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熊有什么危害?

2.随着全球变暖北极熊面临着哪些危害?

3.冰川融化可导致北极熊幼崽溺水身亡?

4.为什么全球变暖会使北极熊遭灭绝厄运

5.英语作文 全球变暖对北极熊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生存范围_气候变暖对北极熊的影响参考文献资料

全球变暖的后果:

1.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为控制温度升高,人们设想了一些方法:

1. 撑起“太阳伞”

研究表明,在空间支起一把“太阳伞”,把太阳光遮挡掉即可。伞需要依靠太阳光压和星球引力维持在空间规定的位置上,这个空间位置也不是任意选择的。据研究,这个位置位于从地球至太阳距离的1%处的某点上。在这个点上,任何物体相对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始终是保持不变的。

2. 竖起“反射镜”

在空间安置一面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局部区域,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区域的气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就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高空云层上,让云层逐渐受热而散开,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降低地球温度。

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在技术上已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年2月4日,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亮试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一面。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很大启发。

3.制造“尘埃云”

4.编织“激光网”

科学家提出建议,在人造卫星上配置激光发射装置和巨大的反射镜,形成“激光网”。据此设想,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实施办法:发射4颗人造地球卫星,4颗卫星发射的激光互相碰撞。这样,当太空中对海面温度有影响的红外线通过时,就会被与其能量相当的激光网阻挡,红外线就被反射并照射到海面上。海面温度便人为升高,产生气流,形成云雨,以此调节地球上的温度。

1.更多森林大火

全球变暖除了让冰川融化,飓风肆虐外,还加剧了森林大火。过去几十年中,在美国的西部各州,有更多森林大火发生,影响的区域更广。科学家发现,气温升高、冰雪提早融化都跟野火肆虐有关系。由于冰雪提早融化,森林地带变得更乾燥,而且乾燥时间变长,增加了起火的可能性。

2.古迹彻底毁掉

全球变暖很可能会令文明古迹彻底毁掉。海平面上升以及更恶劣的天气都有可能破坏这些无可替代的历史古迹。目前,全球变暖导致的洪涝灾害已经破坏了有600年历史的素可泰古城,这里曾经是泰国古代王朝的首都。

3.「回弹」的群山

普通登山者可能留意不到,由于山顶的冰雪融化,阿尔卑斯山和其他山脉的高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都经历了缓慢的回弹过程。几千年来,这些冰山长期压著地表,导致地表受到压制。随著冰川融化,压在地面上的重量得以减轻,地表慢慢回弹。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加速了冰川的融化,这些山脉回弹的速度加快。

4.运行更快的卫星

二氧化碳的增加改变著大气电离层的密度,这对在该层运行的卫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不断上升,低空的二氧化碳分子相撞时释放热量,导致空气变暖,而在高空二氧化碳分子稀薄,相互撞击的机会不够频繁,所以热量就向四周辐射,让周围的空气变得凉爽(电离层气体的温度比低空要高)。随著更多二氧化碳到达高空,更多冷却过程发生,空气流动性变差,所以大气变得更加稀薄,对卫星的拉力更小,导致卫星运行速度加快。

5.改变动物基因图谱

由于植物今年提早开花,那些按照以前的时间迁徙的动物或许会错过所有的食物。而那些能够调整自己的内部生物钟早早适应变化的动物更有机会生育有更强生存能力的子女,从而传递它们的基因信息,因此最终改变整个种类的基因图谱。

6.冻土解冻令地表不平

全球变暖使得永久冻土层解冻,导致地表收缩,变得凹凸不平,从而产生一些地坑,对铁路、高速公路和房屋等建筑造成损害。而对于高山来说,冻土层的融化甚至可能导致泥石流。

7.湖泊消失

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周边地区有125个湖泊消失。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湖泊之所以消失可能是由于湖底永久冻结带解冻。由于这些永久冻结带解冻,湖水已经渗透到了土壤里。

8.极地植物现生机

北极冰层的融化为北极的生物带来了光明前景。研究发现,现在的北极土壤中叶绿素的浓度比古代土壤要高,显示了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的生物繁荣。

9.动物向更高地势迁徙

从19世纪初开始,花栗鼠、老鼠等动物就开始向高处迁徙。研究发现,这些动物之所以向更高的地方迁徙,可能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它们的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栖息地环境的改变还威胁著北极熊等极地动物,因为它们栖息的冰层在慢慢融化。

10.过敏症加剧

研究显示,空气中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量以及更高的气温也是导致过敏的因素之一。全球变暖令植物比以前早开花,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让植物制造出更多的花粉,令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增加。过敏源早来,过敏季节又迟迟不走。过敏症就只能越来越严重了。

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后果可能都可以背出来:气温升高、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不过,地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另外一些后果如加剧过敏症、令森林大火肆虐以及让北极湖泊消失等可能人们很少了解到。

1.对气候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IPCC1995年报告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

——兰姆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黄荣辉院士说:“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摄氏度,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摄氏度”。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不仅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而且已成为我国在制定政策与进行经济建设决策的依据。特别是1992年6月联合国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已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5年3月已开缔约国第一次大会,这标场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我国为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所发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和有关环境政策问题。

早在1987年的气候分析就说明,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的日益严重的饥荒和降雨模式的巨变是一致的。据4月27日法新社记者报道,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欧加登地区是一个生活着约300万游牧民的半荒凉地区,3年来一直没有下雨,牛、羊,甚至骆驼都已渴死。年——1985年的干旱夺走近100万人的生命。现在,800万人等待着食品紧急援助。在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气候测量资料与近几十年降水模式的巨大变动对比后,结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降水量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到了50年代,经过相对雨水较多的一段时期之后,北非和中东降雨量极大地减少。”近40年来,干旱持续,并且出现得更加频繁,同一时期“欧洲的降水量显著增加”。这4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造成反复、持久饥荒的因素之一。研究人员担心,这一趋势只是全球变暖的早期结果。

西班牙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初是自1947年以来西班牙最干旱的冬天。大量种植区已不可能恢复在今后几个月中形势将更加恶化。水库的蓄水量仅达到50%,水消费量的80%已用于农业。事实上,目前每7名欧洲人中就有1人不能饮用自来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水的缺乏将成为今后25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立即改变目前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的习惯。”

气候专家兰姆针对上述萨赫勒地区最近4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随之而来的饥荒和逃亡状况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尽管气候学家们还是不愿意把全球变暖和这些灾难明确地联系起来,但这并不影响以下的必然结论:不管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现代化的、富裕的全球文明之中,仍有一些脆弱的社会正多多少少由于气候型态的变化而承受巨大的苦难。目前,对于受难的人们,世界上其他地区除了修修补补之外,提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而且,虽然几乎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在大声疾呼,人类文明的现行模式正在使星球气候条件发生巨变,其后果很可能数倍于近10000年来人类所经历过的后果,我们对于正在形成的灾难的主要成因却仍然毫无作为。

事实上这一结果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正如IPCC1995年报告中说:“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2.冰川融化

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塞义德·哈斯内恩

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赛义达·乔杜里

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1.5万条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孟加拉国环境与森林部长赛义达·乔杜里指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华盛顿州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气候专家鲁比·伦发现,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山区从11月下旬到来年3月下旬的降雪将变为降雨,从而使如今900多米的平均雪线上升到1250米。这将不仅仅使卡斯卡德山脉中部的滑雪胜地变为泥浆,重要的是将给干燥的山脉东侧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因为这些农民依靠山上春季的融冰雪水流下来灌溉他们的苹果树和小麦。

3.疾病肆虐

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保罗.受泼斯坦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1985年之后在卢旺达.赞比亚.埃塞俄比亚.斯威土兰和马达加斯加的高海拨地区都出现过传染性疟疾。1988年马达加斯加高地的一次爆发杀死了10万多人。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气象影响专家欧文.杰元逊认为,升温和降雨的增加,再加上不断增加的抗药性,这几种因素的协同一致,促成了这些疾病的流行。

在疟疾、黄热病和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向上、向外的扩散中,气候是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既影响带病昆虫的安居之地,也影响疾病的传染性本身。传播疟疾的按蚊通常在冬天需要平均温度15.5摄氏度以上才能存活,疟原虫的活跃与感染,需要17.75摄氏度,如果平均温度增加2.5至3.7517.75摄氏度,就会使登革热的传播速度加倍。同时迁移的还有携带黄热病和登革热的伊蚊,它们此前局限于赤道两侧纬度大约35度的区域,全球升温将使它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纽约、芝加哥、北京、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

这并非耸人听闻,1999年7月,西尼罗首次登陆西半球,袭击了纽约市,令市民和医疗卫生组织大为震惊,当局动用直升机和地面人员在市内大面积喷洒杀虫剂来消灾灭病。长期跟踪研究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家和卫生专家把这种疾病的爆发流行照咎于全球气候大规模长期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专家们对一个日益谈暖的地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担以,并提醒人们应该人新的疾病的爆发和它因气候变化的关系中吸取教训。据2000年元月报道,一个目前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出现流感以后,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弗吉尼亚、马里兰和首都华盛顿在内的19个州都有这种疾病流和。引发上次流感的是一种称作“悉尼A型流感”的,流感导致的死亡率在美国呈上升之势,据一周内122个美国城市的数据,因患流感或肺炎而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这不啻是2000年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的一个警告。

西尼罗、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4.新冰河期

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戴维·蒂尔曼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摄氏度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用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受德华·O·威尔逊的话来说,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主任迈克尔·麦克拉说,或许有一天人类将不得不认真考虑做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候实验。全球变暖是由于燃烧化学物燃料,过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太空中设置巨大镜子来使阳光辐射解度发生偏转。然而,正如新泽西州拉特洛斯大学环境预测中以主任罗尼.阿维萨说,“要控制气候的想法只存在于科幻中”。在对气候的控制走出科幻前,我们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

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熊有什么危害?

社会上工业进程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为生态环境带来了损害。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了我们所说的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又是使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气候变暖严重影响着北极熊的生存环境。

大家都知道北极熊是生长在北极附近的,那里虽然气候极寒,但是适宜它们生长。最主要的是北极熊所吃的食物?海豹是只有在海冰上才可以猎得到的。现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不少浮冰已经融化成海水,而北极熊昔日的家园也正遭遇摧毁。如果温室效应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全球的气候会持续上升,那么在将来,北极熊赖以生存的环境将不复存在,它们可能就会被迫来陆地上生活。而且由于浮冰的融化,北极熊就很难猎到海豹作为他们的食物,它们的生存也会因此而受到威胁。

或许你会说,它们可以吃一些陆地上的食物啊。关于这个问题,有关科学家也研究过。然而科学家们比较担心的是陆地上的食物可能无法为体格庞大的它们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忽然改变他们的食物来源,会不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一些影响。其他研究也表明北极熊不太可能通过在陆地上觅食来获得能量。因此,一旦浮冰全部消失,那么北极熊的处境就会很危险,甚至可能在以后会濒临灭绝。

所以为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严格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严格控制温室效应。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说:节约纸巾、绿色出行等等都是有效的措施。希望通过人类的努力,将来我们可以建设一个美丽家园。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熊面临着哪些危害?

来自个人;

会导致北极冰川融化,而且会导致北极熊的栖息地减少,于是北极熊会逐渐死亡,捕食也困难

但是,如果不愿大幅减少碳排放来为北极熊保留一个完整的家园,还有三种方法能够挽救北极熊:

1.把北极熊饲养在它们目前的栖息地之内或附近。这需要巨额花费,但也能使北极熊存活,还能发展旅游产业,让更多人见识北极熊的超凡魅力。

2.把北极熊养在动物园,或专门为北极熊设计特殊动物园。这将使北极熊物种得以保存,还将为人类提供教育机会。但在遥远的未来,如果环境重新适宜它们生活,要将它们放归自然将极为困难。

3.把北极熊带去南极,专家认为南极的海冰将永远存在。这将对企鹅等南极物种产生严重影响,但如果北极熊能够在离企鹅栖息地很远的地方“定居”,而且彼此都能适应,北极熊将依然作为野生物种存活下来。我们还能将其他北极物种搬去南极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尽管,这种“搬迁”可能对目前的生物系统带来不可预见的负面影响。

冰川融化可导致北极熊幼崽溺水身亡?

6月18日,一只北极熊千里迢迢来到俄罗斯觅食的照片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气候变化一直在破坏北极熊的栖息地,迫使它们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当然,全球变暖不仅仅影响到了北极熊,格陵兰岛西北部的生态也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温度上升,融化的冰川释放出的汞物质、、核废料正在影响着全世界。北极熊离家出走俄罗斯有关部门于6月18日表示,一只饥饿的北极熊在俄罗斯工业城市诺里尔斯克郊区游荡,这个地方距离其自然栖息地数百英里。诺里尔斯克郊区距离开阔的海岸约500公里,但当地人表示,这只熊走得很远,穿过了广阔的泰梅尔半岛,才到达这座城市。俄罗斯社交媒体上广泛分享了这只显然已筋疲力尽的北_熊寻找食物的照片。环境保护署官员亚历山大·科罗普金(Alexander Korobkin)告诉法新社记者:“它仍在一家工厂附近活动,警方和紧急服务部门正在对它进行观察,以确保它和当地居民的安全。”科罗普金说,这头熊被发现后,一组专家于6月19日抵达现场,对它进行检查,并决定是否它,考虑带它回北极海岸,还是送到动物园。气候变化和地区的发展,影响到北极熊的栖息地和食物的供应,北极熊逐渐进入俄罗斯北部的人类居住区。2016年,5名俄罗斯科学家在北极特罗伊诺伊岛的一个偏远气象站被北极熊围困近两周,不得不申请救援物资。今年2月,在数十只北极熊进入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几个城镇和村庄后,俄罗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新地岛的录像显示,这些动物在建筑物中漫步,寻找人口稠密的地区。北极熊以北极海冰为食,人们发现海冰中含有一种重要的藻类,这种藻类构成了北极熊70%的食物。但近几十年来,海冰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缩小,这让北极熊感到了饥饿——尤其是在夏季,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可吃的。雪橇犬无雪可划受到气温升高影响的不仅仅是北极熊,气候科学家斯蒂芬·奥尔森(Steffen Olsen)于6月14日在格陵兰岛西北部穿越融化的海冰时,拍下一群狗拖着雪橇艰难地向格陵兰岛西北部走去的照片。拍照片的时候,奥尔森和他的团队正打算去英格菲尔德峡湾地区的一个气象站取设备。当他们走过1.2米厚的海冰时,冰面上聚集了大量的水。他的同事后来在“推特”上分享了这张照片,并告诉粉丝们,“快速融化”已经发生了。奥尔森所在的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马丁·斯坦德尔(Martin Stendel)在接受访时表示,由于海冰非常紧密,几乎没有裂缝,融化的水无法从裂缝中流到冰下,所以这张照片给人的印象是,这些狗狗是在水上行走。自那以后,奥尔森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分享,引发人们对融化的担忧。格陵兰岛的冰盖每年都在融化,这个季节通常从6月持续到明,7月可达到高峰。然而,气候专家表示,今年提早了。欧洲气象模型显示,格陵兰岛部分地区6月12日的最高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40华氏度,并且当天45%的冰盖有融化的迹象,这很可能是融冰季节开始得最早的记录。丹麦和格陵兰地质调查局高级研究员威廉·科尔根(William Colgan)在接受BBC访时表示:“这么早就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融化是非常不寻常的。”科尔根将这次融化与2012年格陵兰岛创纪录的冰盖融化进行了比较。他说,两次被认为是由同样的两个因素造成的。一个是格陵兰岛上空的高压,创造了温暖和阳光充足的条件;另一个是低云层和降雪,这意味着太阳辐射可以“袭击”冰盖表面。林肯大学气候科学家爱德华·汉纳(Edward Hanna)教授表示,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格陵兰岛今年可能会经历创纪录的融化。他说,其后果不仅会影响到当地,也会影响到全球。随着海冰的消失,依赖海冰进行运输、和的当地社区预计将受到影响。汉纳教授表示,在全球层面上,“海平面上升是一个大问题。”全球变暖释放污染冰川融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上述的问题,污染、炭疽热,甚至核废料在冰川融化过程中都有可能被释放出来,给地球上所有生物带来灾难。到目前为止,永久冻土(永久冻结的土地和土壤)正在解冻。在2100年前,30%到70%的永久冻土可能会融化,约有10%的解冻碳可能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来,总计1300~1500亿吨。但是二氧化碳并不是唯一从冻土中释放出来的东西。2016年夏天,一群驯鹿牧民开始患上一种神秘的疾病。当一个小男孩和2500头驯鹿死亡时,这种疾病被确认为炭疽热。它的起源是一具解冻的驯鹿尸体,这头鹿是75年前炭疽热爆发的受害者。人类考古学同样可能很快就消失了。格陵兰岛的一个保存了大约4000年的冰冻的古爱斯基摩人遗址正面临着被冲走的危险。而这只是永久冻土中保存的18万处考古遗址之_,这些遗址通常保存完好,但一旦暴露,它们很快就会腐烂。由于永久冻土的融化,汞也进入了食物链。北极是地球上水银最多的地方。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极地冰和永久冻土中总共含有165.6万吨汞:大约是全球其他土壤、海洋和大气中汞含量的两倍。在有机物质含量高的地方,汞通常与有机物质结合在一起有机体的不会将其祛除,所以它会在食物中进行生物积累,然后就进入了食物链。这将是野生动物、人类和商业业的灾难。来源:畅谈

为什么全球变暖会使北极熊遭灭绝厄运

北极熊又称白熊,是在北极里的熊,他是陆地上最庞大的食肉动物。你知道吗?: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研究院杰夫-纽约说道:“气候变化拉动了冰川的融化,同时也迫使北极熊游更长的距离来寻找栖息地和食物,对于成年北极熊来说,这虽然有些艰难,但并非不可完成,但是对于带着幼崽的北极熊母亲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研究人员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和为北极熊配备GPS项圈来观察全球变暖对于北极熊的影响,自2004年至2009年,北极熊游泳觅食的距离越来越长。研究人员说道:“在我们观察的50头北极熊中,有20头北极熊在12.7天里游泳的距离达到了426英里。”

随之带来的灾难是,很多小的北极熊因此而死亡。杰夫说道:“很多小熊像人类一样,他们不能在惊涛骇浪中及时屏住呼吸,这让小北极熊极易溺水身亡。”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在这5年间,小北极熊因为溺水死亡占到了死亡的45%。这是相当惊人的数字。

除了幼崽以外,年轻一些的北极熊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前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家、现国际北极熊研究首席科学家史蒂夫说道:“年轻的北极熊没有非常多的脂肪,它们根本无法绝缘冰冷的海水,这也加剧了他们死亡的可能性。”

 北极熊近况艰难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7日报道,今年4月,挪威极地研究所的研究员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特群岛上,抓拍到一只看似体格健壮的雄性北极熊。而7月,再次见到这只北极熊时,却看到了它枯瘦如柴的尸体,令人不忍直视。对此,野生动物专家推测,正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海冰层的不断消退,北极熊难以捕食以致“食不果腹”。

来自北极熊国际中心的伊恩·斯特林博士研究北冰洋区域的北极熊已有40余年。他断定这只北极熊死前肯定饱受饥饿的折磨。因为它的身上早已没有一点脂肪,瘦的只剩皮包骨头。而且其尸体距往年被拍到的地点约150英里***约241公里***,由此可见,这只北极熊为了觅食,已经顾不是离家路途的遥远。

今年5月,研究员发现由于气温骤升,海水结冰耗时大大延长,动物被迫在陆地上待得更久,这便直接影响了北极熊的个头大小和繁殖成功率。据估计,现存的北极熊数量约为2万-2.5万只。已知的北极熊有19个品种,其中有8个品种的北极熊数量正不断减少。

英语作文 全球变暖对北极熊的影响

一:北极熊生存必须在极寒的环境,不然一身脂肪会对它造成巨大的障碍,二:北极熊捕食所需要的浮冰(这个很重要)会随着气候变暖逐渐消失或者融化加快。三:气候变暖导致北极许多生物灭绝,而北极熊站在食物链顶端,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北极熊食物减少,北极熊不得不冒险到水里去捕食鱼类,而极寒的北极海域里对体力消耗很大,形成了恶性循环

As The Washington Post's Isaac Stanley-Becker reported, polar bears “are classified as a vulnerable species because of the ongoing and potential loss of their sea ice habitat resulting from climate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It was not clear what would be done with the polar bear in the future as it looked too weak to be taken back to its natural habitat.来源:疯狂英语·读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