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实时监控_台风实时监控系统
1.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以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系统是()
2.风云四号B星成功获取首批高精度图像和数据,研究有什么进展呢?
3.想在渔排上安几个摄像机。远程实时监控,渔排距接收点有两个。一个400米,一个1500米,帮我推荐或解答一下
4.亚洲卫星有限公司的地面设施
是应该选C,GIS是地理信息系统,是用来对地理信息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的,遥感只能集数据而不能用来对地理事物进行模拟分析,更不能预测。所以选C最合适。事实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一起使用的,不可分割。本题谈到监测是为了预报服务的,其目的是预报,只有提前对集来的地理信息进行模拟分析作出了准确的预测,对能达到减灾的效果。所以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是主要的。 我就是高中地理老师。
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以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系统是()
不会。
根据查询百度文库得知,监控器本身具有一定的防雷击措施,无论是电源部分还是信号部分,都有相应的避雷装置。如果遇到雷击,监控器会瞬间被劈开,所有串联的电子元件都会短路。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大风天气时最好将监控器电源拔掉,以防出现意外。
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中应用最多的系统之一。监控系统又称之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典型的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音集设备、音传输设备、后端存储、控制及显示设备这五大部分组成,其中后端设备可进一步分为中心控制设备和分控制设备。
风云四号B星成功获取首批高精度图像和数据,研究有什么进展呢?
C |
及时预警减少灾害就要求对台风位置进行准确定位。 |
想在渔排上安几个摄像机。远程实时监控,渔排距接收点有两个。一个400米,一个1500米,帮我推荐或解答一下
风云四号B星的发射成功,又再一次证明了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卓越成果,其升级换代的技术已经跨越了之前的长征三号,可能很多网友对风云四号B星的发射成功了解的知之甚少,但这并不能减弱他带给我们的科技升级换代。那么,风云四号B星成功获取首批高精度图像和数据,拿到这些数据之后,我们的科学家们研究究竟有什么进展呢?下面小编就来仔细讲解。
首先,风云四号B星是用多通道扫描成像技术,它包括了空间环境监测仪器等等,通过这些仪器为我们传输回来首批高精度图像和数据,而这些数据会为我们之后的天气监测和预报等等起到很大的作用。就好比这次的台风登陆,风云四号B星为我们提供准确的,述职报告可以实时监控到台风眼的变化数据,一旦发现有异常,则会提前,为民众们发出预警和预告,这种可靠又清晰的数据报告,正是由风云四号B星来为我们精准传送。
再者,我们的天气监测发展仅仅只有40年,但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这类气象卫星的应用,为我国的环境监测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中国气象局正是由这些气象卫星来提供数据。目前为止,我们对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依旧很大,随着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日益倡导,不管是环境灾害还是沙漠绿化都有这些气象卫星来为我们提供数据,那增强了我们防灾害的能力。
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是工业发展,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我们生活场景中的运用角度也越来越广泛。由此可见,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科技化的时代,后续的更多卫星升空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广泛应用。
亚洲卫星有限公司的地面设施
不太同意SCOTTA_J的说法,几个摄像头的话并发带宽是个大问题,不能这么搞,必须收敛IP。其实提问的老兄你碰到的问题比较极端,远程监控问题很大(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造价问题)。
400米那个用前面那个兄弟说的设备,用UDP单播或者组播应该问题不大。但是1500米那个,全向天线的WIFI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你哪里都买不到这种设备,因为要实现这么远使用WIFI双向通信意味着违规(别当无线电管理委会不是相关部门,没有厂家会冒这种险生产违规设备的)。
解决办法:
一、在各种气象条件下,打通传输链路。使用2.4G频段(802.16D足矣)发射机(2部),安装在你的船上。发射天线使用一定角度的定向天线,覆盖你的接收天线范围(也就是你的渔排哪怕是被台风吹得到处乱转,一样能看到图像)。360度覆盖最完美,建议180度覆盖(较为经济)。大约需要6个发射天线(30度),接收天线可以是1个或者是多个接收天线。
二、传输方式必须是数字化的(不是没有模拟的,价格高到你的渔排可能都不够买一个)。
三、监控系统的个人建议是:在渔排上装个工控机,3000块左右(可靠性排第一),性能一般即可;买几个IP摄像机,在你的渔排上接好线路(最好摄像机和交换机都是POE的),还需要个接入交换机以连接你的工控机和摄像机;摄像机图像存储在工控机上;工控机是个中转站(转发服务器),所有的实时和录像都可以通过该工控机传回来;这种系统结构的话你的整个系统结构将非常简单可靠,能够满足各种气象条件下的远程监控的需要。
这么搞的估计预算3万吧。
亚洲卫星公司大埔地球站位于香港大埔工业区,地处吐露港海湾的北岸,视野开阔,并具有天然的强风屏蔽保护。
大埔地球站于2003年10月建成启用。该地球站集卫星监测及控制、用户网络监测及管理、载波上下行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设有双重保障的电力供应系统和完善的消防保安设施,同时还配备气象监测等设备。地球站主体大楼和天线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夏季台风的影响,所有天线都达到强风设计标准,足以抵挡每小时300公里的风力,因而在台风期间无需作避风处理,从而确保对亚洲卫星系列的全天候监控。
亚洲卫星公司大埔地球站是亚洲地区性能卓越的综合卫星地面设施,可同时测控多达7颗卫星。它配备了先进的用户网络监测设备、各种卫星通信广播电视设备以及配套的软件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完善的用户网络管理服务及其它多种增值服务。 亚洲卫星公司的卫星控制中心(SCC)位于香港大埔卫星地球站内,主要负责对亚洲卫星系列实时7X24小时不间断的遥测、遥控及跟踪,监控卫星的轨道位置精度、飞行姿态和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指挥控制各分系统的运作和卫星轨道位置及姿态调整。
卫星控制中心还承担着用户通信网络监测、干扰分析排查以及载波运行管理等职责,同时监察邻星操作, 与用户及其它卫星公司保持密切联系, 防范干扰。
卫星控制中心通过专门的光缆与亚洲卫星公司赤柱地球站的卫星操控系统相连,使赤柱地球站作为大埔地球站完整的备份设施,确保整个监控系统高可靠性地运行。这一备份保障在亚洲地区也是首屈一指的。
为提升服务品质,亚洲卫星公司已将卫星控制中心的业务监测信号通过网络专线实时传送到北京办事处,形成本地用户网络监测系统,大大增强了亚洲卫星公司向中国用户提供本地化服务的能力。 亚洲卫星公司赤柱地球站位于香港岛最南端的赤柱半岛内,与香港电讯盈科的通讯枢纽关口站相邻。赤柱地球站由测控机房、5付C波段天线和2付Ku波段天线组成,与亚洲卫星大埔地球站构成相互备份。
C波段天线用来跟踪和控制亚洲二号、亚洲3S和亚洲四号卫星。一般情况下,一付11米的自动跟踪天线和一付5米的固定天线用于亚洲3S卫星,9米和6米的跟踪天线用于亚洲二号卫星,另一付11米的自动跟踪天线用于亚洲四号卫星。除5米天线之外,其它4付天线均能轻易地对准三颗卫星中的任何一颗。同样,在射频设备的配置上,也充分考虑了同时满足测控三颗卫星的冗余要求和灵活性。两付6.1米的Ku波段步进跟踪天线用来为亚洲二号、亚洲3S和亚洲四号卫星的Ku波段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