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短文_气象科普文章
1.中学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 有哪12种? 特征是什么?什么时间出现?是什么天气?
2.找一篇用气象学知识解读一首古诗的文章,
3.科学小知识100字大全
4.大自然的文字还有那些?
5.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6.时间可以倒退吗?
7.夜听:别让遗憾成为常态
随着天气预报预测未来天气的准确度越来越高,其中很多指数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仅仅是“走眼观花”,只是知道其中有些值高了可能对身体有害,有些值低了也可能对人体有害,有些颜色越深出行可能会有危险。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天气预报中那些颜色预警的级别是怎么划分的。(本文是天气科普的文章之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小编,下一篇将围绕PM2.5、气压、能见度、紫外线指数、空气质量指数。)
颜色趋势排布图
颜色预警
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寒潮预警信号分,分别以蓝色、**、橙色表示。
暴雨预警信号分,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大雾预警信号分,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沙尘暴预警信号分,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雪灾预警信号分,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橙色、红色表示。
大风(除台风、雷雨大风外)预警分四级,以蓝色、**、橙色、红色表示。
台风预警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规律:
不管是等级有多少,其中的颜色等级有低到高顺序为,蓝(最低)、**、橙色、红色(最高)。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肯定有疑问,这些颜色到底在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的程度?
颜色对应的程度
1、蓝色预警
蓝色暴雨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蓝色暴雪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到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到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霜冻蓝色预警信号:48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或者已经降到0℃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影响,并可能持续。
2、**预警
**暴雨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雪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臭氧**预警信号:未来4小时内可能出现小时平均浓度大于100ppb的臭氧,或已经出现小时浓度大于100ppb的臭氧且可能持续。
森林火险**预警:中度危险,林内可燃物较易燃烧,森林火灾较易发生。
雪灾**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业有影响的降雪。
霾**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
台风**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8—9级,或阵风9-10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
橙色暴雨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暴雪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橙色冰雹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臭氧橙色预警信号:臭氧浓度超过120ppb。
森林火险橙色预警:高度危险,林内可燃物容易燃烧,森林火灾容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快。
雪灾橙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农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霾橙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8—9级,或阵风9-10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
红色暴雨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暴雪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红色冰雹预警信号:2小时内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的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森林火险红色预警:极度危险,林内可燃物极易燃烧,森林火灾极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极快。
雪灾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农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霾红色预警信号: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500微克/立方米。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雷雨大风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少次红色预警?
一次红色大雾预警:2017-01-03日中央气象台首次发布最高等级的大雾红色预警!
大雾
多一点日常生活常识,少一点生活焦虑
中学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 有哪12种? 特征是什么?什么时间出现?是什么天气?
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记者段世文)今天上午,第8号热带风暴娜基莉登陆我国台湾。在此之前,第5号台风威马逊、第6号台风查特安已先后“光临”我国东南沿海等地。台风名字是怎么来的?
据专家介绍,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台风(热带风暴)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每年登陆我国就有六、七个之多。多年来,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这里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我国按其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设在日本东京的世界气象组织属下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则以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后顺序编号。美国关岛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用英美国家的人名命名,国际传媒在报道中也常用关岛的命名。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影响本区的台风自行取名。为了避免名称混乱,有关国家和地区举行专门会议决定,凡是活跃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热带风暴),从去年起一律使用亚太14个国家(地区)共同认可、具有亚太区域特色的一套新名称,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除了香港、澳门各有10个外,祖国大陆提出的10个是:龙王、(孙)悟空、、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专家们介绍说,第5号台风威马逊,是泰国命名的,含义是“雷神”;第6号台风查特安是美国人给取的名,意思是“雨”;而今天登陆台湾的第8号热带风暴“娜基莉”,是柬埔寨一种花的名字。据悉,热带风暴加强后就会成为台风。
专家们说,早在18世纪,澳大利亚气象学家突发奇想,开始用女性名给台风起名,作为一种荣誉或纪念,赠予自己的女友、爱妻或是受冷遇的政治家。这一做法在欧美各国迅速流行。1949年,大西洋第一个飓风被命名为“哈里”,因为飓风袭击佛罗里达州时,哈里斯·杜鲁门正在那里视察;不久,又一更疯狂的飓风扫荡了佛罗里达,人们便把她尊称为总统夫人“贝斯”。某年台风季节,墨西哥湾同时跳出两个台风,分别取名为“艾丽丝”和“巴巴拉”。这对小姊妹引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结果,反对用女性名给台风取名的运动风起云涌,信件和呼声几乎淹没了报界和天气局。尽管如此,但是固执的气象学家们仍坚持这一做法,许多国家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19年的赛西尔飓风,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男姓名字命名的台风。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有关专家认为,台风不仅仅会带来狂风骤雨,有时也会造福人类。高温酷暑季节,台风的光临可解除干旱和酷热,因此起个文雅的名字也无妨。不过,台风委员会另有规定,如果某个台风确实犯下滔天大罪,有关成员可以提出换名申请,从而把这个恶魔永远钉在灾难史的耻辱架上。
文章来源:新华社
://geoteach.jyjy.net.cn/one/sh/qxmc.htm
气象科普-4:台风!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36 次) 时间:2003/09/01 10:39pm 来源:金玉良言
[这个贴子最后由金玉良言在 2003/09/01 10:40pm 编辑]
台风!台风!
Typhoon, Hurricane
柯南
在普通人眼中,“台风”是令人避之不及的一个词。台风,是与狂风、暴雨、巨浪和惊人的破坏力联系在一起的,有的时候还包括死亡。
台风是地球上的空气漩涡。仅仅说它是漩涡不足以形容它,还应给它加上“巨大的”作为定语:一个典型的台风直径能达到800公里。但是,台风的“厚度”(也就是高度)相比它伸展的面积小得多,大约在15到20公里左右。
如果地球从不自转,那么台风也就不可能产生。地球自转会带来一种力,科学家称之为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是一种非惯性参照系的惯性力)。相对于推或者拉产生的力而言,科氏力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力,但是它的力量确实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造就台风。
台风通常孕育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海面上。当然,台风并非一开始就如此的狂暴和体积庞大。最初,如果某地比较热,此处的空气就受热上升,气压变低。周围的空气就会赶来补充这个低压区域。但是,由于科氏力的作用,赶来的空气不会沿径向直达低气压中心,而是盘旋着靠近中心。具体来说,北半球的科氏力会让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正好相反。所以,北半球的台风全都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台风的旋转需要巨大的能量驱动,为了给台风提供能量,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持27摄氏度以上。于是,在热带洋面上就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漩涡。如果条件合适,这个气旋的能量就会增强。最初,科学家把这个漩涡称作热带低压,按照漩涡中心附近的平均最大风力,它的名字就会逐步升级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如果进一步增强,那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台风。
台风就是热带气旋。但是这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称呼。生成于太平洋西部的被称为台风(Typhoon)。英语中的“台风”这个词就是来自广东话的“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东北部的则被称为飓风(Hurricane)。
台风有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特征,那就是台风眼。台风眼是台风中心较为平静的地区,圆形,直径大约数十公里,被风壁环绕着。由于风呈螺旋形靠近台风的中心,中心附近的风转得太快了,受到的离心力让它们无法靠近台风的中心,这就是台风眼的来历。台风眼内的天空无云或者少云。如果只看台风眼内平静的天空,谁也无法把它和狂暴的台风联系在一起。
台风形成后,就会向纬度较高的地区运动,所到之处产生破坏。但是一个台风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如果台风得不到足够的水汽和能量,它就会消失——例如,当台风登陆以后,它就会很快的烟消云散。台风也不会运动到纬度太高的地区。
通常,每一个台风都会被编上一个4位数的号码。为了提醒公众对于台风危害的注意,台风同时还会获得一个名字。上个世纪初,美国人曾经用女孩子的名字作为台风的名字。今天,台风的命名更加多样化,例如,台风“龙王”、“悟空”等等。
台风带来巨大的破坏,有人曾设想用人工的方式破坏台风,例如“炸毁”。但是这种想法还无法付诸实践,因为台风的能量实在太大了。不过,台风也并非一无是处。台风还释放了热带地区过多的热量,如果没有台风,热带地区很可能发生更加极端的天气现象。此外,台风会给陆地带来充足的降水,还能消除盛夏的炎热。你想要一个台风吗?
://.lasg.ac.cn/cgi-bin/forum/view.cgi?forum=12&topic=108
找一篇用气象学知识解读一首古诗的文章,
如果表格看不清的话,到原来的地址里去看://.pep.cn/200406/ca426522.htm)
17 看云识天气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是概述,语言很有特点。先总说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接下来,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学习这段语言,教师要让学生熟读,细细体味语言的美妙,尽情想像蓝天白云的奇妙变化,甚至可以让学生模仿写作。
接下来的4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此处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不用行不行?)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这就是文章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个思路理清。理清了思路,看文章才不盲目。
具体到一段文字中,也是有思路的。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几类呢?薄云有什么特点呢?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它们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点。这一段分四层,非常清晰,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写出来。作者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来表现的。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写作思路与上面几段相同。从第6段开始,文章转入了另外一层意思,即“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应该说,“云的光彩”是被第1段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所涵盖的,所不同的是3、4、5段是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的,第6段转为从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出说明角度的变化,并且总结写作经验: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事物。按照云的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作者还把它们之间的差别作了介绍,这是比较说明。作者还引用了谚语,说明这是经过人民群众实践检验了的,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一段的层次也很清晰。由此可启发学生总结出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1.层次清楚,有纲有目;2.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3.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4.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问题研究
1.这是一篇科普文,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天气知识的学习上呢?还是放在说明文的学习上呢?还是两者兼有呢?如果放在对天气知识的学习上,很容易上成地理课,应该以学习文章的阅读规律为重点,把握这一类文章的特点。对天气知识的学习可适当进行,一点不学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把对天气知识的学习渗透在阅读的训练中。
2.对于云的名称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可结合课本前面的彩色插页加深理解。比如“卷云”的中,卷云呈现出卷起的样子,有一个小钩。另外,文中看云的角度是从地面往上看,不是从飞机上往下看。
练习说明
一 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题。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参考答案:
1.这道题检查学生把握中心句的能力。中心句是“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解题思路是:本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云的千姿万态,最后一句话总结,点明中心,后面的文字是对它的具体说明。
2.云的种类繁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设计表格,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云的种类,从而更加清楚地理解课文。解答这道题的思路是,先把云分成两大类:按照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的云和雨雪天气的云;再按照云的光彩分为四种。列表如下: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 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 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在形式上还应该是排比句)。
参考答案: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解答此题主要靠想像和联想。从形状入手,既考虑静态,又考虑动态。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开展活动。
1.从现在开始的几十天内,每天抽个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轮流发布天气预报,看谁预报得准确。
2.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可以查阅资料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分类积累。
此题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答案从略。
教学建议
一、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
二、建议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云的,加强感性认识。
三、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通过学生的读书、讨论和教师的答疑来完成。
四、结合“有关资料”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运用于生活中。
有关资料
一、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我们在这里将这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汇总在一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过河,大雨滂沱”: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的云飘过“”,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 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这句谚语和“太阳笑,淋破庙”“亮一亮,下一丈”等谚语类同。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鲤鱼斑是指透光高积云,产生这种云的气团性质稳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气流,云体便迅速消散,次日将是晴好天气。但是,如果云体好像细小的鱼鳞,则是卷积云,这种云多发生在低压槽前或台风,近期会刮风或下雨,所以又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谚语。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这里所指的云,是低压区里的低云。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天气即将转晴,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云钩向哪方,风由哪方来”:云钩指的是钩卷云的尾部,出现在高空,有时上端有小钩,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钩所指,是高空风的方向,而高空风往往又与地面相联,所以根据云钩方向大体可测知风的来向。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是说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因为早晨吹暖湿的东南风,温度较本地空气为高,形成上冷下热,水汽易上升成云,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热,空气对流上升,更促使云层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从而可能使天气变为不风即雨的情况。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降阵雨与冰雹。
“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说气压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顶形成云层。至于是否会降雨,一般要视情况而定,如云逐渐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渐抬升变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见到雾之后来了云,可能低气压要来临,是要下雨的兆头。反之,如云消雾起,表示低气压已过,晴朗天气即将来临。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指太阳从云层的空隙中照射下来,称“日射脚”,傍晚出现日射脚,说明对流作用强烈,预示有雨。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晴。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现雾,说明有暖湿空气移来,空气潮湿,是天阴下雨的征兆;久阴之后出现雾,表明天空中云层变薄裂开消散,地面温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结成辐射雾,待到日出后雾将消去,就会出现晴天。
在暖季的早晨,如天边出现了堡状云,表示这个高度上的潮湿气层已经很不稳定,到了午间,低层对流一旦发展,上下不稳定的层次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形成积雨云而发生雷雨。所以有“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的谚语。
另外,有天气预兆的云在演变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季节性和地方性。当天空中的云按照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这样的次序从远处连续移来,而且逐渐由少变多,由高变低,由薄变厚时,就预示着很快会有阴雨天气到来;相反,如果云由低变高、由厚变薄、由成层而崩裂为零散状的云时,就不会有阴雨天气。在暖季早晨,天空如出现底平、顶凸、孤立的云块(淡积云),或移动较快的白色碎云(碎积云),表明中低空气层比较稳定,天气晴好。
此外,云的颜色也可预兆一定的天气,如冰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色乱绞的云丝,云边呈土**。黑色是阳光透不过云体所造成的;白色是云体对阳光无选择散射或反射的结果;红**是云中某些云滴(直径在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间)对阳光进行选择散射的现象。有时雨云也呈现淡**,但云色均匀,不乱翻腾。还有不少谚语是从云色和云形来预兆要下冰雹的。例如,内蒙古有“不怕云里黑,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黄云下面长白虫”等谚语,山西有“黄云翻,冰雹天;乱搅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黑云黄云土红云,翻来覆去乱搅云,多有雹子灾严重”等谚语。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一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蛋”等说法,这些都说明当空气对流强盛,云块发展迅猛,像浓烟一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时,就容易下冰雹。
二、看云识天好出游
天气状况对户外活动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遭遇恶劣天气多半起因于天气骤然变化。为了享受快乐的户外生活,旅游者在收听天气预报的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气候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
这里介绍10种云层形式,有“积”字表示云的形状是块状(无关大小),有“层”字表示天空布满阴沉的云。每种类型都给出了分布的大约海拔高度,云层越高,天气越好。在极地地区,同种类型的云层会在更低海拔的天空出现。
卷积云:小圆块积云,看上去如同波纹状,常被称为“鱼鳞天”,通常海拔高度5 000~8 000米,一般预兆晴朗天气。
高积云:类似于卷积云,预兆天气良好,但它的覆盖范围更广,云层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现于暴雨之后,悬浮在5 000~6 000米的高空。
积雨云:为低层雷云,云色乌暗。塔形云层高可达6 000米,顶部平云层被称作砧顶。积雨云常带来强风暴雨、雷鸣和闪电。上层类似卷云,顶层类似雨云。
积云:很易于识别,蓬松状白云,如同团团棉絮,飘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开意味着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发展得越来越大,前端越来越多,很可能会带来一场突然降临的暴雨。位于海上碧空中的积云,通常表明离陆地已经不远,高度一般不超过2 500米。
卷云:由冰晶形成的高层缕状云,这也是它看上去纯白色的原因,经常称作马尾云。它们也通常意味着天气晴朗,高5 000~9 000米。
卷层云:由冰颗粒形成,看上去像白云的纹路,这些是惟一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光晕的云层。如果卷层云扩展,意味着天气晴朗;如果卷层云缩小,意味着将要下雨;如果天空笼罩着卷云,卷云上部的天空变暗,逐渐形成卷积云,这预示着雨雪的来临。
高层云:在阳光或月光照耀下,看上去像灰色的幕幔。如果湿空气靠近,云盘消失,云层变厚、变暗,直至下雨,高可达2 500~6 000米。
雨层云:为低层乌云,笼罩在空中,意味着4小时之内会有降雨,通常会持续几小时。
层积云:低层覆瓦状云层,通常覆盖整个天空。云层较薄,阳光可以透射下来。它们可能会带来雷阵雨,但一般会在午后消失,留下一片晴朗明亮的蓝天。高度低于2 500米。
层云:云层最低,犹如浓雾笼罩在空中,刚开始出现时经常会被误认为是高山浓雾。它们并非很自然的雨水云,但也可以形成蒙蒙细雨。如果在夜间它越来越厚,覆盖在清晨空中,通常这会是晴朗的一天,高度不超过2 500米。
参考资料:
科学小知识100字大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苏东坡的『定风坡』完成於被眨黄州(汉口附近)和家人清苦度日期间某一个『中途遇雨』的日子。那天他在雨中穿著蓑衣、草鞋,持竹杖而疾速而行,就像有些人郊游遇雨一般,有股突发的亢奋,似乎一切都想通了,因而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景。对於这首著作的点点滴滴,文人墨客落笔者甚多,用不著像我这样的外行人弄斧,此地要说的是原词第一句中的『穿林打叶声』。
能造成穿林打叶声,以气象观点而言,约可分为两种状况。一是小雨,雨滴直径约一千微米(百万分之一公尺),它们的下降速率约每秒四公尺:会形成『沙沙』之声。一是正常或较大的雨,雨滴直径二千至五千微米,下降速率每秒六.五至九公尺,所造成的声音就会愈来愈像『打叶』了。值得注意的是雨滴愈大,代表上升气流愈强,发生雷雨的机率亦增大,因而您如果在山林中行走,转到雨滴打叶声应移至路中央(不靠树),并迅速进入室内或低洼处躲避以免遭遇雷击。如果附近没有房屋,那就在低洼处等一下,学学苏东坡的『且徐行』,因为这是最安全的措施,而且,形成大雨滴的对流雨是一阵阵的,一阵通常只会持续二、三十分钟,用不著冒雨疾行。
大自然的文字还有那些?
1. 科学小知识100字
科学小知识100字 1. 科普小知识要简单的100字左右
1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 气候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 小气候 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城市气候 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6.热岛效应 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7.为什么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气压是指地球上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一个地方的气压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当气压降低时,天气阴雨,气象升高时,天气转晴。气压发生变化有许多原因。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压。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2. 关于科学方面的小知识,一则不要太长,100字以下
为什么海滨的空气特别清新呢?
海浪每天不断地拍打着海岸,海潮时涨时落,给海滨带来美丽的景色和悦耳的涛声,同时也带来了湿润的海滨空气。
海滨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称为“空气维生素”,它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增加氧的吸入量,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在城市内的一般公共场所,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为10-20个,室内含40-50个,绿地草坪可为100-200个,而海滨可达1万多个,为室内的几百倍呢!
负氧离子是带负电的离子,有杀菌的作用,在空气中能抑制细菌的繁殖。大量的负氧离子提高人的交感神经的功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还能增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
因此,海滨建有很多的疗养院,因为,海滨空气对患有肺气肿、高血压、神经衰弱、哮喘、贫血等疾病的人有治疗作用,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使人精神振奋。 (中国龙网)
狮子座流星雨的由来
3. 急~~~~~关于科学常识的小文章(100字以内)
、森林火灾不仅能烧死许多树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同时还引起树种演替,由低价值的树种、灌丛、杂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2、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 *** ,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3、被火烧伤的林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
森林火灾后,促使森林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 4、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火灾能烧死并驱走珍贵的禽兽。
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此外,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
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安定。 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措施: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 《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 *** 行政领导负责制,要组织有关部门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
森林火灾综合治理 以《森林防火条例》为依据,以“抓基层、抓基础”为重点,以抓具体措施为突破口,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建立“立足基层、立足基础,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群防群治、自防自救”的森林防火新机制。 主要内容是:1、加强宣传教育。
2、强化野外火源管理。3、加快防火工程建设。
4、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5、加强指挥调度。
6、强化监督检查。7、森林火灾善后处理。
林火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和火源 森林可燃物 按易燃程度分:一是易燃物:在一般情况下,易干燥,易燃,且燃烧速度快。这类可燃物包括:地表干枯的杂草、枯落叶、凋落树皮、地衣和苔藓及针叶树的针叶、小枝等。
二是燃烧缓慢可燃物:一般指颗粒较大的重型可燃物,如枯立木、树根、大枝、倒木、腐殖质等。这些可燃物不易燃烧,但着火后能长期保持热量,不易扑灭。
在清理火场时很难清理,而且容易发生复燃火。 三是难燃可燃物:指正在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火险天气 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火源 火源包括人为火和自然火。
扑灭森林火灾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在扑灭森林火灾时,只要控制住发生火灾的任何一因素,都能使火熄灭。 原理: 1、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燃点以下。
2、阻隔可燃物,破坏连续燃烧的条件。3、使可燃物与空(氧)气隔绝。
基本方法: 1.冷确法 在燃烧的可燃物上洒水、化学药剂或湿土用来降低热量,让可燃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火熄灭。 2.隔离法 取阻隔的手段,使火与可燃物分离、使已燃的物质与未燃的物质分隔。
一般取在可燃物上面喷洒化学药剂,或用人工扑打、机翻生土带、用高速风力、提前火烧、适度爆破等办法开设防火线(带)等,使火与可燃物、已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烧的可燃物分隔。同时通过向已燃烧的可燃物洒水或药剂,也能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和难燃性。
3.窒息法 通过隔绝空气使空气中的含氧率降低到14—18%以下,而使火窒息。一般用机具扑打,用土覆盖,洒化学药剂,使用爆破等手段使火窒息。
扑火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 *** 或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工作。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除城市的市区外,一切森林防火工作,都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国家积极支持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第四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 *** 行政领导负责制。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负责重要责任,林区各单位都要在当地人民 *** 领导下,实行部门和单位领导负责制。
第五条 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章 森林防火组织 第六条 国家设立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其职责是: (一) 检查、监督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重大行政措施的实施,指。
4. 有关科学的小知识
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
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 *** 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2643266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鸟怎样睡觉的 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哦! 美丽的绿头鸭和天鹅们,白天在水中捕食、戏耍,夜晚休息时也离不开它们最爱的水面。
它们把优美的长脖子弯曲着,将头埋在翅膀里,然后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边做着美梦,一边随波逐流,好不悠闲。 鹤、鹳、鹭等长腿鸟总是单脚独立而睡,累了再换另一只脚,是劳逸结合的典范。
鹧鸪休息时喜欢成群围成一个大圈,然后一律头朝外尾向内。这样,不管敌人从哪个方向袭来,它们都能及时发现并逃走。
画眉、百灵等叫声悦耳的小鸟,睡觉时通常弯下两腿,爪子则弯曲起来牢牢地抓住枝条,所以不用担心它们会从树上摔下来。 而猫头鹰这种“值夜班”的猛禽,你总能在白天看见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站立在浓密的树枝上,其实这时它正在睡觉呢。
猫头鹰的睡觉姿势是不是很另类啊,它这样可是为了时刻监视周围环境防备着敌人的袭击哦。
5. 科学小故事100字科学科学
一天,小马冬冬来到马路上,抬头一瞧,发现一排小鸟站在电线杆上,它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们都怕电,而小鸟却一点也不怕,站在电线杆上也不会被电击呢? 小马冬冬决定问个清楚,它来请教森林里最聪明的山羊爷爷。
“咚咚咚!”小马冬冬有礼貌的敲了敲门,山羊爷爷开门了,一见是小马冬冬,微笑地说:“是冬冬呀!你怎么来了?” 冬冬把自己的疑问对山羊伯伯说了出来。 山羊伯伯听了,摸了摸白花花的长胡子,说: “这是因为发电厂发出的电从一条线流出来,再经过另一条线流回发电厂。
流出的线叫火线,流回的线叫地线。 当与这两条线同时接触时,就会和这两条线构成一条使电流流通无阻的通路,人就会被电着。
鸟儿只站在一根电线上,身体的其他部位没有碰到另一根电线,所以就不会被电着啦!” 冬冬听了,高兴的说:“原来是这样啊!我知道了,谢谢山羊伯伯!”。
6. 科学小故事100字科学科学
一天,小马冬冬来到马路上,抬头一瞧,发现一排小鸟站在电线杆上,它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们都怕电,而小鸟却一点也不怕,站在电线杆上也不会被电击呢?
小马冬冬决定问个清楚,它来请教森林里最聪明的山羊爷爷。
“咚咚咚!”小马冬冬有礼貌的敲了敲门,山羊爷爷开门了,一见是小马冬冬,微笑地说:“是冬冬呀!你怎么来了?”
冬冬把自己的疑问对山羊伯伯说了出来。
山羊伯伯听了,摸了摸白花花的长胡子,说:
“这是因为发电厂发出的电从一条线流出来,再经过另一条线流回发电厂。流出的线叫火线,流回的线叫地线。
当与这两条线同时接触时,就会和这两条线构成一条使电流流通无阻的通路,人就会被电着。鸟儿只站在一根电线上,身体的其他部位没有碰到另一根电线,所以就不会被电着啦!”
冬冬听了,高兴的说:“原来是这样啊!我知道了,谢谢山羊伯伯!”
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一丶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二、看云测天
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
三、看雨测天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四、闻雷测天
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
五、看雾测天
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
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
六、看天象测天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七、看物象测天
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
“蛇过道,大雨到”、“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蚂蚁垒窝天将雨”、“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
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
八、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
有许多天气谚语是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坏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干”、“要知未来瘫不瘫,就看农历二十三”(瘫指下雨)、“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难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晒龙袍,淋破龙袍反晒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后期阴雨天数多)等。
为什么这些关键日的天气易出现变化呢?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冷暖气团经常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的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九、3个月韵律测气候
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许多作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
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例如:
⑴“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长”。
⑶“秋水纷纷,冬雪满天”、“秋有旱,冬有冰”。
⑷“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
⑸“春雪百日雨”。
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气象工作者用这些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验证工作,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
十、5个月韵律测气候
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5个月的变化和联系,大约相隔一个季节。例如:
⑴“不得春风,难得秋雨”、“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
⑵“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四九南风伏里旱”。
以上两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气。我们曾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查1月份冷空气活动与6月份降水的联系,发现26次冷空气活动,23次在以后的150天左右有降水过程,占88%,降水过程平均为3天。由此可以看出,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天上的每一颗星,地上的每一粒石子,石头上的青苔,天上飘飘的云,嫩绿的小草儿,娇嫩鲜艳的小野花,青石板桥上的晓露晨霜,比翼双飞的鸟儿,海边美丽的贝壳、凤尾螺,雪地上神秘的脚印,水里翩然游动的鱼儿,古树圈圈的年轮......
超多的!
你老早就认识了字,并且毫不费力地读出街上的随便哪一块招牌。你不会跑到理发馆里去买药,也不会跑到药房里去理发。如果人们不陪你,你也会很容易地找到路,只需要给你正确的地址、街名和门牌号码。
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云,也是天空大书上的字母。它不但讲现在的事情,而且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雨〔*雨:连绵不停的过量的雨。〕。
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铁砧(zhēn):捶打钢铁材料时垫在底下的器具。〕了。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在那儿的风就是刮得那么有力。
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
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
“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连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你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
谁如果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会立刻说出,这叫做漂砾〔漂砾(lì):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砾,碎石。〕,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
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
这样,等你将来长大了,做一个建筑工人,或者飞行员,或者海员,或者田地上的工程师——农艺师,你看大自然的书一定会像那印在纸上的书一样清楚明白。
下面是戴巴棣所写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诗中的几节: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参考资料: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二、看云测天
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
三、看雨测天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四、闻雷测天
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
五、看雾测天
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
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
六、看天象测天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七、看物象测天
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
“蛇过道,大雨到”、“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蚂蚁垒窝天将雨”、“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
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
八、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
有许多天气谚语是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坏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干”、“要知未来瘫不瘫,就看农历二十三”(瘫指下雨)、“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难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晒龙袍,淋破龙袍反晒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后期阴雨天数多)等。
为什么这些关键日的天气易出现变化呢?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冷暖气团经常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的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九、3个月韵律测气候
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许多作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
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例如:
⑴“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长”。
⑶“秋水纷纷,冬雪满天”、“秋有旱,冬有冰”。
⑷“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
⑸“春雪百日雨”。
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气象工作者用这些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验证工作,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
十、5个月韵律测气候
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5个月的变化和联系,大约相隔一个季节。例如:
⑴“不得春风,难得秋雨”、“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
⑵“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四九南风伏里旱”。
以上两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气。我们曾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查1月份冷空气活动与6月份降水的联系,发现26次冷空气活动,23次在以后的150天左右有降水过程,占88%,降水过程平均为3天。由此可以看出,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天上的每一颗星,地上的每一粒石子,石头上的青苔,天上飘飘的云,嫩绿的小草儿,娇嫩鲜艳的小野花,青石板桥上的晓露晨霜,比翼双飞的鸟儿,海边美丽的贝壳、凤尾螺,雪地上神秘的脚印,水里翩然游动的鱼儿,古树圈圈的年轮......
超多的!
你老早就认识了字,并且毫不费力地读出街上的随便哪一块招牌。你不会跑到理发馆里去买药,也不会跑到药房里去理发。如果人们不陪你,你也会很容易地找到路,只需要给你正确的地址、街名和门牌号码。
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时间可以倒退吗?
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通用9篇)
世界气象日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使人们认识到天气和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篇1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强化落实
x月上旬,我局就着手准备今年的气象日宣传工作,成立了以局长xx为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宣传方案,并召开会议对活动方案进行详实的布置,落实了详细的人员分工,相关人员各就其位,各负其责。x局长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精心准备。
二、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1、通过短信平台进行宣传
我局在3月xx日和xx日x天通过短信平台向市委、市领导、部门、乡镇园区、专业服务用户、全市气象信息员等发送手机短信近xxx人次,内容是:隆重纪念“3·23”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人与气候’,衷心感谢您对气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小学生参观我局
3月xx日下午,xx市xx小学xx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我局,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气象观测场、测报站和预报服务中心,并收看了“3﹒23”科教宣传片。我局业务人员向小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各种气象要素的测量原理,并演示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向工作人员提问,都得到了详细的解答。参观结束后,许多同学表示,通过这次参观,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了解了气象观测原理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还明白了天气和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对气候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开展气象科普进社区宣传活动
气象日当天,我局就组织科技人员早早地来到xxx社区开展以“人与气候”为主题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将气象知识送进社区。通过气象展板、播放宣传片、发放xx份《中国气象报》、xxx份世界气象日宣传专刊及xxx份传单等形式向市民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并热情解答市民们提出的问题,让市民了解更多气象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社区的一些市民表示,气象科普进社区很有必要,希望今后多搞一些这样的宣传活动。此次宣传活动气氛热烈,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4、xx为气象职工过“节”
x月xx日下午,xx市xxx在xx市气象局周国华局长陪同下,专程到xx市局视察指导工作。孙一行视察了气象台、观测场,详细了解了天气预报制作和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情况。在座谈会上,他代表市委、市向xx市局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多年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提供优质气象服务的一线气象工作者表示感谢。同时,孙要求xx市局进一步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为“奋战十二五,建设新xx”做出新的贡献。
5、气象局对外开放
为了使公众更好的了解气象工作,学习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等科普知识,我局提前三天通过短信平台和《xx信息》报向社会各界发布了气象局对外开放的公告,并于气象日当天对外开放,供市民免费参观。
三、媒体广泛宣传报导
x月xx日我局在《xx日报》区域新闻、x月xx日在《xx信息》报上发表了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主题文章。x月xx日xx电视台对我局现场宣传活动和孙视察进行了跟踪访和报导,并在xx日晚上的新闻节目中进行了播放。
四、宣传活动的意义
此次世界气象日的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严谨、宣传到位,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对于提高我市气象工作知名度、推动我市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篇23月19-23日,xx市气象局、xx市气象学会以及全市气象部门紧紧围绕世界气象日纪念主题“人与气候”,以举办开放日、报告会、讲座、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集中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纪念活动,向市民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气象科学知识,并组织气象科普宣传小组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3·23”期间,各地主要媒体刊发相关报道20余篇,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接待市民参观1000余人次。
一、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xx市气象局、xx市气象学会高度重视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在3月初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本年度“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策划工作。活动策划紧紧围绕“人与气候”纪念主题,联合xx广电总台,确立了“民生气象”主题活动方案、精心安排系列活动,并拍摄了专题宣传片、制作宣传册、宣传条幅等,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民生气象”受关注
为纪念“3·23世界气象日”,xx市气象局、xx气象学会围绕2016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人与气候”,以举办专题讲座、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集中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宣传xx“民生气象”服务品牌,向市民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科学知识。
《谈天说地》十周年——主打“民生气象”品牌。xx市气象局联合xx市广电总台社会经济频道,围绕世界气象日和全国首个“脱口秀”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谈天说地》开播十周年,制作了《民生气象》专题宣传片,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3月5日到3月22日,《谈天说地》节目开展了气象科普知识有奖问答,共有1000余位市民通过短信参与问答。50多位观众在“3·23世界气象日”参观昆山气象防雷科普馆。3月20日,《谈天说地》在欧尚超市举行十周年路演活动,气象专家与市民现场互动,解读天气热点。另外现场发放了《民生气象》专题宣传片光盘和科普宣传册100余份。
科普活动形式多、内容多。3月19-20日、3月23日xx市气象台向市民开放。“大话灰霾”专题讲座、各类气象科普展板、实地参观气象仪器,专家现场解读天气热点,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共接待市民500余人次。另外,xx市气象局开辟“3·23世界气象日”专题网页,并且通过“xx气象”官方微博与网民互动,宣传气象科普知识。
三、特色鲜明、精彩纷呈,各地纪念活动受好评
“3·23世界气象日”期间,各市(区)气象局积极做好气象日科普宣传和媒体宣传。太仓、张家港、吴江、常熟、相城均在社区、乡镇布设科普展板,发放科普宣传册;太仓、张家港、吴江主要电视媒体对纪念活动进行专题报道;昆山、吴江分别在昆山日报、吴江日报刊登纪念专版。另外,各地特色鲜明的纪念活动也广泛受到好评。
昆山——关爱青少年、倡导低碳环保
昆山市气象局充分发挥防雷科普馆未成年人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的作用,在世界气象日开展“关爱青少年、倡导低碳环保”主题科普活动。3月19日、3月22日防雷科普馆分别对昆山小主人报小记者和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免费开放,参观者可以走进观测场进行观云测天、亲手制作天气预报、观看“雷电灾害剧场”、体验“怒发冲冠”、 “户外避雷”等游戏,参观青少年约百余名。
另外还联合昆山市教育局和科协在青少年中开展“我与气象”主题征文比赛。
太仓——风云杯“气象万千”摄影大赛
为纪念“3.23”世界气象日,激发人们对气象的重视和热爱,太仓市气象局和太仓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行风云杯“气象万千”摄摄影作品大赛。大赛主题为:定格大自然绮丽风景,展现现代化气象科技无穷魅力,体现气象工作者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风貌,显示人类对气象灾害的不屈勇气和抵御能力。3月23日,来自太仓市摄影家协会的7位摄影家走进太仓市气象局风。
张家港——世界气象日专题**进社区
3月23-29日,张家港市气象局为纪念世界气象日开展“世界气象日专题**进社区”活动。活动为期一周,在张家港市体育馆以及万红、老宅等5个社区进行免费巡回播映世界气象日专题**,并布设科普展板,发放气象科普宣传册,同时与市民开展看气象、答气象问题互动游戏,共有近2000余名市民观看了专题**。
常熟——气象专家走进电台直播间
3月19日上午,常熟市气象专家走进常熟电台“政风行风热线”,介绍了2016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人与气候”,向市民普及气候变化等科普知识,同时解读了2010年天气气候特点。气象专家还通过电话连线就天气热点与市民进行互动交流。
吴江——气象服务“零距离”
3月22、23日,吴江气象专家分别与金家坝群众村100余养殖户、经济开发区20余家危化品企业开展座谈,为养殖户和企业带去“零距离”气象服务。在两次座谈会中,气象专家现场答疑,为养殖户及危化品企业提供了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介绍了气象预警信号,雷电灾害防御等科普知识,并发放了气象科普知识、气象法律法规宣传册100月份,受到广泛好评。
3月23日下午,气象专家还在梅石社区开展了“人与气候”的讲座,介绍了贴近生活的气象科普知识和突发灾害性天气的应对措施等气象生活常识。同时在社区内设摊展览,赠送《中小学生生防灾减灾读本》,向广大市民普及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科普知识。
吴中——召开为农服务示范镇建设推进会
3月22日,吴中区气象局、吴中区农业局、吴中区委农办组织召开了气象为农服务示范镇建设推进会和农业信息员培训会,东山镇人民、镇农林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东山镇各村及农企信息员近3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纪念世界气象日,并为大力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推进气象服务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相城——领导座谈,共话气象
3月23日,相城区气象局邀请xx市气象局杨金彪局长、陈建华副局长与相城区曹后灵区长、戴兴根副区长、区人大邵雪耕主任、以及开发区和各镇、街道分管领导进行座谈,共同纪念3·23世界气象日,共谋相城气象十二五发展。相城区气象局毛国良局长还向各镇(街道)、开发区发放了属内气象信息员聘书和《气象信息员知识读本》、《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等。
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篇3一、高度重视,纪念宣传活动有声势
围绕世界气象日主题,以举办座谈会、报告会、讲座、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集中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结合本地实际,丰富宣传内容,突出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公众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争取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二、精心策划,开放日活动有实效
世界气象日对外开放接待社会公众参观活动,是加强宣传的重要形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向社会公众开放气象展馆、展厅、科普基地及有条件的开放气象业务场所,通过参观讲解、专家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气象工作,普及气象知识。
三、拓展渠道,媒体宣传工作有内涵
加强与当地各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联系,集中优势和宣传力量,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的宣传契机,结合当前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热点,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向社会媒体平台提供纪念日活动新闻通稿和主题宣传片,举办专题访谈(网络、电视、电台),用报刊专版、专栏、新闻、专题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发布活动信息。通过电道、街头显示屏、公交电视等载体,播放气象科普专题影片,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努力扩大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公众认知度,着力增强公众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为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深入基层,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
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组织编写、制作或向相关单位联系购买各类气象科普宣传品。要抓住科普宣传的良好契机,集中在世界气象日前后组织气象科普宣传小组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活动,送书刊、送展览、送讲座。要结合为农气象服务工作,组织气象信息员交流培训,通过气象信息服务站传递气象科普知识,逐步形成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常态化。
五、加强领导,切实做好组织、指导和总结工作
切实加强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领导,制定详细活动方案,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确保安全,争取最好的宣传效果。
各有关方面要加强对下活动的指导,加强工作的交流和联动。世界气象日活动开展期间,江苏省气象局、气象学会网站将开辟气象日专栏,刊载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致辞、科普宣传展板设计稿、以及各地开展活动的情况。各单位要及时将活动开展的、文字信息报道等报送省局OA信息交流园地,认真总结今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效果和经验。
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篇4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提早谋划部署。3月14日,市局组织召开会议专题安排部署纪念世界气象日活动,要求按照围绕主题、创新形式、生动活泼、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好此次纪念活动。
二是创新思路,形式丰富,策划制作有特色的宣传材料。市局中心制作 “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气象兰州陪伴您,智慧气象---“气象兰州”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3.23世界气象日,约吗?”等一系列宣传网页从3月17日开始推送至手机微信、微博和APP客户端,充分、灵活的运用网络和新媒体,扩大气象科普宣传覆盖面,提升影响力。
三是充分借助社会媒体,在兰州晚报、兰州电视台等媒体发布气象科普知识和相关信息,播放气象日宣传专题片,扩大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公众认知度,增强公众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确保活动实效。
四是组织参加省气象局在金轮广场举办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3月19日,市局组织近20人的气象科普宣传组参加了省局组织的户外宣传活动,通过在活动现场分发宣传资料,架设六要素自动气象站,现场推广兰州天气手机APP,扫微信二维码赢取小礼品、现场讲解火箭增雨以及气象行政执法相关工作等方式,多渠道展示了气象工作。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前来咨询近期天气、气象灾害防御、空气污染防治等知识的市民达1000多人次,为广大市民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气候、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篇53月23日上午,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观云识天”的主题,我局组织干部职工走上街头开展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气象科普宣传资料和主题环保袋、现场接受市民咨询等方式大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发放《中国气象报》世界气象日专刊、《气象应急避险常识》、《防雷避险手册》、《社区气象灾害避险指南》等各类材料1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余人次,为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和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出了积极努力,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一、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放日”活动
3月23日下午,XX市局邀请《滁州日报》小记者来市局探秘气象风云。小记者们参观了气象台、观测场和气象制作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向小记者们深入讲解了天气预报、大气探测、人工增雨、气象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气象科普知识,观看了气象科普宣传,并赠送了科普读本,小记者们在参观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兴趣,都听得非常认真,不时还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参观结束后,XX市局向师生们赠送了气象科普读本,鼓励小记者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气象知识,争做气象有心人。
二、制作世界气象日宣传品和纪念品
围绕20XX年世界气象日纪念主题,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征订和编印了世界气象日宣传资料,并制作了印有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的环保袋和宣传气象工作的纪念品。
三、利用各种媒体做好宣传活动
为隆重纪念“3.23”世界气象日,XX市气象局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的同时,还积极通过电视台、电台、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微博、微信平台、气象节目、应急信媒体系统广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的契机为广大市民献上了一份内容丰富、形势多样的气象科普大餐。
XX市气象局的系列活动得到了滁州电视台、滁州日报社的积极支持,日报社记者多次赴我局访活动开展情况,并利用报社的和平台,积极宣传气象科普知识。3月24日,滁州日报社《皖东晨刊》分别在头版、第10版全版报道了XX市气象局“3.23”世界气象日活动开展情况,并向广大市民朋友介绍了今年“3.23”世界气象日主题、XX市天气气候、气象灾害及防御等相关科普知识,《滁州日报》也在头版对我局开展的“3.23”主题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本次活动注重宣传效果,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不断探索、创新科普宣传形式,使气象科普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气象知识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也使社会大众对气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有力宣传了气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三农”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为今后气象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篇6今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按照市气象局的部署,开展好科普宣传的各项活动,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好该项工作,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为了该项活动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科室的同志积极参与。由于组织到位,机构健全,既有新的工作思路,又有新点亮点,整个活动比较成功。结合今年的气象科普主题“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进一步向社会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要求,我局今年多举措的举办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1、深入开展“气象科普进农村”活动,向当地农民朋友们仔细介绍了暴雨洪涝、雷电大风、高温干旱、大雾等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预警知识和防御措施,并针对当地农民需求,制作了农业气象科普宣传材料,布置了气象科普宣传展板,累计发放气象科普宣传材料x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x余人次,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群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对促进“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两个体系”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2、在县城文化广场开展“气象科普进社区”活动,下午在老年活动中心广场开展气象日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悬挂气象灾害防御常识挂图,给广大群众发放气象灾害防御手册,答询群众有关防灾常识咨询,有针对性地向社区居民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升社区居民气象科学素质和气象灾害防灾自救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开展“气象科普进企业”活动,通过发放气象科普宣传资料的方式,向该企业广大职工介绍如何正确防御雷电、突发性气象灾害等气象科普知识,向广大职工发放科普宣传资料x余份,普及企业职工科学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了企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4、开放气象现代化设备展示活动,来自实验小学的多名学生在老师在带领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现代化气象设备,学生们踊跃提问,局工作人员热情地解答学生们的提问,讲解气象知识,向学生们播放科普知识教材,并向师生们赠送《中小学气象灾害防御指南》x余册,给学生们传授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夯实校园防灾减灾能力,得到了校方的高度肯定。
5、及时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对气象信息员进行培训,同时促进信息员各项工作的开展。
6、通过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气象日主题和气象科普知识。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对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促进“两个体系”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篇7通过精心组织筹备,联合县科协,开展了街头科普宣传、天气咨询、媒体现场报导、开放日学生参观活动、板报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地开展气象知识宣传。
3月20日,我局组织全局二级班子讨论今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安排。会上确定了活动日程,明确相关宣传板块的直接责任人,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并与县科协紧密衔接细化活动内容。
围绕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这一主题,气象局团支部在3月21日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黑板报一期,以此来吸引单位职工、参观学生、来往办事人员驻足浏览了解。
3月23日上午,我局与县科协的工作人员联合,在腾冲繁华商业街十字路口设立宣传点开展宣传纪念活动。通过与县建设局协调在闹市区悬挂主题宣传标语一幅,展出新制作的宣传展板八块、发放宣传材料900余份,解答过往群众咨询120多人次。
下午,腾冲二完小200多名小学生到气象局参观学习。在我局工作人员精心组织下,将这200多名学生分成4组,轮流到地面、高空、预报、科普馆、防雷、人影指挥中心接受气象科普教育,观看气象日专题。参观结束,学生老师都表示学到了书本上接触不到、平时一知半解的知识,知道了气象服务从观测到预报的各个流程,通过开放日活动起到了解气象科普、认识气象工作的目的。
今年的3.23世界气象日,整个宣传纪念活动做到了准备充分、组织有序、分工合理、亮点突出,与电视台、科协的等部门的联合,充分展示了协作高效的特点,结合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和当前出现频繁的极端天气背景,扩大了宣传效果,进一步增强了气象部门在地方和广大公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篇8为迎接“323”世界气象日活动,近日,兴国县气象局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以“三进”形式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
“进学校” 工作人员深入到精准扶贫挂点村——杰村乡曾田村小学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通过播放气象科普宣传片、气象知识趣味问答等形式,向媒体信息渠道匮乏的农村里的小学生们,生动形象的讲解了气象原理等相关知识。
“进农村” 连续几日,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逢圩”乡镇、管委会,摆摊设点,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发放春耕春播服务材料等方式,并结合兴国气候特点及现阶段天气情况,主动服务上门,给当地老百姓上了一堂他们切需的气象灾害防御、春耕春播知识课,真正做到了送科技下乡。
“进企业” 一直以来,企业安全生产都是我局关注重点,此次结合气象日主题,组织我局防雷技术服务人员,给企业送去了气象防灾减灾相关服务材料、科普宣传资料,让他们知道防雷减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世界气象日活动总结 篇93月21日、22日和23日分别是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曹西庄小学以此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环保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对师生进行关注天气、气候、水和森林的科普教育,努力增强学生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等意识。
一是通过国旗下讲话,让学生了解“世界森林日”的来历,我国森林的现状及保护森林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森林同我们同呼吸、共生存,拥有森林,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号召,开展“每人种养一棵树”等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森林。
二是召开“节约用水,保护生命之源”主题班会,通过演讲、小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世界水日”的由来、我国水现状、作用以及保护水的重要意义等,掌握节水小窍门。在校园内外开展“珍惜生命之源”节水小实验,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中体会水的可贵,养成节水、护水的良好习惯。
三是学校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气象的知识,认识常见的天气预报符号。组织开展了气象谚语收集活动,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关注气象,提高保护地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夜听:别让遗憾成为常态
当然可以,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只要你努力,我相信是可以的,记住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对论,只要你的速度快于光速,时间就可以倒退! 想不通这个问题 不过据说真的有时光隧道这个东西 现实世界中有时间通道吗?如果有,人们能够通过时间通道回到过去和跨越未来吗?长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不懈地思考和研究着这些问题,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本文中介绍的便是这一系列有关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比较突出的几例离奇。 南极惊现“时间之门” 1995年,科学家们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南极洲上空的那些不断旋转着的灰白色的烟雾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最初,他们认为这些只是普通的沙尘暴。但是几天过去以后,这些灰白色的烟雾还是保持着原来的形状,只是在原地旋转着,也没有做前后或者上下方向的移动,就好像是一幅悬挂在空中的、相对静止的巨型立体风景画。科考人员决定认真研究这种现象,于是他们发射了一个气象气球,上面装备了测定风速、温度和大气湿度的仪器。一开始,这个气球还是缓慢地向上飘升着,但接近灰白色烟雾时,就骤然急速地上升,很快就消失在那团烟雾中了,仿佛这团烟雾里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似的。 过了一会儿,研究人员利用拴在气球上的绳子收回了这个气球。当他们对气球上的观测仪器进行检验时,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让他们感到震惊和迷惑不已:这个乞求的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是1965年1月27日,正好倒退了30年!开始他们以为是计时器坏了,于是又换了一个计时器,并且有进行了几次同样的试验。但是每次都确确实实表明时间是倒退了,计时器显示的都是过去的时间。 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特的现象呢?后来有的科学家这样分析:宇宙中的世界可以以时间来划分,除了我们人类现在生活着的世界外,还存在着过去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而南极上空的这片充满着灰白色烟雾的区域,实际上就是连接着现在的世界和过去的世界的一个通道。于是,这些科学家将南极的这片区域称为“时间之门”。 据悉,针对南极的这种神秘现象的研究仍在秘密地进行之中。这些灰白色烟雾到底是不是跨越另一个世界的时间通道,尚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鉴别。 “时光倒流”的秘密试验 据俄罗斯《真理报》的最新报道,早在几十年前的前苏联时期,有关部门和科学家就已经开始暗中进行“时间逆转”的研究和试验,并成立了个“平行世界”研究所。之所以以这个名字命名,是因为他们分析和猜测,在这个宇宙中,除了我们人类现在所生活和认识的这个世界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个人类一直无法认识和更难以进入的“平行世界”。不幸的是,1952年,前苏联秘密警察组织***贝利亚开始立案调查这些参与试验的人员,结果有18名专家被,59名在读和已毕业的物理学博士被关进了监狱。后来,研究所在的赫鲁晓夫的领导下才又重新开始了研究。 时至今日,俄罗斯科学家仍没放弃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俄罗斯曾出版的一本名为《时间机器:加速前进》的书中,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俄罗斯有关问题的研究:瓦蒂姆·车诺布罗夫是一位热衷于时间倒流现象研究的科学家,从1987年起,他和一些科学家就开始利用地磁泵来制作时间机器。2001年8月,他们在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地区的一个偏僻的森林里对一个新型的时间机器进行了试验。这个机器只用汽车的电瓶作动力,能量很低,但它改变时间的幅度仍达到了3%,就是说最大限度地减缓时间可以高达每小时1.5秒。实践的改变是由对称的晶体振荡器来记录的。最初,研究人员花5分钟、10分钟、20分钟来操作这台机器,最长的一次时间延缓持续了半小时。在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觉得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可以同时感受到不同时间的“这边”和“那边”的生活,仿佛空间完全打开了。 不可思议的爆炸 以上的介绍给人们一种感觉:关于时间倒流的研究似乎相当顺利、毫无风险,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1989年8月30日,一次悲剧发生了。位于俄罗斯安州岛的一家专门研究时间问题的研究所的一个办公室发生了剧烈爆炸。爆炸不仅破坏了重达780吨的试验舱体,而且也毁掉了这个占地两万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的所有建筑物和动植物。调查人员在爆炸现场发现了许多与研究有关的物品,但就是没有找到载有3名试验者的试验舱体以及这3名试验者。关于这个悲剧的一种说法是,载有3名试验者的舱体在另外的空间或者是在进入另外空间的过程中撞上了一个巨大的物体,可能是小行星一类的东西。因为丧失了动力系统,舱体和试验者很可能永远地留在了另外的空间中。 保留在俄罗斯国家档案馆中的关于这起爆炸的档案中有一段在爆炸现场发现的关于这次试验的最后的纪录,上面这样写道“我们马上就要死掉了,但是我们仍然在进行试验。这里很黑,我只能借助不知哪里透来的一点点微弱的光线来做这篇记录。我们所看见的所有东西都变成了两个;我们的手和腿都变得透明,我们能够透过皮肤看见血管和骨骼。氧气供应还可以满足43个小时,但是生命支持系统破坏的很严重。给我们的家庭和朋友以最好的祝福……”然后纪录就突然中断了。 俄罗斯有关部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调查此次爆炸事故,但到目前为止,他们仍然无法弄清:爆炸是如何产生的? 爆炸从开始到结束这一过程有多长?在这个过程中实验舱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的研究人员为什么还来得及纪录下一段记录?这些记录为什么能在爆炸现场找到,而做记录的人连尸首都无法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道这一连串的谜是否会能够得到破解。 “时光之旅”不能无限地回到从前? 而在有关宇宙探索和研究方面长期与俄罗斯暗中较劲的美国,一直在开展这一项据称“可能改变和重新谱写人类历史进程”的时间研究项目! 2002年,美国物理学家马利特教授及其助手们已着手研制一种可以帮助人们遨游过去和未来的“时间机器”,它是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理论基础的。其设计方案是建造一个激光环,沿激光环旋转的光束将穿越光子晶体。光子晶体里的时空扭曲成螺旋形。这就像我们用勺子搅动锅里的汤,汤会出现漩涡一样。在这个漩涡里,时空扭曲的混合体会出现不同的层次。此时,将一个中子放入其中,如果这个自身的旋转轨迹发生变化,那么就意味着扭曲了的时空对其产生了作用。这个中子就名副其实地完成了“时光之旅”。 马利特教授相信如果这试验获得成功,预计人类进行时光旅行的问题将在10年内解决。但他同时指出,“时间机器”并不能回到时间流无限的过去,它只能在含有时间圈的有限的历史中旅行。也就是说,它只能遨游“时间机器”已然存在的那个时代。比方说我们今天造出了“时间机器”,那么100年以后的人们就可以探访今天的世界。对于造出第一台“时间机器”的人来说,他只能回到这台机器开始运作的那一刻,这是他探寻过去的极限距离。就像乘地铁一样,你只能达到已经铺好铁轨的地方。
本期是第128期夜听
《别让遗憾成为常态》
“您好好的,我下次休息就回来看您。”我对他说。
记得回去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不用惦记我。”
我松开了拉着他的手,打算出门。
他又说了一句 “ 有空就回来。”
我冲他笑笑,摆摆手出了家门。
我对爷爷最后的记忆就停留在这里,之后就再也没法见到他了。
年还没过完,爷爷就急性脑出血匆匆离开了。没留下一句话,我们甚至不知道他在临终那一刻在想些什么,有什么放心不下,亦或还有什么嘱托……
没能赶回家见您最后一面,您会怪我吗?此时的我会为工作离家太远而内疚。这几年亲人陆续离世,已让未满三十岁的我深刻感受到, 人生有很多事情来不及完成,很多深情来不及告白,很多遗憾来不及弥补……
您知道吗?我有好多话想对您说。我一直都在努力生活,就像你叮嘱的那样;我还是不爱吃五花肉,可是很想念您做的斋菜煲,其实海南有很多地方都有卖,可再也找不到您的味道。
爷爷,我知道之后的人生都无法再与您分享,但我也知道您会在不远的地方看着我,陪着我。我一直想弥补没能再见到您的遗憾,可惜,时间不能重来。
也许我们都曾经历过背井离乡,在异乡每当遇到难过的坎,只要想到家就觉得心是踏实的。 因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称呼。
不要等到了一定年纪,才知道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其实每一段缘分都早早安排好了期限,只是我们常被那些所谓重要的事情拦住了脚步,耽搁了与最重要的人团聚。
曾经总觉得一切都来得及,我们会习惯把那些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排在最后。无奈时间不等人,我们花了太多时间赶路,已逐渐将他们抛在脑后,当再回想起来,可能为时已晚。
我们总说:“等有时间带你们去 旅游 吧!”可是却从没想过,有些事有些人拖着拖着就只能成为一种遗憾。
人生短暂,生命无常,我们永远无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为了不留遗憾,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珍惜眼前人。
END
本期作者丨 陈华朵
2013—2018年在
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永兴岛驻岛工作,
文章写于2017年,
期间因工作驻岛,
家中发生多次变故未能及时赶回。
本期主播|房兆励
广东省惠州市气象局气象主持人
获2019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
2019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
2019年广东省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
2018年广东省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
2019年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