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_亚洲季风气候
1.亚洲季风区的三种类型
2.亚洲什么气候最显著?有什么影响? 形成原因是什么
3.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
4.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5.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来说,不同的地区会有着不同的气候。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地球上只有亚洲地区才会出现季风气候。然而,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亚洲之所以会出现季风气候,主要是因为亚洲所在地球上的位置比较特殊。因为亚洲是在地球上七大洲中唯一一个是处于大洲与大洋之间的大洲。正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从而导致世界上只有亚洲才会出现季风气候。
一、亚洲有季风气候的原因
世界上之所以只有亚洲这个地方拥有季风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亚洲地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从地理位置上看,我们可以发现亚洲是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之间。因此,亚洲这一个地区的海洋以及陆地的热力性质相差得要比地球上其他地方要大得多。在夏天的时候,亚洲经常会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而夏季风的影响范围相对于其他大洲来说也是非常大的。然而我们知道要想出现季风气候首先一个大洲上的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相差非常大,并且受夏季风的影响范围也要非常大,才可能会出现季风气候。亚洲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所以亚洲会出现季风气候。
二、亚洲的气候类型经过上面的一番阐述,我们可以知道亚洲中是存在季风气候的。准确来说,亚洲主要存在两种季风气候。它们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季风气候。另外,这两种气候也是世界上独有的气候。总的来说,亚洲中的气候还是蛮多的,但是在亚洲这么多气候类型里面,它唯独缺少了两种,其中一种是热带草原气候,而另一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综述亚洲出现季风气候主要是因为亚洲的地理位置特殊。
亚洲季风区的三种类型
亚洲从北到南三种类型的季风气候的海陆位置如下:
1、温带季风: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
包括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温带东部,具体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2、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3、热带季风:分布于北纬10°至25°之间的大陆东岸。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零星分布于南部、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扩展资料:
季风气候成因
1、季风环流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地理背景和热力学条件,其根本的驱动因素还是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及其在大气环流上的体现。
2、海陆热力差异
3、行星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4、大地形对季风环流的影响
百度百科——季风气候
百度百科——温带季风气候
百度百科——亚热带季风气候
百度百科——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什么气候最显著?有什么影响? 形成原因是什么
亚洲最著名的气候是季风气候,有三种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地区。
①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日本北部、朝鲜半岛;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和日本南部;
③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三种季风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①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印度孟买)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中国上海)
③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中国北京)
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但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易造成洪涝、干旱等灾害。
不同点是: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从气温上看,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从年降水量上看,热带季风气候最多,亚热带季风气候次之,温带季风气候最少。
①冬季风发源于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多为偏北风,性质寒冷干燥,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②夏季风发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多为偏南风,性质温暖湿润,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夏季普遍降水多、气温高。
夏季风是来自海洋的。
冬季风风力大,影响范围广
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
1、亚洲季风气候气候最显著,具体的影响如下:雨热同期,对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水热供应;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气温低,可减少病虫害;季风不稳定,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常常造成旱涝灾害,尤其是各种台风,容易造成农业、渔业减产和破坏。
2、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冬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
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1、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2、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很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之间。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50%。
3、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冬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亚洲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
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1、类型不同
季风气候是特指在亚洲的一种显著的气候类型,根据温度带的不同可以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三种。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东岸,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而形成(南亚夏季风的形成是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
在其他大陆东岸某些地区也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同类型气候,但在名称上一般称之为季风性湿润气候,如北美洲的东海岸、澳大利亚的东海岸都有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存在。
2、分布不同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2°~35°亚热带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亚热带湿润气候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主要分布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其最突出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冬季温和干燥。
3、表现不同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8月份平均气温一般为25℃-35℃左右,由于受海洋气流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800至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亚热带湿润气候其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5℃左右,其它地区由于降水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降水相比而言较均匀,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冬季温和干燥。
亚洲常见的气候类型:
一、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10°到北回归线附近的亚洲东南部,如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云南南部、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等地。当赤道海洋气团制时, 降水丰沛,又有大量热带气旋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10月(北半球)。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较差在3℃-10℃左右,春秋极短。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因为地处回归线附近,形成亚热带气候,大部分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北回归线北部,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又由于地处沿海一带,夏季受海陆气温差异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季节替,形成了季风。
三、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年平均气温不低于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是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气候。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
四、高原山地气候
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个:“地形高”和“气温冷”。高原山地气候是指受高度和山脉地形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地方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温带森林气候除外,能受到海洋风影响,降水较其它类型偏多,气温较差较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