盒、椰奶燕窝盅、脆炸椰奶、椰子盅等。

(2)、清淡鲜活、原汁原味山珍海味:

(3)、海南特色的风味小吃:抱罗粉、海南粉、黎家酸菜、锦山煎堆、糯米粑、红鱼粽等等。

(4)、享誉海内外的四大名菜:

A、文昌鸡 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号称"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鸡是一种优质育肥鸡,因产于海南省文昌而得名。据传,文昌鸡最早出自文昌县潭牛镇天赐村。此村盛长榕树,树籽富含营养, 家鸡啄食,体质极佳。

B、和乐蟹 "和乐蟹"产于海南万宁县和乐镇,以甲壳坚硬、肉肥膏满著称, "和乐蟹"的烹调法多种多样,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为佳,既保持原味之鲜,又兼原色形之美。

C、东山羊 此菜以位居"石山羊"产地火山口的荔湾酒乡的出品闻名遐迩。特点:色泽金黄,装盘整齐,肉质酥烂,润滑适口,气味芳香,十分鲜美。

D、加积鸭,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繁衍。其特点是,鸭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间夹一薄层脂肪,特别甘美。

2、丰富多彩的上海饮食:

上海历史悠久,早在东周,因其处于江南鱼米之乡,而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之说,素有“世界美食之都”之名。要尝中华美食,请到上海来:各省菜系云集上海,京帮、扬帮、四川、广帮和上海本帮菜系为主,兼容并蓄了苏州、杭州、无锡、宁波等等;要吃世界美食,请到上海来:世界各地的菜系影聚上海,欧陆菜、美国菜、日本菜、意大利菜、印度菜、韩国、越南菜、泰国菜等等汇集上海。各地名厨云集上海,技艺精湛,擅长煮、蒸、煲、拌、烧、煸、炸、爆、炒、炖、焖、烩、煎、贴、熏、烤、炙、扣、烟、扒、泡、浸等数十种烹调方法。

3、充满民族特色的新疆饮食:

新疆凉面、烤羊肉串、油塔子、烤馕、烤全羊、抓饭、拉条子、新疆奶茶都是新疆的名菜,在隆重的宴会上,一般是把烤好的全羊平放在特制的餐车上,头系红绸,嘴含青菜,推至餐厅,任宾客随意切割品尝。待客时,奶茶是现烧现用。喝奶茶时,维吾尔、锡伯等民族喜欢用较大的瓷碗,而哈萨克、蒙古等民族则喜欢用小瓷碗,维吾尔族群众在给你端来大碗奶茶之后,往往还把馕饼掰成小块放入碗中,以示热情。

4、积淀北国特色的哈尔滨风味:

哈尔滨历史区域文化鲜明,烹饪原料得天独厚。不仅有金元文化的积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且还有大小兴安岭的山珍野味,也有本地特色山珍野味,还有来自近代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这些形成了哈尔滨独特的餐饮文化,即哈尔滨风味。松花江的“三花五罗”,黑龙江的鲑鱼,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这些都为形成哈尔滨的风味特色奠定了文化与物质基础。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朴实中透析出秀气,粗犷中蕴藏着精华”。哈尔滨大面包、酥合利、老鼎丰糕点、清汤鹿尾、京字牌松仁小肚、冰糖雪哈、清炖熬花鱼、镜泊鲤鱼丝、江海米蕨菜都是哈尔滨的特色美食。

三、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原因分析:

通过这几个月的研究调查,我们了解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色,认为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同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造就了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 北方的气温比南方低 , 尤其冬季十分寒冷 , 因此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比重大 , 尤其在牧区 , 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 , 居民有喝菜汤吃稀饭的习惯,比如我们海南,“饭前喝汤”,海南人吃饭一般要在饭前喝汤,无论饭菜是否已经摆上,先要吃的东西一定是汤,喝过汤之后才吃饭吃菜,酒足饭饱以后,还要再喝碗汤,才算是吃完了一顿饭。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 , 青裸是藏民主要种植的作物和主食 , 同时为了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 , 具有增热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裸酒成为藏族人民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饮料。

(2)、社会因素的影响:

比如上海扼长江入海口,腹地广阔,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从19世纪中叶上海被迫对外开埠,畸形繁荣经济刺激着上海菜的发展变化,各地风味为适应上海人员复杂,满足食客众多要求,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相互借鉴,形成了上海菜讲究五味调和及清淡的真味的饮食习俗:菜肴以清淡为主,讲究层次,虽有多种复和味,但口感平和,质感鲜明。具有清新秀美、温文尔雅、风味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美食掀起一股强调低糖、低脂肪、荤素搭配及营养搭配等潮流,上海菜也紧紧跟随,改革各项操作技艺,创新菜肴,以适应时代生活的节奏,在开拓、趋时中发展,总之,要尝中华美食请到上海来,要吃世界美食请到上海来。

(3)、民族文化的影响:

我国有 56 个民族 , 汉族主要居住在东部平原地区 , 众多的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 , 地形和气候差异大 , 更重要的是各民族在生产活 动、民族信仰上都有各自民族的特点 , 在饮食上也形成 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 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很大。

我国汉族聚居的东部平原 , 耕作条件较好 , 盛产稻 米、小麦 , 同那些以耕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像朝鲜族、 锡伯族、傣族、壮族、独龙族等一样 , 以五谷为主食。朝鲜族人喜食米饭、冷面。羌族人喜欢将大米掺入玉米混蒸 , 称 " 金裹银 " 。壮族的 " 包生饭 ", 苗族的 " 乌米饭 "均颇具特色。蒙古族、鄂伦春族、怒族和牧区藏族 , 由 于居住在寒冷地区 , 又多水产和畜肉 , 为抵御严寒 , 故 以高热量的肉类为主食。松花江、黑龙江沿岸的赫哲族以渔猎为生 , 鱼兽肉为其主食。蒙古族以放牧为主 ,饮食分白食和红食 , 自食为各类奶制品 , 红食主要是牛 羊肉。维吾尔族则爱吃用大米、羊肉、胡萝卡等做的抓 饭 , 以及拉面、烤羊肉、镶等。哈萨克人的风味小吃是 用奶油混幼畜肉装进马肠内蒸熟的 " 金特 " 和肉碎拌香 料蒸成的 " 那仁 " 。受自然条件的约束 , 各民族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各自的图腾信仰和对动植物的精灵崇拜 , 这同时 也影响到饮食 , 比如鄂温克族人的祖先禁止猎熊 , 这样 尽管他们以肉类为主食 , 却也不会吃熊肉

最主要的就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气候不同,温度差异大,生产的农作物就不同。 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个饮食结构以及吃法的巨大差异。总的来说,北方饮食粗糙,而南方做工精细。你要听到一个北方人会做菜,那才奇怪,就跟听到一个南方人吃得随随便便一样。南方人一吃得随随便便,多半是不想活了。北方人相反,只有不想活了,才去好好地吃一餐。八大菜系,南边占了绝大部份,流派纷呈,只给北边剩下京菜、鲁菜两个系,严格说来,还是为了保留北方人的粗犷风格才给划出来的,根本不能与粤菜、川菜、湘菜、淮扬菜相匹敌。南方人到北方开餐馆,是丰富和弘扬民族的食文化;北方人到南方开餐馆,不过是让鲜活玩艺儿吃腻了的乡亲们别忘了家常口味,有点象开忆苦餐。 北方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南方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南方人喜欢吃青叶子菜,几天不吃就屙不出屎;北方人无所谓,光吃肉也能拉屎。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这是他们对中国饮食的最大贡献。南方人喜欢吃馄饨。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馄饨要汤碗、调料齐全,一口只咬半个。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祛湿,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南方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方人是干辣、酸辣。北方人把吃读成“痴”,痴痴地只管吃。南方人把吃叫“七”,叫“恰”,叫“食”,叫“噎”,叫“夹”,叫“塞”。南方人喝茶也叫饮茶。南方人饮各种各样的茶,北方人只喝花茶就够了,觉得花茶既香且浓,殊不知那是花香而非茶香,是南方人专门放进去骗北方人的。北方人不懂欣赏真正的茶中精品,比方龙井、碧螺春,以为太淡,要细抿慢嚼才似乎有那么点味,不适合牛饮。 北方人吃得简单,与地域物产有直接关系。北方崇尚简朴,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点造成的。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看了会浑身燥热,还老去闻是不是有一股可疑的霉味。北方人喜欢毛皮,耐寒。南方人不喜欢,灰扑扑的见了就打喷嚏,容易生虫。南方人喜欢竹制品,又凉快又经得起沤。北方人洗澡叫搓泥,要积出泥一样的肥垢来了才去搓一次。南方人洗澡叫冲凉,一冒汗就去冲。南方人睡床,北方人睡炕。北方人来客都往炕上请,客人留宿与主人一大家子济济一炕。南方不兴这样睡觉,睡不踏实。最后南床统一了北炕,至少城市是如此。 现在北方人来客,也不是动不动就请人家上床。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西南北饮食文化 2008-12-04 17:48

分类:文化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域宽广,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自走入高中校们,我们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到身边的文化与地理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后,这让我们想更进一步的探究由地域差异引起的文化差异.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诱人的文化------吃, 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 , 其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各个地区别具风格。下面我们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南西北饮食文化

一、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

(1)、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 , 发展也很快。

早在十万年前 , 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 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 , 人们能较为方便地 煮、调拌和收藏食物 , 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 , 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 " 十二鼎食 " 之说。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 炖、炒、煎、煮、酱、腊、炙等烹调方法 , 并外传到中亚、西 亚和东南亚。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 , 都代表 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 内容又相当丰富。

(2)、我国的饮食结构复杂多样 , 以五谷为主食者为最多。

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 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 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 大多地区习惯于早、中、晚一日三餐

(3)、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各式各样

烹、妙、煮、炸、煎、 涮、炖等 , 加之丰富的佐料大葱、香菜、蒜、醋等 , 使我国 的饮食和菜肴花样繁多 , 色香味俱全。这是西方型饮 食所不能比的。

二、各具特色的东西南北饮食文化:

下面我们以南方的海南,东部的上海,西部的新疆,东北的哈尔滨为例进行介绍:

1、 独具风格的海南饮食:

(1)、椰味菜是海南菜所长:琼州椰子蟹、椰奶鸡、椰液香酥鸭、椰汁东山羊、嫩椰百花盒、椰奶燕窝盅、脆炸椰奶、椰子盅等。

(2)、清淡鲜活、原汁原味山珍海味:

(3)、海南特色的风味小吃:抱罗粉、海南粉、黎家酸菜、锦山煎堆、糯米粑、红鱼粽等等。

(4)、享誉海内外的四大名菜:

A、文昌鸡 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号称"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鸡是一种优质育肥鸡,因产于海南省文昌而得名。据传,文昌鸡最早出自文昌县潭牛镇天赐村。此村盛长榕树,树籽富含营养, 家鸡啄食,体质极佳。

B、和乐蟹 "和乐蟹"产于海南万宁县和乐镇,以甲壳坚硬、肉肥膏满著称, "和乐蟹"的烹调法多种多样,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为佳,既保持原味之鲜,又兼原色形之美。

C、东山羊 此菜以位居"石山羊"产地火山口的荔湾酒乡的出品闻名遐迩。特点:色泽金黄,装盘整齐,肉质酥烂,润滑适口,气味芳香,十分鲜美。

D、加积鸭,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繁衍。其特点是,鸭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间夹一薄层脂肪,特别甘美。

2、丰富多彩的上海饮食:

上海历史悠久,早在东周,因其处于江南鱼米之乡,而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之说,素有“世界美食之都”之名。要尝中华美食,请到上海来:各省菜系云集上海,京帮、扬帮、四川、广帮和上海本帮菜系为主,兼容并蓄了苏州、杭州、无锡、宁波等等;要吃世界美食,请到上海来:世界各地的菜系影聚上海,欧陆菜、美国菜、日本菜、意大利菜、印度菜、韩国、越南菜、泰国菜等等汇集上海。各地名厨云集上海,技艺精湛,擅长煮、蒸、煲、拌、烧、煸、炸、爆、炒、炖、焖、烩、煎、贴、熏、烤、炙、扣、烟、扒、泡、浸等数十种烹调方法。

3、充满民族特色的新疆饮食:

新疆凉面、烤羊肉串、油塔子、烤馕、烤全羊、抓饭、拉条子、新疆奶茶都是新疆的名菜,在隆重的宴会上,一般是把烤好的全羊平放在特制的餐车上,头系红绸,嘴含青菜,推至餐厅,任宾客随意切割品尝。待客时,奶茶是现烧现用。喝奶茶时,维吾尔、锡伯等民族喜欢用较大的瓷碗,而哈萨克、蒙古等民族则喜欢用小瓷碗,维吾尔族群众在给你端来大碗奶茶之后,往往还把馕饼掰成小块放入碗中,以示热情。

4、积淀北国特色的哈尔滨风味:

哈尔滨历史区域文化鲜明,烹饪原料得天独厚。不仅有金元文化的积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且还有大小兴安岭的山珍野味,也有本地特色山珍野味,还有来自近代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这些形成了哈尔滨独特的餐饮文化,即哈尔滨风味。松花江的“三花五罗”,黑龙江的鲑鱼,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这些都为形成哈尔滨的风味特色奠定了文化与物质基础。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朴实中透析出秀气,粗犷中蕴藏着精华”。哈尔滨大面包、酥合利、老鼎丰糕点、清汤鹿尾、京字牌松仁小肚、冰糖雪哈、清炖熬花鱼、镜泊鲤鱼丝、江海米蕨菜都是哈尔滨的特色美食。

三、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原因分析:

通过这几个月的研究调查,我们了解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色,认为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同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造就了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 北方的气温比南方低 , 尤其冬季十分寒冷 , 因此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比重大 , 尤其在牧区 , 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 , 居民有喝菜汤吃稀饭的习惯,比如我们海南,“饭前喝汤”,海南人吃饭一般要在饭前喝汤,无论饭菜是否已经摆上,先要吃的东西一定是汤,喝过汤之后才吃饭吃菜,酒足饭饱以后,还要再喝碗汤,才算是吃完了一顿饭。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 , 青裸是藏民主要种植的作物和主食 , 同时为了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 , 具有增热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裸酒成为藏族人民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饮料。

(2)、社会因素的影响:

比如上海扼长江入海口,腹地广阔,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从19世纪中叶上海被迫对外开埠,畸形繁荣经济刺激着上海菜的发展变化,各地风味为适应上海人员复杂,满足食客众多要求,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相互借鉴,形成了上海菜讲究五味调和及清淡的真味的饮食习俗:菜肴以清淡为主,讲究层次,虽有多种复和味,但口感平和,质感鲜明。具有清新秀美、温文尔雅、风味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美食掀起一股强调低糖、低脂肪、荤素搭配及营养搭配等潮流,上海菜也紧紧跟随,改革各项操作技艺,创新菜肴,以适应时代生活的节奏,在开拓、趋时中发展,总之,要尝中华美食请到上海来,要吃世界美食请到上海来。

(3)、民族文化的影响:

我国有 56 个民族 , 汉族主要居住在东部平原地区 , 众多的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 , 地形和气候差异大 , 更重要的是各民族在生产活 动、民族信仰上都有各自民族的特点 , 在饮食上也形成 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 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很大。

我国汉族聚居的东部平原 , 耕作条件较好 , 盛产稻 米、小麦 , 同那些以耕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像朝鲜族、 锡伯族、傣族、壮族、独龙族等一样 , 以五谷为主食。朝鲜族人喜食米饭、冷面。羌族人喜欢将大米掺入玉米混蒸 , 称 " 金裹银 " 。壮族的 " 包生饭 ", 苗族的 " 乌米饭 "均颇具特色。蒙古族、鄂伦春族、怒族和牧区藏族 , 由 于居住在寒冷地区 , 又多水产和畜肉 , 为抵御严寒 , 故 以高热量的肉类为主食。松花江、黑龙江沿岸的赫哲族以渔猎为生 , 鱼兽肉为其主食。蒙古族以放牧为主 ,饮食分白食和红食 , 自食为各类奶制品 , 红食主要是牛 羊肉。维吾尔族则爱吃用大米、羊肉、胡萝卡等做的抓 饭 , 以及拉面、烤羊肉、镶等。哈萨克人的风味小吃是 用奶油混幼畜肉装进马肠内蒸熟的 " 金特 " 和肉碎拌香 料蒸成的 " 那仁 " 。受自然条件的约束 , 各民族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各自的图腾信仰和对动植物的精灵崇拜 , 这同时 也影响到饮食 , 比如鄂温克族人的祖先禁止猎熊 , 这样 尽管他们以肉类为主食 , 却也不会吃熊肉

蒙古族——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满族——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壮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拉祜族——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对做得特别大,据说象征太阳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果实累累。

侗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

黎族——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猎物的来先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

景颇族——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

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锡林郭勒盟的所在地叫锡林浩特市,有通火车!不过只有一列,通往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不过公路交通挺发达的!

锡林郭勒盟的草原大致有苏尼特草原,乌珠穆沁草原,金连川草原!

苏尼特草原位于锡林郭勒盟的西部,地处蒙古高原南部,地貌类型由高原、平原、丘陵、沙地和湖盆低地组成。 这里有全国著名的苏尼特羊肉!

乌珠穆沁草原在锡林郭勒盟的东部,这里一般海拔为1000~1500米,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6℃,年降水量150~450毫米,无霜期80~150天。境内土壤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和荒漠土。植被组成,大部为干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地带,间有戈壁和少数沙丘。主要牧草为禾本科和菊科,间有豆科牧草。

金莲川草原在锡林郭勒盟的南部的正蓝旗境内,闪电河穿其间。元代建都于此,称元上都。北依龙岗南为平坦的金莲川草原。每到夏季草甸上开满了金莲花,地从花名。忽必烈于1251年曾在此建金莲川幕府,后称开府金莲川,是元代的避暑胜地。炎热的夏天,这里气候凉爽宜人。金莲盛开,各种禽鸟、彩蝶飞临其间,生机盎然。一派塞外草原风光。如今已成为休闲旅游的避暑胜地。

以上三个草原地区,交通方便,均为公路交通!

如乘坐火车可以从呼和浩特市乘坐火车到达锡林浩特市,再乘坐汽车到达以上三个地区,路程不远,一般都可以在三个小时左右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