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主要的气候分界线地图

2.中国地理的重要分界线

3.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是什么

4.中国地图南北分界线

中国气候分界线_中国气候分界线是

南方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

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扩展资料: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雨季长;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

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我国主要的气候分界线地图

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线(Qinling Mountains-Huaihe River Line,Qinling-Huaihe Line,简称秦淮线)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这里说的南北之分,不是文化的概念,而是指自然地理上的南北之分,确切地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方)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北方)之分。

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气候上的分界线

1、秦岭淮河线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2、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3、以北温度带属暖温带,以南温度带属亚热带。

4、以北属半湿润地区,以南属湿润地区。

二、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三、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黄壤)。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四、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五、农业生产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秦岭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秦岭—淮河一线

中国地理的重要分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

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

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是什么

中国地理的重要分界线是以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线。

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与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大约重合。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4)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丰富.此线东南贫。

人口密度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地势阶梯: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世界各大洲分界线:

(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中国地图南北分界线

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之分,不是文化的概念,而是指自然地理上的南北之分,确切地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方)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北方)之分。

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气候上的分界线

1、秦岭淮河线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2、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3、以北温度带属暖温带,以南温度带属亚热带。

4、以北属半湿润地区,以南属湿润地区。

二、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中国地图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不同。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南北分界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水田与旱地分布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历史意义

以水土保持为目的水利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自古就有尧舜禹治水的传说,宋金战争以后,南宋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宋保持着传统,金国推行了改革,改旱涝保收农田为连片的旱地,以马代船,这次改革导致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稳定,是南富北穷的转折点。

由于没有注重水土保持,没有给水留出空间,所以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干旱和土地荒漠化,致使农业平均产量低,供水困难,经济不能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从北方转向南方的转折点。中原地区的农业不再富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北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